第61章 選款
- 重生1982當家作主
- 紅偉的筆名
- 2061字
- 2025-07-30 22:42:06
第二天,張若維得先找工廠進一批貨。
回家的這兩天,檔口的貨快賣完了。
這些事得他自己親力親為,不能什么事都扔給李冬虹。
張若維本想讓蘇棠先在附近逛逛,等自己忙完生意的事情,再帶她出去玩。
然而她卻像突然對做生意感興趣,央求道:“你就帶上我嘛,我保證不給你添亂。”
“真的不添亂?”
“我保證。”
“那好吧,你就跟著我。”
張若維本身也不太放心她一個人到處跑,跟在自己身邊正好。
畢竟是自己從老家拐來的人,要是出了點什么事,他可沒辦法跟人家父母交待。
兩人并肩走在小巷里,穿過一個胡同,來到第一家制衣廠前。
老板看到張若維后,立即熱情迎了出來,“張老板早,這兩天怎么沒見你?”
“周老板早。”
老板這個稱呼也就這兩年才在廣州地區興起,而且還不是一個很正面的稱呼。
80年代“倒爺”群體興起,下海干活的這些創業者相互間稱“老板”,帶有一點調侃的味道。
再過一段時間,大家發現“老板們”開始變得有錢了,于是在廣州地區,便常常以“老板”稱呼陌生人。
去店里吃飯,顧客管店主叫“老板”,店主也管顧客叫“老板”。
至于“靚仔、靚女”的稱呼,則是更后來的事了。
“我這邊正好有一批貨,我帶你去看樣版。”
周老板說完便帶著兩人來到一個房間。
里面很凌亂地掛著一件件的衣服,桌面上也堆著一大堆。
顯而易見的是,他們對于衣服的陳列沒有一點概念。
要是在后世,一定會把衣服一件件穿在假人模特上,或者掛得很整齊,幫助客人快速挑選衣服。
但在這個年代,這些做生意的人都是泥腿子起家,哪懂這些東西。
能夠把那么多衣服做出來,就已經超越大多數人了。
張若維現在經營的是一個服裝批發的檔口,也就是服裝生意的二道販子。
想要做好這個生意,最重要的是對供應鏈的把控。
衣服在他手中必須快速周轉。
從選品,到拿貨,再到批發出去,整個周期通常不到十天。
這就要求他對每一個步驟都有極強的把控能力。
在別人看來,他輕輕松松就賺到了錢,實際上他付出的心血是普通人不理解的。
就拿選品來說,面對滿屋子擺放雜亂的衣服,他就像在垃圾堆里挑選寶物,快速地找到那些受市場歡迎的款式。
說好的絕不添亂的蘇棠,此刻也翻起了那些衣服。
“這件好看嗎?”
蘇棠拿起一件上衣,在身上比劃。
“好看。”
張若維敷衍地回了一句,繼續忙于手上的工作。
“你都沒抬頭。”
蘇棠顯然不滿意他的態度。
張若維這才無奈地抬起頭,仔細打量了一番,發現她挑選的這件衣服還真不錯,符合現在的潮流。
“你眼光還挺好的,要不你也幫我一起選款吧,一人負責一邊。”
“行。”
蘇棠看有事做了,頓時充滿激情,一件件挑了起來。
原本要在這耗費大半天時間,有了幫手后,很快便挑出一堆想要的款式。
張若維把蘇棠挑選好的衣服,重新過了一遍,除了兩三件他不太認同外,其他的款都挺好的。
“周老板,我們就要這些,各個款的數量你記一下。”
張若維定好他要的款式,便又帶著蘇棠去下一家制衣廠。
他的檔口生意那么好,當然不是一家制衣廠可以滿足的。
實際上現在有八家制衣廠同時為他供貨。
在沒有電腦,沒有erp管理軟件的年代,要處理好那么大信息量的貨物,只能靠人工。
張若維井然有序地將八家制衣廠的貨放到檔口銷售,賣給無數進店的倒爺,并且將一些賣不動的貨折價出售,或者退回工廠……
這一切都非常考驗心力。
這一整個上午,張若維可以說馬不停蹄地游走在各個工廠之間。
也幸好工廠都在這個片區,甚至很多就隔著一面墻,并不需要走太遠的路。
這就是產業集群化的優勢。
兩三條街區內,集齊了織布、制衣、批發、零售……等多個環節。
原料、貨物在中間流轉時,幾乎不需要用到什么運輸成本。
而且還能相互共用倉庫。
使得一件衣服從生產到批發檔口,成本極其低下。
張若維帶著蘇棠在各個工廠轉了一圈后,問她:“怎么樣,好玩嗎?”
“選衣服款式的時候還挺好玩的,就是跑來跑去太累了。”
“習慣了就好。”
“我沒有給你添亂吧?”
蘇棠有點忐忑地問。
她之所以跟過來,是因為在縣里擺攤的時候,她常常過來幫忙志牛雜。
她對張若維做的生意還停留在賣牛雜的規模上。
沒想到這一天下來,去了那么多工廠,做了那么多事情,因此她才擔心自己給張若維添亂了。
“沒想到你眼光還挺好的,不僅沒添亂,還幫了大忙。”
“真的嗎?”蘇棠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那有沒有獎勵?”
“我請你去吃好吃的。”
“太好了!”
張若維發現這丫頭似乎挺好哄的,沒什么不是一頓好吃的解決不了。
如果一頓不行,那就兩頓。
“我們去吃海鮮吧!”
張若維帶著她來到碼頭的一家海鮮市場。
每天新打撈上來的海鮮,會用小船送到這個碼頭的市場。
客人可以在市場上挑選新鮮的海鮮,然后拿到旁邊的餐館讓他們加工。
餐館則按比例收取加工費用。
“你看喜歡吃什么,隨便挑選。”張若維道。
“這個龍蝦。”
蘇棠指著那只有著兩條長長觸角的龍蝦,興奮地說。
還真的挺會挑。
“這個蝦看起來挺生猛的,多少錢一斤?”張若維問老板。
“四塊一斤。”
“太貴了吧,三塊一斤你幫我稱了。”
“至少三塊五。”
“行吧,稱一下看有多重。”
其實四塊一斤已經是非常便宜了,也僅相當于現在豬肉價的四倍。
換作后世,這種品質的大龍蝦可能要一兩百塊一斤,是豬肉的十倍。
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差距,主要是龍蝦沒什么油水。對現在很多人來說,不如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