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做一名精神上氣象萬千的體育教師
——北京市體育名師任海江的體育教學特色

名師檔案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清華附小”)體育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全國十佳小學體育教師、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骨干教師、海淀區兼職教研員、北京冬奧會單板和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項目國內技術官員;先后獲得國家級、市級體育教學評優活動一等獎,市級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主持中國教育學會重點課題1項、市區級規劃課題4項,3項教學科研成果獲得市區級一等獎;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課程·教材·教法》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作為主編、副主編參與出版7本教材,20余篇論文獲得國家級、市級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一等獎;多次擔任教育部“國培計劃”體育骨干教師培訓專家、中國教師研修網培訓專家等。

一、教學、教研特色

追問一:怎樣讓體育課離學生更近一點?

好動、愛玩是學生的天性,生動有趣的體育課可以使他們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在國家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的當下,各學校都在不折不扣地落實相關文件要求,不斷提高體育課的質量。在追求高質量體育課的路上,我們還不時會聽到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聲音,這種聲音縈繞在我的耳邊。從2011年開始,清華附小就實行每周5節體育課。怎樣才能讓學生從心底喜歡上體育課,對體育課感興趣,跑著來上我們的體育課呢?在我看來,要提升自身的專業自信和專業技能,不斷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自我。只有這樣,體育課才能離學生更近一點。

追問二:怎樣讓體育離學生的需求更近一點?

體育不僅事關學生的體質健康,還事關健全人格和錘煉意志,這是對體育本源和教育本質的回歸。學生對體育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然而,如何讓學生從有自然的體育需求轉變為有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并樹立“終生體育”的意識,卻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僅要引導他們學練運動技能,還要使他們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不僅要引導他們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不僅要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運動興趣,還要想辦法讓他們保持興趣,養成自覺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這不就是以體育人的探索嗎?曾經,我也將下課當成自己上課的終點,忘記了體育真正的目標。隨著自己的不斷成長,我逐漸認識到,體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讓學生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能夠讓他們有勇氣、體力和毅力面對未來的挑戰。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引導需求、創造需求。只有呵護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體育樂趣,才能讓體育離學生的需求更近一點。

追問三:怎樣讓體育的育人價值離學生更近一點?

學校體育的育人對象是學生,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我們應該遵循學生成長的階段性與連續性,發展符合他們成長規律的體育育人路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無體育不清華。從周詒春校長“造就一完全人格之教育”,到蔣南翔校長“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再到新時代體育價值內涵的不斷豐富,清華附小的體育育人傳統已經傳承百年,這樣的體育傳統也不斷激勵著我前行。我一直把曾任清華附小校長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當作我的偶像,立志傳承他的精神。我始終堅信“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不只限于運動場上,而且能夠影響整個社會”。這就是體育遷移價值的作用。

讓體育的育人價值離學生更近一點,需要我們體育教師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運用“學科+”的思維,把體育當作最好的教育學,把體育作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將體育融入其他教育之中,完成體育育人的不斷進化。在竇桂梅校長的帶領下,我和團隊不斷成長,也不斷在超越中去探索新的體育育人的可能。

二、以體育人的五個堅持

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面對建設體育強國的使命,我一直認為教育要從身體開始,兒童今天在運動場的狀態,決定著中華民族明天的精神狀態。為此,近20年來,我堅持讓兒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以體育德、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以體育人。

【堅持一】終身學習:把學習當作最好的保養

無論教師怎么學習,也追趕不上時代和兒童的變化。如果我們不學習,就更不能跟上“成長進行時的兒童”。在清華附小近20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漸漸發現,自己的知識、素養還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學生需求。怎么辦?等待?安于現狀?都不行。于是我做出了重返校園的決定,我報考了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攻讀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博士學位。現在我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在教學閑暇,我不斷讀書充實自己,閱讀帶給了我諸多教益。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不僅要有知識上的進步,還要有身體上的進步,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我每周堅持體育基本功和身體素質練習,堅持用運動改善身體的狀態,至今我已經完成了8場馬拉松比賽。我深知:學習是最好的保養,人不是“不合格”才學習,而是通過學習不斷成長,實現人生價值。

【堅持二】課程創生:把課程作為通向學生身心健康的跑道

清華附小一直傳承著清華大學體育傳統和馬約翰體育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從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出發,學校提出“兒童站立學校正中央”的教育哲學。那作為體育教師的我為什么不能讓“兒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呢?在學校的帶動下,我和體育團隊一起開始研究和構建清華附小的體育課程體系。

清華附小一直把體育作為學校的核心課程,在學校整體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和體育團隊經過多次研討、實踐,構建了橫縱聯合、內外統一的體育課程體系。橫向指的是全天候“1+X體育課程”,突出“全面個性和個性全面相結合”,以運動專長形成、強健體魄練成、健全人格養成為核心。全天候“1+X體育課程”由“三個一”構成,即每天一節體育課、一個健身大課間、一節體育自主選修課。在每周5節的體育課中,有3節國家學科課程、1節足球特色課和1節自主選修課。每天的健身大課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運動菜單”,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項目、借用器材,體育教師分項指導。自主選修課采用的是走班制,共有11個項目供學生選擇。此外,我們在四年級開展了人人必修的游泳課。

縱向學段“三進階”指的是低學段的啟程課程,重興趣和習慣;中學段的知行課程,重技能和方法;高學段的修遠課程,重團隊和特長。圍繞著“三進階”的核心理念,我帶領團隊編制了《成志體育三進階手冊》,在課程教學、課外活動、特色社團等方面制定了連續、有進階的目標和內容。

在建設體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也產生了很多困惑,什么是真正的體育價值,怎樣將價值落細、落實、落小,怎樣體現活動的進階和關聯,怎樣進行有效的評估和指導……一切都從零開始,除了自己閱讀大量資料以外,離不開團隊的幫助、專家的點撥、領導的支持,他們幫助我從大量的教學經驗中提煉出了有價值的成果,例如課堂教學的四動、四性,貫穿全年的馬約翰杯系列主題比賽,將過程數據、關鍵事件與榜樣引領相結合的評價指標等,我也越發認識到“課程就是通向學生身心健康的跑道”。

【堅持三】教學研究:把高質量寫在每一天的操場上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更是學生成長的最佳領域。立足鮮活的課堂實踐研究,我一直實現著自我超越。近20年的教學研究讓我形成了“嚴而趣、實而新”的教學風格,并在每節課中實施“教、學、練、賽、評”的體育教學模式。借助“問題驅動、情境調動、工具撬動、平臺互動”的課堂動力系統,“智慧操場、智能手環”的數智賦能系統,用“有趣、創新、嚴謹、扎實”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我不斷尋找著體育課程蘊含的教育價值,尤其是在了解了核心素養的內涵之后,我開始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意義。在教研活動中,我接觸到了深度學習、單元整體教學、大概念等很多新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實際教學相結合之后,我發現以前的教學存在著碎片化的問題。怎樣才能讓零散的教學內容形成結構化的主題教學,讓知識技能與生活實踐相關聯呢?我先在體操課上進行了嘗試,把體操技巧內容拓展成了逃生自救主題內容。例如,在體操教學“前滾翻起立—單腿前滑成縱叉”一課中,我把多種體操技能融入生活中的逃生自救場景,讓學生消除了對縱叉的恐懼感,培養學生遇事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與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當危險來臨時,學生能夠快速做出自我保護動作,保證自身安全。漸漸地,學生對體操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有趣的學就是玩,有趣的玩就是學”。因此,體育課一定要“有趣、好玩”。正如我組織的“小足球運球游戲”,就創設了“我與足球交朋友”的情境,讓學生很快對足球游戲產生了興趣。我通過“模仿動物(小馬、小螃蟹、小蛇)運球”“你運我追”“我是小小射手王”等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初步體驗和學習足球運球的基本動作和游戲方法,感受學習足球的樂趣。同時,借助生動、活潑的口訣“要和足球成朋友,就用腳背觸碰它,一腳支撐,一腳運,朋友和你永不離”幫助學生記憶動作要點。就這樣,學生們越來越喜歡我的體育課。在課堂中,我幫助學生掌握了多樣化的運動技能,建立了良好的運動習慣,讓他們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建立了自信,在終身體育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我也感受到,體育不僅是教授技能,還要看到學生身體的發展,更要看到體育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

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我正努力成為新一代學習型、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我也一直提醒自己,研究要從課堂中來,再回到課堂中去,去破解教與學的難題,要把過去的“教研”轉向今日的“科研”理念實踐。一句話,“要用研究的方式工作”。

【堅持四】全面發展:把體育教師塑造成學生的榜樣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體育教師也要一專多能、全面發展,成為學生心中的體育榜樣。除了是體育教師之外,我還是學校健美操社團的負責人。自從大學畢業來到清華附小,我就組建了健美操社團,一點一滴精心培養,看著孩子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區級到市級再到國家級比賽的冠軍,最后登上了世界大賽的舞臺。

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健美操隊員,他們都有各自的發展,但無一例外,都將健美操視為生活的一部分。看到學生因為我的努力而找到了他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并通過這項運動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和成長,我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體育教師的價值所在。我還將健美操社團發展的經驗推廣到了足球、冰球和武術等其他社團,和體育組的其他教師一起,努力為每名學生的體育成長提供可能。現在清華附小已經有14個體育社團,每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我作為技術官員,承擔了執裁單板和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項目的任務。參與奧運會是每個體育人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我準備了3年。在北京冬奧會40多天的工作中,我不僅學到了新的知識,更深刻感受到了體育的力量和奧林匹克精神。回到學校后,我把這段難忘的經歷分享給了學生,把收獲的感悟融入體育課堂中,帶領他們一同感受祖國的繁榮強大,感受體育的精神力量,讓他們認識到:只要不斷努力,夢想終會成為現實。

【堅持五】輻射引領:把團隊的發展當作自覺的責任

2011年9月,我成了清華附小馬約翰體育教研室的負責人,帶領體育團隊打造“志向引領”教研文化,打造“兩組一站”“四定三有”的立體化教研,開展精準培訓,探索、構建清華附小“1+X體育課程”,把校園足球打造成學校的品牌項目,在全校推行體育自主選修課。從每天清早的晨練微課堂、上午的健身大課間,再到下午的體育社團訓練,我和團隊成員每天早出晚歸,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作為體育團隊的領頭人,做好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是我的主要職責之一。我制定了定期教研制度,要求人人上過關課、人人會說課、人人練基本功,努力讓每一位體育教師都能成為清華附小體育的代言人。

為了更科學地指導學生的體育活動以及開展體育課堂教學,2017年,學校引入運動手環,跟蹤記錄學生的運動數據。“一人一數、一人一策”,我和團隊成員一起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運動處方。在落實“雙減”工作中,我們通過科技賦能,利用智慧操場、運動手環數據科學分析,精準施策,讓“雙減”政策的要求,最終化作學生的成長。

我不斷踐行公益情懷,先后到四川、甘肅、貴州等地區送課,與當地體育教師進行交流和學習;10余次為“國培計劃”全國骨干教師、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校長及教師做經驗報告,進行教學展示;20余次在市、區級教研活動、青年教師培訓中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和經驗分享。

回顧自己多年的成長,我深刻地體會到,要不斷學習,把學習作為體育人的精神必修課;立足課堂,把課堂當作體育育人的主陣地;相信團隊,在與團隊和學校共同成長中實現個人價值;追求卓越,正如奧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體育人就是要不斷挑戰、不斷超越。

我是教體育的,我是教人學體育的,我是用體育教人的。我將繼續帶著學生站立運動場正中央,在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自白

我的教育理念:兒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

我的教學主張:把高質量寫在每一天的操場上。

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個人:我的父親。

我心目中理想的體育教師是什么樣的:敬業、博愛、儒雅。

我上過最滿意的一節體育課:“小足球運球游戲”。

我寫過最滿意的教學論文:《“雙減”背景下學校體育的現實挑戰、實踐路徑與案例解析》。

我取得優秀成果的主要經驗和體會:堅持比能力更重要。

我的業余愛好:打網球。

我想對年輕體育教師說的話: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芦山县| 雅安市| 凌云县| 临江市| 青海省| 大余县| 桐柏县| 平乡县| 石家庄市| 蓬安县| 大安市| 全州县| 会昌县| 怀柔区| 武宁县| 获嘉县| 厦门市| 利川市| 和硕县| 阜城县| 紫云| 宜兴市| 新巴尔虎右旗| 贺兰县| 宁国市| 兴化市| 额济纳旗| 宜阳县| 金寨县| 锡林浩特市| 通化市| 新建县| 新乡市| 康保县| 海淀区| 渝北区| 仙游县| 喀喇沁旗| 古交市|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