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價格錨定
- 重生1988:從倒?fàn)數(shù)缴虡I(yè)教父
- 空談大師兄
- 2129字
- 2025-07-01 11:54:37
三天后的傍晚,暮色緩緩沒入江面。
渡輪碼頭外面的水泥臺階上,煤爐蒸騰的霧氣裹著蔥花餅香,與江水咸腥攪作一團。
陸舟扛著剛從廠里拿出的二十雙皮鞋,坐渡輪來到江北。
這是他重生后第三次來江北。
前兩次分別是昨天和前天。
上次聽老張說過后,他沒急著馬上行動,而是先來江北實地考察一番,看看人流情況。
另外,這邊對個人擺攤的管理確實比較松,但也不像老張說的那樣根本沒人管。
從輪渡碼頭出來后,陸舟立即扛著大包小包在碼頭附近找了一處地方,擺開攤位。
最好的位置早就被江北當(dāng)?shù)厝藫屨剂耍运荒苓x在比較邊緣的地方。
陸舟將一塊塑料布在地上平鋪開,再將一雙雙鞋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好。
想起自己從一個億萬富翁,重生回到1988年,從擺地攤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心中不由產(chǎn)生了一種體驗生活的新奇和興奮感覺。
他無比確信自己這一輩子會比上一輩子成功很多,自然不會因為眼下擺地攤而感到苦澀。
這就好比億萬富翁出來送外賣,人家絕不會為此而感覺自己命苦。
剛開始,周圍那些擺地攤的人也沒怎么在意旁邊這個新面孔。
直至看到他從包里掏出一張手寫的海報平鋪到地上時,大家才感到有些新鮮。
海報內(nèi)容很簡單,只有幾個醒目的大字:
【虧本大清倉,原價68元、78元的真皮皮鞋,現(xiàn)價統(tǒng)統(tǒng)15.99元】
價格錨定效應(yīng)在什么時候都很好用,大家未必相信這些鞋子原價真的68元、78元,可有了68元、78元的參照后,15.99元就覺得特別便宜了。
著名的“江南皮革廠”就是最經(jīng)典的價格錨定案例。
那些成本極低的劣質(zhì)錢包,配上“原價都是100多、200多、300多的錢包,統(tǒng)統(tǒng)20塊”的廣告后,立即遭到了人們的哄搶。
所以永遠不用高估消費者的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陸舟帶來的這些皮鞋之所以滯銷是因為款式老土,外加國營廠不懂產(chǎn)品運營,鞋子質(zhì)量本身還是很好的。
之前產(chǎn)品還沒過時的時候,這些鞋子放百貨公司貨架上,零售價都在20多塊錢,所以15.99元的定價也不算高。
而且就算真有人戳破他的價格錨定套路,他也準(zhǔn)備好了其他說辭,確保可以全方位拿捏消費者。
很快,第一個顧客就來到陸舟的地攤前。
他拿起一雙鞋子仔細(xì)打量,猶豫片刻后問道:“賣這么便宜,質(zhì)量不會有問題吧?”
這個時期的街邊小販,吹牛一般還不敢太夸張。所以看到原價68元、78元,現(xiàn)在只賣15塊多,第一反應(yīng)不是虛假廣告,而是這皮鞋會不會是次品。
陸舟拿起一雙皮鞋,手指用力地在鞋面上劃過:“國營大廠出品,全真皮,看看這做工,這走線,質(zhì)量絕對有保證。”
旁邊另一個穿著藍色勞動布的中年男子也湊了上來,問:“真是國營廠的皮鞋?”
“如假包換。”陸舟拍了拍旁邊的一疊鞋盒。
這年頭,包裝的概念還不普及,很多集體或民營廠家生產(chǎn)出來的皮鞋都是用報紙或塑料袋包裹一下就算完事。
地攤貨尤其如此。
所以陸舟身邊堆放的一疊鞋盒也算是一種品質(zhì)證明。
“12元一雙,我馬上就要。”第一個來的顧客開始討價還價。
“15.99元,一分都少不下去了。”陸舟擺出一副很為難的表情,“這次廠里血虧,給出了跳樓價,若不是等著給職工發(fā)工資,絕不可能賣這樣的價格。”
血虧!!
跳樓價!!!
一個個夸張的陌生詞匯不斷沖擊著站在地攤前看鞋子的人群。
按理說,地攤貨都有議價空間,可人家把68元、78元的皮鞋降價到了15.99元,還有零有整的,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真的給出了最低價,再討價還價似乎都有點不禮貌了。
而且15多塊錢的真皮皮鞋,還是國營大廠出來的東西,在當(dāng)時確實不算貴。
之前那個穿著藍色勞動布的中年男子大概對皮鞋有些了解,左看右看,確定了質(zhì)量完全沒問題后,又問道:“可以試穿一下嗎?”
“當(dāng)然沒問題。”陸舟在旁邊鋪開一張紙板,示意他站紙板上試穿。
中年男子試穿了一雙40碼的鞋子,大小剛好合適。
他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從口袋掏出一張大團結(jié)、一張五元,以及一張一元的紙幣。
“我就要這雙。”
“好嘞!”
陸舟將錢收入懷中,并找給對方一分錢,然后將中年男子看上的那雙皮鞋裝入鞋盒,雙手遞上。
最先來的那個顧客討價還價沒成功,在地攤前猶豫了片刻,也掏出錢來。
“給我也來一雙!41碼。”
此時,地攤前已圍攏了一群被“虧本大清倉”廣告吸引來的人。
“后生兒,我也要一雙39碼的。”
“這雙鞋碼太大了,有小一點的嗎?”
“給我剛好,我要了。”
陸舟一邊接過顧客們遞來的鈔票,一邊快速將已被買下的皮鞋包裝好,同時還要回答旁邊觀望的各位準(zhǔn)客戶提出的各種問題。
汗水順著額角流下,他也顧不上擦。
口袋里裝著一張張十塊、五塊……全部加起來也就一百出頭。
可對此刻的他來說,這一百多塊錢比前世一百多萬重要無數(shù)倍。
不到一小時,陸舟帶來的二十雙皮鞋已賣出了三分之二。
“還有最后七雙!!!賣完就沒了。”
陸舟扯開嗓子大喊一聲。
幾個還在糾結(jié)的人聞言,終于也下定決心。
甚至有個人在試穿過后,明明覺得鞋碼大了點,但還是買下了。
腳還能長,這么劃算的皮鞋錯過可就沒機會了。
隨著最后一聲“走好”落下,前一刻還被人群圍得滿滿的地攤前,此刻已是空蕩蕩。
同樣空蕩蕩的還有陸舟帶來的二十雙皮鞋。
一個多小時售罄。
此前他還擔(dān)心過江北這邊的消費能力,不過現(xiàn)在看來,這種擔(dān)心完全多余。
雖然這個時期,江北這邊的購買力確實比不上市區(qū)那邊,但十幾元一雙的皮鞋,大家消費起來還是沒什么壓力的。
陸舟回到家中,將一張張花花綠綠的鈔票攤開。
二十雙鞋子,共賣了319.8元。
廠里給職工的出廠價是11元,陸舟以15.99元的價格賣出,每雙利潤4.99元。
所以這二十雙鞋子賣出后,他賺到了將近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