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學淵源
- 從秦末開始冒充千年世家
- 流影爍青
- 3238字
- 2025-06-30 14:29:22
林檎注意到了眾人的神色變化。
于是他頓了頓,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
他下意識的模仿起錢教授講課時的那種語氣,帶著一種講述秘史的神秘感與不容置疑的權威:
“此內應者,非是旁人,乃當時魏安釐王最為寵幸之姬妾,名曰如姬。
家祖曾言,此事在魏國舊檔之中,亦有零星記載,只是語焉不詳。”
“說起這位如姬,其身世亦頗為坎坷。其父曾遭奸人所害,而仇家勢大,如姬一弱女子,奔走數年,報仇無門,心中悲憤不已。
而信陵君素有俠名,門下養士三千,其中不乏能人異士。
他聽聞此事后,感其孝義,亦憐其遭遇,便派遣門客中的俠義之士暗中查訪。
歷經周折,終為如姬尋得仇家,并助其手刃元兇,以慰其父在天之靈。”
他特意在門下養士三千這幾個字上加重了語氣,意在提醒信陵君廣納賢才的特點,間接抬高了自己“士”的身份。
“如姬因此對信陵君感恩戴德,視其為再生父母,曾對信陵君泣血立誓道:
公子仁義蓋世,乃天下無雙之國士。妾乃蒲柳之姿,賤微之人,不足以當公子如此大恩。
然妾此殘生,皆公子所賜,若他日公子有所驅策,縱使赴湯蹈火,妾亦萬死不辭!”
那句“縱使赴湯蹈火,妾亦萬死不辭”被林檎說得鏗鏘有力,蕩氣回腸。
引得旁聽的幾個性情漢子都下意識地點了點頭,目露欽佩和同情之色。
這種知恩圖報的義舉非常符合這個時代的價值觀,自然能引得旁人認同與共鳴。
林檎清了清嗓子,見周圍都沉浸在他的故事中,于是繼續道:
“后來,秦國圍攻趙都邯鄲,信陵君姊丈平原君屢次向魏國求援。
信陵君憂心如焚,決意救趙。
然魏王畏懼強秦,猶豫不決,雖派晉鄙領兵,卻令其屯兵于鄴,作壁上觀。
信陵君空有救趙之心,卻苦于無調兵之兵符。
正當一籌莫展之際,侯嬴先生便獻策,請信陵君求助于深得魏王寵信的如姬。
信陵君依計而行,親自拜訪如姬,陳說利害,懇請相助。
如姬感念舊日恩情,深明大義,果然不負所托,于魏王枕邊成功竊得調兵虎符,交予信陵君。
信陵君得此虎符,方能設計奪取晉鄙兵權。
最終得以率領魏軍聯合楚軍,大破秦軍于邯鄲城,名揚天下!”
說到這里,林檎微微一笑,目光轉向一直凝神傾聽的蕭何,語氣也變得輕松起來:
“至于蕭縣丞所問,其人(如姬)與當時的魏王,又有何等淵源........
呵呵,如姬既是魏安釐王最寵愛之姬妾,常伴君王左右,日夜承歡,其淵源之深,已是不言自明了。
若非如此信重寵幸,又怎能輕易出入戒備森嚴的王寢,于萬難之中取得那象征軍國大權的兵符呢?
此事雖為秘辛,然家祖當年亦曾與門中耆老論及,其言鑿鑿。”
林檎這一番話細節生動,引經據典。
語氣抑揚頓挫中既有對歷史人物的敬佩,又有對曲折情節的感慨。
仿佛他親眼見證過那段往事,或者至少是聆聽過家族長輩的親口講述一般。
親眼見證倒沒有,不過倒是親眼見證了記錄的史料,想來也沒什么分別。
整個院落則內被這故事的精彩震的一時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蕭何臉上的禮節性微笑微微凝固了片刻,隨即化為驚異與由衷的贊賞。
他捋著頜下短須,緩緩點頭道:
“公子所言,絲毫不差!
《竹書紀年》與《魏策》中雖對此事亦有零星記載,然遠不及公子所述之詳盡生動。
如姬夫人確是竊符救趙之局中,一位常被世人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巾幗義士。
未曾想林公子對這段史家亦未必深究的秘辛也能娓娓道來,佩服,實在是佩服!”
蕭何此番言語,無疑是對林檎學識與見聞的承認,也間接認可了他世家子弟的身份。
樊噲在一旁則聽得是云里霧里,什么公子什么姬的,他只聽懂了個大概。
好像是個女人幫了大忙,偷了重要的東西。
但見一向博聞強識、眼光極高的蕭何都如此推崇,他自然也不好再說什么。
樊噲只是撓了撓那蓬虬髯,甕聲甕氣地嘟囔道:
“哦......原來是個娘們兒幫忙偷了東西救了魏國.....倒也是條好漢......不對,好女子!”
此番言語引得身旁幾人一陣低笑,緊張的氣氛也因此緩和了不少。
主位上的劉邦此時則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拍大腿,撫掌大笑起來:
“好!好!果然是家學淵源,見識不凡!不僅知曉信陵君之大義,更能洞悉此等隱秘之事,真乃奇才!
他一邊說著,一邊竟親自從主位上站起身,快步走下堂來,臉上帶著毫不掩飾的欣賞與熱情。
那雙深邃的眸子此刻閃爍著異樣的光彩,仿佛在重新評估著眼前這個年輕人。
他走到林檎面前,之前那番客套話語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直接的審視和探究。
“先前是樊噲這廝魯莽,險些誤了大事。”
劉邦的語氣依舊帶著笑意,但眼神卻變得銳利了許多。
“如今聽公子一席話,方知公子胸有丘壑,腹藏良謀。
我劉季能得公子這等賢士相助,實乃三生有幸!”
他頓了頓,然后話鋒一轉,看似隨意地問道:
“卻還未請教公子高姓大名,表字為何?
也好讓劉季與眾兄弟銘記于心,日后好生請教。”
此言一出,林檎心中不由得為之一凜。
這看似尋常的詢名問字,意義非凡。
之前劉邦的那些稱呼,無論是林公子還是其他,都帶著一種疏離和不確定。
直到此刻當他展現出足夠的“價值”之后。
這位未來的帝皇,才真正開始將他作為一個值得重視的人物來對待。
這看似簡單的一問,實則是對他身份的最終確認,也是一種無形的拉攏與試探。
一個能在亂世中迅速崛起,并在七年間最終一統天下的人物。
其心智之敏銳,識人之精準,自然絕非常人可比。
林檎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表情看起來從容鎮定,不卑不亢。
他知道,這是他徹底打消劉邦疑慮,真正融入這個團體的關鍵一步。
于是林檎朗聲道:
“在下姓林,單名一個‘檎’字,乃林中之檎果。”
與其在劉邦現編一個其他什么名字,不如就以本名相待,還顯得真誠。
哦對,既然要突出真誠,那自己的表字也有了,就叫【子誠】!
于是他繼續道:
“家父為吾取的表字乃‘子誠’,意在時刻警醒吾待人處事皆需以誠為本,方能立于天地之間。”
“林檎,字子誠......”
劉邦口中輕輕咀嚼著這兩個字,眼神中閃過一絲玩味,隨即那絲玩味迅速被熱情所取代。
他目光灼灼地看著林檎,仿佛要將這個名字深深刻入腦海。
“名雅字正,寓意深遠!誠之一字,最為難得!
子誠賢弟,今后你便是我劉季的自家兄弟!
來人,快給子誠賢弟松綁,看座,上好茶!”
那兩個一直押著林檎手臂的漢子,此刻早已聽得目瞪口呆。
此時方才如夢初醒,慌忙七手八腳地解開了捆在林檎手臂上的粗麻繩。
繩索解開的瞬間,林檎只覺得手臂一陣酸麻。
但他卻顧不上這些感受,心中更多的則是長舒了一口氣,那根一直緊繃的神經也終于放松了下來。
總算是過關了!
而且看這個樣子,這番精心準備的“測試”,效果還出奇的好!
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腕,對著滿臉笑容的劉邦深深一揖,語氣誠懇地說道:
“多謝沛公明察!子誠冒昧來投,若有驚擾之處,還望沛公與諸位海涵。”
劉邦哈哈一笑,直接拉著林檎的手,將他引向上首的客座,熱情洋溢地說道:
“子誠賢弟說的哪里話!
此等不遠千里,冒死前來投奔的高義,我劉季豈能不知好歹?
能得子誠賢弟這等義士相助,是我劉季的福氣,也是我沛縣眾兄弟的福氣!
今后,你便是我劉季的座上賓!
我等共謀大事,定要將那暴虐無道的暴秦推翻,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林檎被他那雙粗糙卻異常有力的大手拉著,看著未來的漢高祖此刻毫不做作的豪邁與禮賢下士的姿態,心中不免浮動。
劉邦不虧是后世戲稱的“大漢魅魔”的始祖。
他言語間描繪的那幅推翻暴秦,匡扶天下的宏偉藍圖。
那種不拘一格、求賢若渴的領袖氣度,以及那種將你看作心腹兄弟般的親近與信任,都極具感染力。
哪怕是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這也是天生的豪杰,揮手間便有無數人愿意為其效死。
沛公劉邦,果然不是易與之輩。
————
林檎,字子誠,魏地人士。
高祖初起于沛,時天下洶洶,豪杰并起。
林檎自稱魏之舊族,身負家學,不遠千里來投。
初至,樊噲等以其形貌異于鄉人,疑為秦之諜者,遂縛之以獻沛公。
及入內,沛公觀其氣度不凡,命蕭何試之。
蕭何以信陵君竊符救趙之內情詰問。
林檎引家傳舊聞,詳陳如姬夫人以恩報德,于魏王枕席之間智取兵符之事。
其言辭懇切,引經據典,剖析人物情狀兼述魏宮秘辛,宛若親歷。
高祖與蕭何聞之,皆大奇,相視嘆曰:“此子胸有丘壑,真良才也!”
蕭何亦贊其“家學淵源,所言不虛,非尋常士子所能及也。”
高祖遂親解其縛,執其手曰:“孤得子誠,如旱苗之得甘霖,霸業可期矣!”
即擢為上客,引參軍機要務,倚重日深。
————《漢書·林檎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