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鱗半爪
- 影響中國學(xué)生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之一
- 鄭成剛編著
- 506字
- 2015-03-31 11:01:36
【釋義】龍?jiān)谠浦校瑬|露一片鱗,西露半只爪,若隱若現(xiàn)不能看見全身,比喻只知事物的一部分,也常比喻事物零星的片斷。
【出處】宋·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
白居易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在東都任職時(shí)常以酒自娛,一次與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在香山精舍飲酒做詩。就坐以后,白居易建議道:“今日難得幸會(huì),若不賦詩飲酒,豈不有失雅興?”見眾人一致贊成,又說:“那我們就以《金陵懷古》為題目作詩,如何?”
眾人紛紛提筆靜思。劉禹錫是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政治家,因參加了當(dāng)時(shí)的改革而屢遭迫害。
因此,此時(shí)他的腦海里一下子涌上了西晉伐吳,孫皓投降以及東晉、后宋、齊、梁、陳四個(gè)王朝相繼滅亡的情景,一種悲涼之情油然而生。他端起了一杯酒,一飲而盡,然后提筆在紙上一陣揮舞,一首題為《西塞山懷古》的詩很快躍然紙上:
王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獲秋。
這首詩懷古嘆今,意味深長,白居易讀罷,脫口贊道:“真乃絕妙好詩,我本欲一塊下海探驪龍,你先得到了龍珠,余下的一鱗半爪還有什么用呢?”
元稹和韋楚客也都附和著說:“我們不必再獻(xiàn)丑了,精華都被你撈去了,再寫什么出來也沒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