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汗流浹背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典成語故事之五
- 鄭成剛編著
- 420字
- 2015-03-31 16:21:00
【釋義】浹:濕透。本義為流出的汗濕透了脊背。形容極度惶恐或驚懼的樣子,也泛指滿身大汗。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伏皇后紀》。
東漢末年,漢獻帝受曹操挾持,被迫遷都許昌,此時曹操的勢力在宮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曹操是個專權的人,看著全國各地分藩割據,曹操無論如何不能容忍,他一心“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然,這首先要牢牢控制皇帝,所以他不僅讓獻帝遷都,還把自己的許多心腹安插到宮中。
要鞏固壯大自己的勢力,就要排擠打擊異己。議郎(官名)趙顏李因為和獻帝議論時政,遭曹操嫉恨并被殺害了。當時朝中許多忠臣良將都為此丟了官,送了命。曹操一時權傾朝野。
有一次,他佩著劍就進宮了,按當時的禮儀這是對皇帝極大的冒犯,是要被殺頭的。
獻帝實在忍無可忍了,他氣惱地說:“曹操,你如果不想輔佐我,就干脆把我廢除了吧!”
曹操是個明白人,一聽臉都白了,立即意識到自己錯誤所在,只想著能立即逃出宮去。
到出宮時,他才覺得自己已經“汗流浹背”。從此,曹操再也不敢佩劍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