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怒發沖冠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典成語故事之七
- 鄭成剛編著
- 819字
- 2015-03-31 16:24:18
【釋義】形容憤怒到了極點。氣得頭發豎起來,沖翻了帽子。
冠:帽子。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寶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
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愿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玉。
趙王不愿以璧換地,怕其中有詐,可又害怕秦的勢力,只好派使者去協商此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并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么辦?”
“秦王已經許了愿,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后,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一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后,非常高興,看了看后,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顧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當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迅速后退了幾步,在一根大柱子旁邊站了下來,他氣得雙目圓睜,頭發直豎,帽子要頂起,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后,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后竟又遞給姬妾們傳看,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后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后,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