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巴西現代文學精品

狄爾賽的瑪麗亞

《狄爾賽的瑪麗亞》是巴西詩人貢沙加(1744~1807)的一部詩集,發表于1792年。

貢沙加在詩歌中贊美了自己心愛的瑪麗亞,這是因為詩人由于得到了瑪麗亞的幫助,才結束了流放生涯的緣故。詩集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自由詩人的身份頌揚了瑪麗亞,第二部分是作者對囚籠生活的陳訴和對失去的幸福的追憶。

在頌揚瑪麗亞的第一部分詩篇里沒有出現作者自己,而出現了一些幸福的“牧童”的假定形象,和無數神話般的比喻,以及一些表達自己感情的形象,在第二部分里,詩人抒發了自己和心愛的人的離別憂思,而詩人本身的形象和他的悲苦命運則常常由狄爾賽這一假定形象來體現。貢沙加在這些哀歌中表達了他的真正的感情。

非洲的呻吟——奴隸船

《非洲的呻吟——奴隸船》是里約熱內盧著名小說家卡斯特羅·阿爾維斯(1847~1871)作品。

小說是以非洲的獨白這樣的形式寫成的。被炎熱的太陽曬干的、受難的土地,向蒼穹呼吁著正義。這里交替出現了一些強者的形象。非洲,這是被宙斯縛于懸崖之上的普羅米修斯,兇猛的毒風象兀鷹一樣撕裂著他的身軀。多少世紀過去了,壓迫者一批去了一批來,非洲的人民一直在鎖鏈中掙扎。祈禱終于變成了憤怒;詩人在最后一章中激怒地喊道:“先生,夠了!”

在阿爾維斯的敘事詩《奴隸船》里,顯示了民間詩歌的特征——敘事詩的深刻的抒情性。這不是講故事,盡管作者也描繪了一幅真實的圖景:

載運黑人的船只。這是抒情的獨自,它著重的不是對事件的客觀陳述,而是抒寫由事件所引起的思想與感情。詩人眺望著無邊無際的海洋,遐想聯袂而來,詩人即以感人之筆描寫了奴隸船的情景。船上,幾百個被押解人鞭打得遍體鱗傷的、“黑得象夜”一樣的人在跳著可怕的舞蹈。于是又重新想起了詩人要求“窮人之神”回答的聲音:為什么這些人會被迫和祖國、家庭、和平勞動隔絕?為什么人間會有這樣的恥辱?詩人的問題不僅是向上帝,而且也是向“用自己的旗幟掩蓋著這種恥辱的人民”提問。“起來,新世界的英雄們!”這部敘事詩節奏急促而富于變化,詩句精煉,抑揚有致。

腹地

《腹地》是巴西作家庫尼亞(1866~1909)的作品,發表于1902年。

巴西人把國內干旱草原叫做“腹地”。那兒的農夫、畜牧者處在周期性的干旱和缺乏土地(腹地的土地是夠用的,但它屬于大地主所有)的條件下,經常的饑餓迫使他們到處流浪,尋找無人居住的小塊土地。庫尼亞這部小說的頭兩個部分描寫了腹地的自然風光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勞動。處在愚昧、貧困和沉重勞動壓迫下的腹地居民,常常借助于宗教性的抗議形式來傾瀉他們的不滿和憤慨。

腹地居民在游方教士和“善士們”宣傳的教義中,尋求著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向人間的壓迫者復仇的許諾。這樣,事情就在1896年發生了,那時熱衷于宗教的貢薩也羅(福音傳教帥)團結腹地居民,成立了自己的“卡奴杜斯共和國”,并且長時間地、頑強地抵抗政府軍隊。后來,起義被極端殘酷地鎮壓下去了。庫尼亞書中的第三部分是描寫卡奴杜斯的起義,這一部分有許多緊張的戲劇性情節。庫尼亞的稍嫌粗糙的、個別地方甚至不大好懂的文字,加強了這種戲劇性。

《腹地》對于后來巴西文學的發展產生了特別重要的影響。這部藝術作品,現在還被巴西人民看成是民族文化的偉大經典著作。

枯燥的生活

《枯燥的生活》是巴西作家拉摩斯(1892~1953)的一部長篇小說,發表于1937年。

小說的主人公是雇農法比阿諾、他的妻子和兒女。小說是由一些個別情節與描寫每個主人公的思想和感受的章節交織而成。這些章節全部出自于人物的內心獨白。每一個情節都通過極為簡潔和概括的形式,來揭示貧民生活的一個方面,如:他們的沉重的勞動、乞丐般的生活條件、和地主的相互關系、同當政者的沖突、遇到干旱時的破產,等等。作家塑造了一些體現社會力量的象征性的人物形象。“黃色士兵”就是這種象征形象,它所象征的是:國家以全部暴力機器來對付普通的老百姓。

作家所塑造的法比阿諾這個人物形象本身就體現了巴西農民痛苦的生活,他們身受著封建制度、落后的耕作制度和在物質上、精神上的可怕的貧困及種種壓迫,并且也表現了他們對美好的未來的向往。法比阿諾的自發的叛逆精神是小說的頂點,然而揭示得最充分的是他的悲慘的境遇。作者寫了法比阿諾的不善于積極斗爭,寫了“黃色的士兵”和地主在他看來就象是大自然、就象是干旱那樣永遠不可能戰勝的力量,這樣就把主人公的這種反叛說成是沒有前途的了。

死火

《死火》是巴西著名小說家多雷戈(1901~1957)的作品,發表于1943年。

小說的梗概如下:

霍塞·阿馬羅是一個跛足而難看的老制鞍匠,他還經營了小小的皮革買賣。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陷和自卑感,他平時總愛使用尖刻的言詞,并喜好以嘲弄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他常常挑戰性地向別人表示,誰也別想取笑他,誰也別想支配他。他有兩個知心的朋友:善良的黑人獵手萊安德羅和總愛當和事佬的白人比克托里諾。萊安德羅十分關心阿馬羅,常常把自己獵得的野兔、飛禽等分一部分給他。

當地有個土匪頭子安東尼奧·西爾比諾,阿馬羅開始很欽佩西爾比諾對大種植園主權勢的蔑視,他把西爾比諾想象成一個站在窮苦人一邊,專門反對那些占有大片土地的地主老爺的英雄,尤其當他看到西爾比諾帶領大隊人馬搶劫大財主盧拉的種植園時,簡直對西爾比諾產生了感激的心情,認為西爾比諾是在為他出氣。因為他和他父親近50年來一直租借了盧拉的房子,不久前突然無緣無故地被盧拉從那里趕了出來,害得他只好另找地方棲身。然而土匪的行動漸漸使阿馬羅醒悟過來,因為他看到西爾比諾不僅搶劫財主們而且也擄掠、威脅窮人們的生命和財產。所以當財主們請來了剿匪隊時,他自動地為剿匪隊做鞋和供應他們食物。當剿匪隊長毛里西奧帶領士兵們窮追土匪時,他還提供了土匪的行蹤。幫他們探聽這幫匪徒的情報。

霍塞·保利諾也是當地的一家較大的莊園主。保利諾老爺一向十分威嚴,他不但有很大的甘蔗種植園,而且還有很大的煉糖廠。他的自備馬車經過阿馬羅家門口時,阿馬羅必須趕快卑躬屈膝地低頭請安。有一次一位油漆匠正在阿馬羅家做客閑聊,保利諾派人來找油漆匠去為他的莊園所有房屋油漆刷新,因為保利諾的女兒馬上就要舉行婚禮了。油漆匠不敢怠慢,立刻告辭阿馬羅,前去為保利諾老爺服務。阿馬羅當時就憤怒地罵道,他決不為保利諾家效勞。

但阿馬羅對盧拉家比較客氣,為盧拉家的自備馬車修過馬鞍。

盧拉的岳父托馬斯·德·馬羅上尉在1848年大革命期間,帶了他的全家和財產從歐洲來到巴西東北部定居。他先買下了幾個小種植園,然后又從印第安人那里廉價買下了大片土地,他把所有的土地連成一個大莊園,不僅種植甘蔗而且種植棉花,又經辦煉糖廠,成了當地的首富。當時還只是一文不名的盧拉隨托馬斯上尉來到這里。為了向上爬,他拼命巴結托馬斯并使勁追求托馬斯的女兒。功到自然成,托馬斯終于答應把女兒嫁給他。托馬斯出錢讓新婚夫婦出門去度蜜月,他們歸來時從城里買回了一輛高級漂亮但并不實用的馬車,因為它根本不適用于這個連馬車道也沒有的落后地區。托馬斯去世后,盧拉又竭力討好孀居的岳母,取得了岳母的歡心,在她死后,盧拉繼承了托馬斯家的全部財產、種植園和煉糖廠。此外,他還私下繼承了岳父母的大量黃金,以至招來了土匪的襲擊。

自從盧拉成了當地首富,他的貪婪和殘酷充分地暴露了出來。但是阿馬羅還沒有注意到盧拉的變化,因為盧拉還不時與他交談幾句。阿馬羅還認為盧拉比保利諾開明些。同時,阿馬羅家也有不幸和煩惱:他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到了30歲也不肯出嫁,堅持獨身。阿馬羅對女兒的志向也不置可否。但最令他受不了的是,這個寶貝女兒整天以淚洗面,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有時簡直使阿馬羅煩得要發瘋。一天,阿馬羅老人實在忍受不住了,憤怒地打了女兒一頓,而他自己也終因激憤過度當場倒在地下不省人事。等他蘇醒過來時,變得心灰意冷,想到自己沒有兒子可以繼承他的事業,也就無心擴大他的皮革買賣或招攬新顧客。

1888年巴西解放奴隸運動興起,盧拉家的奴隸全部起來造反,逃離了他的種植園和糖廠,因為盧拉平時對待奴隸十分殘酷,經常毒打奴隸。最后盧拉死于一次大暴動中。保利諾會耍手腕,對奴隸們稍稍好些,所以在奴隸解放運動中幸存下來。這時阿馬羅被毛里西奧中尉莫名其妙地逮捕了。幸虧他的朋友比克托里諾拿了人身保護令前去找毛里西奧論理,老鞍匠阿馬羅才重新獲得自由。然而自由對他已沒有多大意義了,當他獲釋回到家時,妻子女兒已離開他走了,朋友們也不知去向。他失望到了極點,當晚就在他那空蕩蕩的家中自殺了。第2天,他的黑人朋友萊安德羅發現了他的尸體。萊安德羅埋葬了阿馬羅后,遙望遠處,濃煙從保利諾家的糖廠的煙囪里往外冒著,然而盧拉家的糖廠的煙囪卻沒有冒煙,那里的火早已熄滅了。

黃金果的土地

《黃金果的土地》是巴西作家亞馬多(1912~)的一部長篇小說,發表于1944年。小說的梗概如下:

巴西巴伊亞州南部的伊爾霍斯城是出口可可的大港口、一座富有的驕傲的城市,被稱為“南方的皇后”。一天,徐德兄弟公司出口商行老板兼伊爾霍斯商會會長卡洛斯·徐德乘飛機從巴伊亞飛回伊爾霍斯。回到他的商行大樓后,他興高采烈地告訴他的助手馬丁斯說,10萬阿羅瓦可可的生意已經成交,每阿羅瓦照20密耳瑞斯的價錢賣出。他還透露說,可可的價錢要上升,升到從來沒有過的高度。最后他吩咐馬丁斯通知各個出口商,晚上在市商會開會。

卡洛斯·徐德在會上對史瓦茲、羅斯寧兄弟、拉舍爾、李比洛等出口商講話:“我們必須抬高可可的價格,可可是我們的利益所在。我們的資本,我們的金錢,完全寄托在種植園主和鄉下人身上。漲價后接著來的必是跌價,那時我們便可把大大小小的種植園搞到手。”與會者一致贊同,認為“這是百分之百的真理”。

卡洛斯·徐德原是個放蕩公子。那時,商行業務由他的哥哥經管;他哥哥死后他才專門經管可可生意。憑著他的商業天才,他很快就成為伊爾霍斯的一個有權有勢的商界巨頭。他認識一個美貌的、酒店老板的姑娘,名叫朱麗葉塔,是一位生長在上流社會喜歡交際的女子。她厭惡小城的枯燥生活,一心想到大城市去。但是,后來在工人運動的影響下,她同情革命,掩護革命者,最后脫離了“污泥”,獲得了自由。

伊爾霍斯商界的另一個巨頭卡爾明克斯,靠著收購和出口可可發了橫財,他的公司建立不過幾年就占有了城里最重要的商業區幾乎一條街的房子,代理許多公司的業務,生意十分興隆。他和卡洛斯·徐德狼狽為奸,操縱著伊爾霍斯的可可價格和出口。

在他們的把持下,種植園主和鄉下人經受著不同的命運。大種植園主霍拉西奧的種植園從伊塔布納郊區伸展到伊爾霍斯,是“全世界最大的種植園,每年可得5萬阿羅瓦可可的收獲”。他是一個黨的頭目,可可產區的貴胄和主人。但是他已經年邁,骨瘦如柴,沒有精力掌管種植園,只得由總管代理。他兒子和他打官司,他不得不把兒子應得的土地分給兒子。不久他就患病死去,他的種植園落到了出口商們的手里。

小種植園主安東尼奧·維克多和他的女人辛苦地干活,希望以掙得的錢買更多的可可樹苗。每次把可可出售給徐德公司,他的手都要發抖。他們盼望天下雨,盼望今年能得到900阿羅瓦的好收成。可是,當收成到手的時候,可可跌了價,加上拖欠的債務,維克多一家等于破了產。出口公司逼迫他們還債,要他們拿種植園抵償。結果發生了沖突,維克多的女人被打死。

在種植園里一個外號叫“長竿”的短工忍受不了繁重的勞動和管家的皮鞭,多次計劃和黑人羅佛蘭多一塊逃走。為此,他組織了一次“游藝會”到四處的村莊表演舞蹈節目,以便伺機逃走。但是后來他愛上了這種文娛活動,又改變了主意。最后他參加了工人斗爭.甚至走在斗爭的最前面,帶領工人高唱革命歌曲。

伊爾霍斯的可可種植區的工人斗爭是在約奧沁姆領導下進行的。他是一個能干的工人領袖,坐過兩年牢,受到工人的愛戴。他愛他的黨組織,愛他的親人、朋友和同志,愛他的鄉土和可可樹。他為了工人和農民的生活與命運,不怕危險,投身于斗爭。他了解到出口商們玩弄的漲價和跌價陰謀,便通過會議和傳單向工人和市民揭露真相。他組織工人集會,要求增加工人的工資和待遇,要求“面包、土地和自由!”

有一天,在約奧沁姆的發動下,300多失業工人和家屬列隊向伊塔布納的市政府進軍。他們沒有任何武器,也沒有任何旗幟,約奧沁姆走在隊伍的最前頭。經過同士兵和警察的搏斗后,示威隊伍走到了市政廳前。工人們發表演講,提出了抗議和要求。但是,反動軍警突然出現在工人們的四周,并且開了槍。幾十名工人被打死,約奧沁姆等20個同志被逮捕。結果引起了全市總罷工,罷工浪潮波及到外地。后來,約奧沁姆等人被工人們劫獄救出,繼續進行新的斗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泾川县| 聂荣县| 临夏县| 玛纳斯县| 安徽省| 闽侯县| 苍山县| 广宁县| 西乡县| 富顺县| 青神县| 清水河县| 金山区| 湾仔区| 扎囊县| 光泽县| 本溪市| 朝阳市| 洞口县| 商都县| 府谷县| 襄垣县| 施秉县| 木兰县| 呈贡县| 成武县| 潢川县| 霍城县| 朝阳县| 金山区| 大田县| 安溪县| 陆丰市| 安宁市| 长子县| 五河县| 平江县| 阳春市| 湛江市|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