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行舟
- 我有一冊妖魔錄
- 雨之霖
- 2572字
- 2025-08-01 19:05:00
放走了那山羊胡老頭后,黎言清便再沒走官道。他漫無目的地繼續朝著南方行去,關于妖蟬的線索卻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黎言清有時候甚至會懷疑,這妖魔錄是不是在耍他。
行過了干旱之地,天氣倒是沒那么極端了。
這日,他恰好行至一處廣闊無垠的大澤旁。天色陰沉得像是要塌下來,空氣中滿是潮濕的水汽。天公不作美,他剛在澤邊尋了條小路走了沒多久,瓢潑大雨便傾盆而下。
雷聲在云層后沉悶地滾動,豆大的雨點砸在身上,冰冷刺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連一棵能遮雨的大樹都找不到。
“真是倒霉。”黎言清心里罵了一句,抹去臉上的雨水。
就在這時,他眼角的余光瞥見遠方的水面上,正有一葉烏篷小舟破開雨幕,朝著岸邊緩緩行來。在如此風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那小舟卻行得異常平穩,絲毫不見顛簸。
黎言清瞇了瞇眼,心道這撐船的是個高手。
他朝著小舟招了招手,高聲喊道:“船家,可否行個方便,載我一程避雨?”
船頭那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船夫似乎聽到了,竹篙輕點,小舟便精準地靠向岸邊。
黎言清沒有猶豫,提著行囊幾步便踏上了小舟。船身只是微微一晃,便又恢復了平穩。他走進烏篷,對著那船夫拱了拱手:“多謝船家援手,叨擾了。”
“無妨,舉手之勞。”船夫的聲音有些蒼老,他放下竹篙,回身走入烏篷,摘下了頭上的斗笠。
“這鬼天氣,說下就下。”船夫一邊說著,一邊從船艙里取出一個小小的泥爐,生起火來,又架上一把銅壺燒水。一道閃電劃破天幕,瞬間照亮了船夫那張臉。
“道長坐吧,喝口熱水暖暖身子。”
黎言清道了聲謝,在船篷下坐了下來。雨點噼里啪啦地打在烏篷上,聲音密集,船內卻很安穩,仿佛隔絕了外界的狂風暴雨。
“道長這般風雨獨行,從何處來?可是要去往何處?”船夫一邊添著柴火,一邊隨口問道。
“從蘭陵來,”黎言清望著船外白茫茫的雨幕,答道,“至于去哪兒,還沒個定數,四海為家罷了。”
“四海為家,倒也灑脫。”船夫笑了笑,“只是這世道,不太平啊。”
此時,壺里的水開了。船夫提起銅壺,給黎言清倒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黎言清接過,一飲而盡,一股暖流順著喉嚨滑下,驅散了不少寒意。
他放下碗,心中一動,從懷中取出那本妖魔錄,翻到了畫著妖蟬的那一頁,遞到船夫面前:“貧道正在尋此妖物,船家可曾見過?”
船夫湊過來看了看,端詳了片刻,搖了搖頭:“這么大的蟬,老漢我活了一輩子,倒是沒見過。”
他頓了頓,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說道:“不過,老漢我倒是知道,這大澤的另一頭,有座城叫永安。那城和蟬有不淺的淵源,聽說那兒偏離戰火,還算繁華。道長若是要尋蟬,不妨去那里看看。”
黎言清點了點頭,收回妖魔錄,心中記下了永安這個地名。
這場大雨下得極久,直到第二日清晨,天光放亮,雨勢才漸漸止歇。
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大澤上升起一層薄薄的水霧。
黎言清走出烏篷,從行囊里摸出幾塊碎銀,遞給船夫:“船家,勞煩送我去永安城。”
那船夫卻擺了擺手,臉上帶著平和的笑意:“道長與我相逢,便是緣分。這幾日閑來無事,老漢我便送你一程,談不上什么勞煩。”
黎言清便也不再堅持,收回了銀子,道了聲謝。
雨勢漸歇,小舟在平靜的澤面上緩緩滑行,只留下一道淺淺的水痕。
---
途中,兩人依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道長一路奔波,想必也乏了。”船家忽然笑著說道,“老漢我自家釀了些薄酒,不知可否賞光嘗嘗?”
“哦?”黎言清一聽有酒,眼睛便亮了幾分,也不客氣,“船家有此雅興,貧道自然奉陪。說來不怕你笑話,我這人,就好這一口。”
船家哈哈一笑,從船艙里取出一個黑陶酒壇,拍開泥封,一股醇厚的酒香便彌漫開來。他提起酒壇,給黎言清那只紫銅葫蘆里倒滿了酒。
黎言清舉起葫蘆,仰頭便灌了一大口。
酒液入喉,辛辣中帶著一絲獨特的甘冽。然而,就在這酒味在舌尖散開的一瞬間,他的動作卻猛地頓住了。
一股強烈的熟悉感涌上心頭。這酒的味道……竟與他在稞越山匪寨中喝到的,一模一樣。
黎言清放下酒葫蘆,面色變得有些復雜。他抬眼看向那船夫,心中已然明了。
“道長,這酒,可還滿意?”
“好酒。”
“道長可曾在別處喝過?”
“當然,連味道都分毫不差。”
“道長可愿意,今后一直有此等好酒喝?”
“恕貧道,不能從命。”
那船夫聽了,也不惱,反而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在空曠的澤面上遠遠傳開。“好!好!道長果真如方師兄所說的一般,是個有意思的人。”
“方師兄?”黎言清心中一動,隨即了然,“原來是那位雙刀老丈。”
“正是。”船夫臉上的笑容收斂了幾分,變得鄭重起來,“道長放方師兄一馬,此等恩情,我等豈能不報?今日老漢我在此等候,正是為此。”
黎言清拿起酒葫蘆,又喝了一口,沒有回答。他不信這伙人會有這么好心。
船夫見他不語,便繼續說道:“我輩中人,行走江湖,既非純黑,也非純白。道長眼中,我等是占山為王的匪類,可你又怎知,我等沒有布施天下?這天下,道觀、寺廟,甚至是官府之內,都有我們的人。”
黎言清聽完,只是冷笑一聲。
“那你們這土匪做的,還真是陰陽平衡,不傷天和啊?”
那船夫聽到這話,明顯愣了一下,隨即撫掌大笑,竟也沒有否認。“說得好!說得好!那老漢我再問一句,倘若這土匪,也做些善事呢?道長又當如何看?”
黎言清將酒葫蘆的塞子蓋上,語氣平淡。
“那就姑且算你是良心有點發現的土匪。”
---
小舟在澤面上又行了約莫三個時辰,前方終于出現了一片陸地的輪廓。
“道長,到了。”船夫將船緩緩靠岸。
黎言清站起身,整理好行囊,正準備下船。
“道長莫急。”船夫卻叫住了他,指了指船艙里那壇酒,“老漢我這酒還有不少,道長若是喜歡,便都送予道長了。”
黎言清回頭看了一眼那酒壇,搖了搖頭:“貧道身無長物,也無處存放。勞煩船家,再幫我打滿這一葫蘆就好。”
“也好。”船夫也不強求,提起酒壇,將黎言清那只紫銅葫蘆灌得滿滿當當。
黎言清接過酒葫蘆,轉身正要踏上岸,背后忽然傳來一陣風聲。他下意識地伸手一接,一個冰涼溫潤的東西落入掌心。
低頭一看,是一枚玉佩。
“道長,”船夫的聲音從身后傳來,“這是我等的信物。持有此物,可在任何有我們的人的地方,讓他們為你做一件事。當然,道長若是缺錢,拿去賣了也無妨,還是能值不少銀子的。”
黎言清攤開手掌,仔細打量那枚玉佩。玉佩通體溫潤,質地細膩,呈圓形。正面龍飛鳳舞地刻著兩個篆字——清風。他將玉佩翻過來,背面同樣刻著兩個字——朗月。
清風朗月?黎言清心中不禁暗自嘲諷一聲。
不過,他面上卻未表露分毫,只是將玉佩收好,朝著船上的老者抱了抱拳。
“多謝。”
說完,他便不再停留,轉身大步踏上了岸邊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