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醫道
- 從每日結算開始武道長生
- 瓜瓜噶
- 2126字
- 2025-07-05 22:49:19
暮色漸沉,天邊的晚霞如火焰般絢爛,將武館的屋檐鍍上一層金紅色的光暈。
任顧緩緩收勢,胸膛隨著呼吸微微起伏,額前的汗珠在夕陽映照下閃爍著細碎的光芒。
目光掃過演武場上仍在苦練的十幾道身影,只見他們個個衣衫盡濕,拳腳破空之聲不絕于耳。
任顧心中暗自吐槽道:“一個個,比我還卷。”
今日早早地結束了練武,任顧沒有像往常一樣徑直回廂房,而是轉身朝著藥房的方向走去。
他早就想去拜訪陳老,一來是想繼續學習醫道,二來也可順便搞清楚那枚紫晶果的效用。
晨間藥房總是人滿為患,排隊領取龍血散的弟子能排得老長,此刻黃昏時分,正是求見陳老的最佳時機。
轉過幾道回廊,走過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藥房的木門已近在眼前。
任顧剛要上前,忽然聽到里面傳來隱約的談話聲,于是便下意識放輕腳步。
此時藥房內。
陳仲文正坐在一張桌案前,布滿皺紋的手指輕輕摩挲著茶盞邊緣,裊裊茶香和藥香在室內交織在一起。
對面坐著一位約莫十八九歲的女子,一襲素色勁裝襯得身姿挺拔,烏黑的長發用一根紅綢帶高高束起,在素雅的裝扮中平添一抹亮色。
正是武館真傳弟子第七的何宜靜。
靛藍勁裝、腰懸玉佩的高郁風侍立在一旁,目光始終停留在何宜靜身上。
他眼中柔情仿佛要溢出來了一般,輕聲提醒道:“師妹已經研習了一整日,也該歇息片刻了。”
“這清靈茶采自雀澤畔,有清心明目的功效,今日能得陳老與師妹共品,實乃此茶的福分?!?
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個精致的錦囊,從旁取出一副茶具,動作嫻熟地開始沖泡。
“誒呀,”何宜靜長長一嘆,眉頭微蹙,“爺爺既要我勤修武道,又要我鉆研醫道??蛇@醫道實在太過瑣碎繁雜,光是這藥材的性味歸經就讓人頭疼,真不知何時才能學成。”
高郁風卻是溫聲勸道:“師妹有所不知,這醫藥之道關乎武館命脈。從龍血藤的培育、采摘,到龍血散的熬制、配比,都需要精深醫理。師傅這是為師妹長遠考慮啊。”
“是啊,我們這些老骨頭的本事,總要有人傳承下去?!?
陳老捋著花白的胡須,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陳老來嘗嘗?此茶沁潤香甜,清香無比?!?
高郁風此時沏出來第一盞茶,眼神中閃過一絲自得,端起來欲遞給陳老。
陳老連忙擺擺手,語氣堅決:“太淡,不合老朽口味。”
就在這時,高郁風忽然神色一凜,眉頭緊鎖,轉頭望向門外。
“門外何人?”
徘徊于門外的任顧本打算悄然離去,改日再來,此時聞言只得推門而入。
他恭敬地行了一禮,目光低垂:“弟子任顧,見過陳老、高師兄、何師姐!”
陳老半抬了一下眼皮,干枯的手指在翻動著案上書冊:“來買補藥?”
他顯然是沒有認出來任顧。
“弟子此番前來是為還書。”
任顧從懷中取出那本被翻得有些卷邊的《醫道真解》,又捧出一個精致的紫檀木盒,一同恭敬地遞上前去。
“弟子蒙陳老賜書,日夜研讀,獲益良多。前日無意間采得一份三合巖茶,想起陳老平日最愛品茶,以此聊表謝意?!?
陳老這才抬眼,渾濁的雙眼在看到木盒時突然一亮。
當他打開盒蓋,看到里面翠綠如新的茶尖時,花白的胡須不由得微微顫動:“三合巖茶?”
他小心翼翼地拈起一片茶葉,在鼻尖輕嗅,“此茶只生長在深山密林之中,因其入口苦澀,鮮少有人采摘......”
“奧奧,原來是你啊,你有心了!”
陳老這才抬頭打量著任顧,辨認出來是那天求書之人。
剛剛任顧徘徊于藥房門口,并未聽到其中詳細對話,所以也并不知道高郁風剛獻茶被拒。
高郁風眼底升起一絲陰霾,但此刻當著何宜靜和陳老的面,他強行壓下心中不悅,面上卻顯露出來一個笑容。
“我聽聞過此茶,極為難尋。師弟好一番特地準備呀!真是煞費苦心?!?
他刻意將“煞費苦心“四個字咬得極重。
陳老聞言神色轉冷,將木盒放在一旁時動作明顯重了幾分。
“我予你的乃是《醫道真解》的第一篇藥解。其中涵蓋數千種藥材的特性。這才不過幾日,你已經完全熟讀了?”
“老夫還是那句話,你若真是對醫道一途感興趣,老夫自當指點一二。但若是你另有所圖,那便還是免了吧。”
何宜靜只是淡淡地斜瞥了一眼,她纖細的手指把玩著發梢的紅綢帶,語氣玩味:“怎地?武館弟子不專心習武,倒鉆研起岐黃之術來了?”
此刻在她看來,這人定是為藥房內大藥而刻意討好陳老,尋了個求問醫道的好幌子。
藥房內的氣氛因高郁風的一句話驟然凝滯,任顧心頭一緊,暗叫不好。
他余光瞥見高郁風嘴角那抹若有似無的冷笑,不由得想起在外院時,這位高師兄就曾對他冷眼相待。
但入了內院后確實交集不多,任顧只覺莫名其妙,自己何時得罪過這位師兄?
任顧哪里知道,高郁風至今仍記恨他輸給石向榮的那株大藥,更不知方才獻茶被拒的難堪。
今日來得真不是時候,任顧心道。
任顧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陳老明鑒,弟子一心向往醫道!確實已經完全熟讀《醫道真解》!”
“那好,老朽就考考你。”陳老半闔著眼睛,顯然是不相信,慢條斯理地問道:“當歸何解?”
這篇藥解不過是陳老隨手丟給任顧的打發之物,其中雜亂無章地堆砌著數千種藥材的特性,既無分類梳理,更無藥理關聯。
他根本不信這世間有人能在短短數日內,將這般枯燥瑣碎的記載盡數記下。
任顧不假思索地答道:“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主根粗短,支根數條至十余條......”
他的語速平穩,目光專注,從藥材的四氣五味到形態特征,如數家珍般一一道出,連最細微的紋理特征都描述得纖毫畢現。
陳老抬眼,眼神閃過一絲詫異,繼續問道:“那川芎呢?”
就連一直專注于醫書的何宜靜也不由得抬起了頭,注目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