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再遇唐楚鐘
- 火紅50年代,我垂釣萬物
- 貓的黑眼圈
- 2192字
- 2025-07-25 18:00:00
李二河穿著嶄新的中山裝走出家門。
今天對他來說,是十分光榮的一天。
他騎自行車,來到天安門廣場。
這一年,天安門城樓遠沒有后來那么的修繕一新。
破舊的城墻、暗淡的琉璃瓦,經過后面幾十年的修繕才重新煥發光彩。
穿過廣場上眾多賣東西的小販,李二河拿出一張介紹信,走進故宮之中。
走過金水橋,穿過太和門,李二河終于見到夢寐以求的太和殿。
與幾十年后的樣子截然不同。
此刻太和殿整體由于經歷戰火、缺乏修繕等原因,顯得更加灰暗,具有歷史滄桑感。
李二河興高采烈地尋找唐楚鐘。
自己能參加太和殿的修繕工作,內心充滿自豪。
說不定后人旅游時,扶的木門是自己修繕的。
眾多工人與中山裝男人之中,灰色長袍的唐楚鐘極為顯眼。
李二河快步上前。
“唐大師,我是李二河。”
唐楚鐘望著他沒有答話。
李二河對唐大師的行為做派已然習慣。
“唐大師,謝謝你那次替我從藥物的麻煩中解圍。”
李二河暗指的是盤尼西林。
現在人多眼雜,不能隨便說出盤尼西林四個字。
唐楚鐘停下手中的筆,淡淡說:
“別多想,我這次當顧問,缺個負責檢查杉木架的助手。”
李二河心中一沉,一盆涼水從頭頂澆下。
說好的參與歷史進程呢?
結果就是個監工,還是顧問的助手。
“行,唐大師,你說說我負責的具體內容。”
唐楚鐘能在危難時刻,拉自己一把。
這個恩情必須得還。
另外,自己迫切想招攬唐楚鐘加入團隊。
因為上一世游覽故宮時,一塊介紹故宮修繕史的牌子寫著:
1952年,故宮拉開為期十年的大修工程。
距離1952年只有短短半年時間。
李二河在木業的發展上,不想僅僅局限于衛生領域,更想參與古建筑修繕工作。
他想成為歷史進程的一部分。
“你負責每天巡視一遍太和殿周圍的杉木架即可,每天工作1小時,每天給你0.4元的工資。”
0.4元,相當于工人一天的工資。
李二河只需一小時就能獲得,而且還增加接觸唐楚鐘的機會,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
李二河臉上掛著微笑。
“但,”唐楚鐘面色冷峻,“要是杉木架出問題,你負第一責任。”
第一責任。
李二河知道這幾個字的重量。
他點點頭,決心認真完成這項任務。
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問道:“唐大師,你當初怎么知道我有麻煩?”
李二河指的是唐楚鐘,如何知道自己深陷盤尼西林的困局。
自己認識的人,跟唐大師的交集并不多。
“值得我關注的人,沒幾個。”
唐楚鐘說完,撫袍而去,長袍迎風飄動,拖起地上長長的影子。
……
李二河騎著二八大杠,從故宮返回木業店。
路上,他突然想到要去同仁堂拜訪洪悅。
作為乙方的他,要時刻跟甲方爸爸搞好關系。
他騎著車子來到同仁堂外。
幾輛深綠色的卡車停在同仁堂的店外。
卡車車門上印著紅五角形。
李二河沒有進入同仁堂,打算卡車走后再進去擺放。
不一會兒,李二河看到同仁堂的店員們,搬著一個個木箱走出門。
他定睛一看,木箱上寫著三個字:防凍膏。
李二河瞬間明白,上次為何洪掌柜不讓自己下地窖查看地形。
這批防凍膏,從用途到目的地,是不能讓外人知曉的。
李二河轉頭掉轉車子,騎向大河木業店。
……
大河木業店。
李二河推開熟悉的店門。
上次居民小組分配給李二河的十名高小知青,圍著王民生學習木匠知識。
這段時間,李二河幾乎將木業店的管理工作,完全交給王民生。
如果李二河是歷史上的劉備。
那王民生就是歷史上的趙云,秘書加貼身總管的角色。
王民生身上流淌的管理天賦,正驗證那句歇后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李哥,你快過來看看。”
甜美有活力的聲音傳來。
李二河走到宋明月身旁,問:“你在做什么?”
“祛瘟湯的保溫裝置。”
李二河驚訝地問:
“我只跟你們說過同仁堂地窖換氣任務,沒提過祛瘟湯的事啊?”
宋明月笑容浮現:
“昨天我看嫂子在畫圖紙,就多問一嘴,了解到相關的事情。
這兩天我在工作之余,在研究這個保溫桶。”
李二河不好婉拒她的好意。
這幾天店里有杉木吸潮板的項目,再讓他們設計地窖換氣系統,任務有些繁重。
工作之外,宋明月幫自己設計祛瘟湯保溫裝置,難能可貴。
李二河突然想到:
柳秋如這段時間在事業方面逐漸幫助自己。
照顧家庭、婦女紡織小組、幫助自己,柳秋如真是不可多得的好女人。
想到這,李二河不自覺的掛上淺淺的笑。
“李哥,你別多想,我只是想幫嫂子而已。”
宋明月看到李二河的微笑,有些后怕。
李二河尷尬道:“你別多想才對。”
隨后,李二河仔細檢查宋明月的構思設計圖。
用個形象的物體形容她的設計:烤地瓜的爐子。
在圓形木桶中間,放入木炭。
在木桶內側加裝隔絕火焰的不易燃材料。
這樣能完美的給祛瘟湯時刻加熱。
放在四九城的車站,無論等多久,都能為中轉的年輕人盛上一碗熱湯。
想法還不錯,但有個致命問題。
“宋明月,藥湯不是地瓜,你準備把藥湯放哪里?”
宋明月揪著兩個小辮子,傻傻一笑:“壞了,還沒想呢?”
這小妮子,辦事是真不靠譜啊。
李二河思考片刻,在設計圖上簡單添上幾筆。
“李哥,你在木桶外再加裝一圈包裹,夾層用來盛湯,成本是不是太高?”
李二河聽到后,覺得確實是這樣。
而且還有個致命缺陷,外圈層能盛的藥湯量很小,浪費巨大的空間。
“宋明月,謝謝你的設計,我改天想想。”
李二河拿著設計圖走去,宋明月立馬俯身繼續構思。
……
義利食品廠生產車間。
穿著白大褂的二大媽,快步走向正指點工作的車間主任一大爺王自如。
“大哥,有人舉報咱廠金絲避瘟囊里的中藥摻假。”
一大爺王自如轉過身。
青白色的臉龐上,銅鈴大小的左眼窩上,蒙著一塊黑皮子。
“中藥攙假?查,從源頭插,從小李身上查!”
鏗鏘有力的聲音中,王自如摘下黑皮子,露出黑洞洞的眼窩。
在場的工廠職工心中一驚,這是他們第一次看見王自如摘下眼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