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 重生萬歷:我只想保命撬江山
- 森上木
- 2096字
- 2025-07-25 07:30:54
朱翊鈞一頭扎進書房,把所有奏章都推到一邊,攤開一張巨大的宣紙,抓起炭筆,便開始奮筆疾書。
他腦中的記憶如同開了閘的洪水,洶涌而出。
爐體的形狀、傾轉的機械結構、風口的數量和角度、耐火材料的要求……他畫了又改,改了又畫。
接下來的三天,朱翊鈞徹底成了一個“技術宅”。
除了必要的早朝和給太后請安,他所有的時間都泡在了書房里。
一摞摞的宣紙堆滿了長案,上面畫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圖樣和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
馮保在一旁伺候著,看得是心驚肉跳。
他完全看不懂皇上在畫什么,那東西像個巨大的梨,又像個倒扣的鐘,上面還有各種齒輪和杠桿,
標注著一些他聞所未聞的名詞,什么“爐襯”、“風眼”、“出鋼口”。
他偷偷問過幾個翰林院的大學士,那些飽讀詩書的老先生們也是看得一頭霧水,
最后只能猜測,這莫不是陛下從哪本道家典籍里看到的煉丹爐新樣式?
馮保深以為然。在他看來,這玩意兒跟煉鋼八竿子打不著,倒真像是要煉什么九轉還魂丹。
他甚至開始暗暗擔心,主子爺是不是被朝政和那些士紳給逼得壓力太大,開始沉迷玄學了?
直到第三天黃昏,朱翊鈞終于放下了手中的炭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他看著眼前這幅最終版的圖紙,臉上露出了極度滿意的笑容。
成了!
他將原始的貝塞麥轉爐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縮小了爐體容量,預計一爐能產鋼五到十噸。
傳動結構也放棄了復雜的齒輪組,改用了更符合大明技術水平的杠桿和配重塊。
最關鍵的供風系統,他設計了一套由八臺大型水力鼓風機并聯,通過管道匯集氣流的方案,理論上足以提供轉爐所需的風壓。
他腦中甚至還有更先進的平爐煉鋼法,但那玩意兒對耐火材料和燃料的要求太高,沒有焦炭和蒸汽機根本玩不轉。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先把這個小型的貝塞麥轉爐吃透,就足以讓大明的國力發生質的飛躍。
朱翊鈞一腳踏出書房,眼中那股近乎癲狂的熾熱光芒,讓迎面而來的馮保心臟都漏跳了一拍。
他從未見過主子爺這副模樣,不像是君臨天下的帝王,倒像是個窺見了天機,即將羽化飛升的方士。
那股子興奮勁兒,混雜著一絲讓人不寒而栗的瘋狂,隔著老遠都能灼傷人。
“主子爺,您這是……”馮保的聲音都有些發顫,下意識地想要去扶。
“傳朱翊亨!”朱翊鈞擺了擺手,徑直走回長案后坐下,聲音里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和一絲壓抑不住的顫抖,“立刻!讓他來見朕!”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著桌上那張畫滿了古怪“梨子”的圖紙,仿佛那不是一張紙,而是整個大明的未來版圖。
馮保不敢多問,連滾帶爬地跑出去傳旨。
他心里直犯嘀咕,這又是哪一出?前腳剛被個書呆子頂撞完,后腳就跟撿了傳國玉璽似的,
自家這位主子爺的心思,真是比天上流云變得還快。
不多時,一身便服的朱翊亨步履匆匆地趕到。
他一進門,便敏銳地察覺到書房內不同尋常的氣氛。
皇帝陛下端坐在御座之上,神情亢奮,而一旁的馮保,則像只受了驚的鵪鶉,大氣都不敢出。
“臣,朱翊亨,參見陛下。”
“免禮,賜坐。”朱翊鈞指了指旁邊的一個繡墩,開門見山,“翊亨,朕今日叫你來,是有一件天大的事,要交給你去辦。”
“陛下盡管吩咐,臣萬死不辭。”朱翊亨心頭一凜,知道這“天大的事”,絕非尋常。
朱翊鈞沒有說話,只是將桌上那張他耗費了三日心血的圖紙,輕輕推了過去。
朱翊亨恭敬地起身,雙手接過,低頭看去。
只一眼,他便愣住了。這畫的是個什么東西?
一個巨大的,肚子滾圓的鐵梨子,被一個看起來頗為復雜的架子給撐著,旁邊還連接著許多杠桿和齒輪。
圖紙的角落里,畫著八臺巨大的水力鼓風機,無數管道像蟒蛇一樣,最終匯集到那“梨子”的底部。
圖樣旁邊,還用蠅頭小楷標注著“爐襯”、“風眼”、“出鋼口”等等他聞所未聞的名詞。
他抬起頭,臉上寫滿了困惑。
他不是文官,不懂什么子曰詩云,但作為宗室子弟,錦衣衛指揮使,他自問也算見多識廣。
可眼前這東西,他敢用自己的人頭擔保,整個大明,不,是自古以來,就沒人見過。
這玩意兒,是干什么用的?煉丹?不像。鑄炮?更不像。
“陛下,這……是?”他小心翼翼地問道。
“此物,朕為之取名,曰‘轉爐’。”
朱翊鈞的指節,在桌面上輕輕敲擊,發出沉悶的聲響,如同戰鼓的前奏,“它的用處只有一個,煉鋼!”
“煉鋼?”朱翊亨更加迷糊了。
兵仗局和軍器局他都去過,那些煉鋼的老師傅,哪個不是小心翼翼地伺候著一個小小的泥爐,
用最精純的木炭,一爐耗費數日,才能煉出百十斤好鋼。
眼前這個頂得上三間屋子大的鐵疙瘩,也是煉鋼的?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朱翊鈞看出了他的疑惑,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意:“朕知道你在想什么。軍器局一個月,能產多少合格的鳥銃槍管?”
朱翊亨想了想,回道:“回陛下,若是足額供應,工匠不惜力,最多不過百根。”
“百根……”朱翊鈞輕笑一聲,伸出一根手指,“朕這個‘轉爐’,
一旦建成,一爐,只需一個時辰,產出的鋼,就足夠打造一千根,甚至兩千根這樣的槍管。”
“轟!”
朱翊亨只覺得腦子里像是有個驚雷炸開,整個人都懵了。
他呆呆地看著皇帝,嘴巴微張,半天都合不攏。
一個時辰,產鋼數萬斤?這……這是什么神仙手段?這已經不是煉鋼了,這是點石成金!
他瞬間明白了這東西的意義。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大明的軍隊,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全員換裝最精良的火銃和火炮。
橫行四海。意味著……這天下,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皇帝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