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旋翼下的半把刀
- 醫路平凡:從縣醫院急診開始加點
- 火雞味嘎嘣脆
- 3410字
- 2025-08-02 12:03:58
“嗡——!!!”
巨大的轟鳴聲如同雷霆滾過山巒,瞬間壓倒了洞外所有的風雨聲!
一架迷彩涂裝、機身印著醒目紅十字的軍用運輸直升機,如同鋼鐵巨鷹,艱難地穿透厚重的雨幕云層,出現在仙人洞上空!
強勁的旋翼氣流攪動下方的雨水和霧氣,形成狂暴的渦流,吹得洞口平臺上眾人幾乎站立不穩,卻吹不散每個人臉上狂喜的淚水!
“這里!在這里!”趙栓和老支書趙德柱揮舞著手臂,聲嘶力竭地吶喊,盡管聲音完全被轟鳴淹沒。
直升機并未直接降落——洞口平臺太小,下方地形復雜陡峭。
它在低空懸停,側艙門轟然打開!一名身穿迷彩作訓服、外罩熒光救援馬甲、頭戴耳麥的軍人探出半個身子,狂風和雨水瞬間灌入機艙!
他朝著下方用力打出標準的手語,同時耳麥里傳來模糊但清晰的指令(通過地面消防突擊隊剛架設的臨時通訊中繼):
“清河!清河!這里是救援鷹01!看到你們了!準備索降!優先接收危重傷員!重復,優先危重傷員!”
幾乎在同時,洞口下方的泥濘山道上,幾束強光手電撕破雨幕!縣消防大隊山地救援突擊隊的尖兵,如同泥人一般,終于攀爬到了洞口下方!
他們帶來了寶貴的衛星電話中繼器、少量急救藥品(腎上腺素、止血藥、代血漿!)、高能壓縮餅干和保暖毯!
“張大夫!我們來了!”帶隊的消防中隊長抹了把臉上的泥漿,聲音嘶啞卻充滿力量,“后續醫療隊和血漿正在搶運路上!直升機優先轉運最危重的!”
生命接力,爭分奪秒!
洞內瞬間爆發出最后的、帶著血性的力量!
“快!秀兒!李老漢!先上!”
張偉嘶吼著,【空間感知】在極限壓力下再次催發,瞬間評估出兩名傷員的狀態:秀兒,生命體征微弱到極致,如同風中殘燭,感染性休克已進入終末期,多臟器衰竭在即!
李老漢,胸腔引流雖暫時減壓,但持續失血,同樣命懸一線!
張偉、劉主治、消防隊員合力,將固定在簡易擔架上的秀兒和李老漢,以最快速度抬到洞口平臺。
直升機上垂下的兩根救援索降鋼索在風雨中劇烈搖擺!
“固定傷員!注意保護氣道和引流管!”
張偉對著消防隊員大吼,同時親自檢查秀兒殘肢的加壓包扎(在轉移前用新煮沸的布條二次加固過),確保在劇烈晃動的索降過程中不會松脫。
專業的消防救援隊員動作迅捷如電!用特制的救援吊帶和繩索,將擔架與傷員牢牢固定在鋼索掛鉤上!
同時,一名攜帶急救包的軍醫,如同靈猿般沿著另一根鋼索快速索降而下!他落地后一個翻滾卸力,立刻撲到傷員身邊!
“感染性休克終末期!失血性休克!快!”張偉語速快如連珠,將秀兒和李老漢的關鍵信息瞬間報出!每一秒都關乎生死!
軍醫眼神銳利,動作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他迅速檢查秀兒頸動脈(幾乎消失),瞳孔(散大),又看了一眼李老漢引流袋里刺目的鮮紅。
他立刻從急救包中抽出兩支腎上腺素,分別推入兩人靜脈通路(消防隊帶來的通路針!),同時對著耳麥吼道:“鷹01!鷹01!接收1號2號!1號感染休克終末,2號持續胸腔出血!需要緊急手術室和ECMO(體外膜肺氧合)支持!快!”
“收到!拉!”耳機里傳來指令。
鋼索猛地繃緊!固定在擔架上的秀兒和李老漢,在消防隊員和軍醫的護送下,被鋼索緩緩拉升,在狂風中劇烈搖擺著,一點點接近懸停在空中的直升機艙門!
張偉站在洞口,仰頭死死盯著那兩道在風雨飄搖中上升的生命線。
雨水混合著汗水流進眼睛,刺得生疼,他卻不敢眨眼。
他強化的【空間感知】似乎能穿透雨幕和距離,感受到秀兒那微弱到幾乎消失的心跳,感受到李老漢胸腔內積血的冰冷粘稠。
“一定要撐住!撐到手術室!”他在心中無聲吶喊。
當擔架終于被拉進機艙,艙門迅速關閉的剎那,張偉感覺自己的力氣仿佛也被抽空了,踉蹌了一下,被旁邊的劉主治一把扶住。
“還有孫婆婆和骨折的!”張偉立刻回神。
直升機無法一次帶走所有人,它需要立刻將最危重的傷員送往最近的、具備高級生命支持能力的醫院(很可能是市里甚至省里!)。
后續的轉運相對順利。
第二架民用救援直升機(由縣政府緊急協調)不久后趕到,接走了孫婆婆和那名小腿骨折的村民,以及部分輕傷員和疲憊不堪的張美蘭、陳醫生。
張偉和劉主治,以及老支書趙德柱、趙栓等核心村民,還有消防突擊隊,則選擇留下,等待地面道路搶通后護送剩余村民下山。
當最后一架直升機的轟鳴聲消失在雨幕深處,山洞內外陷入一種劫后余生的寂靜。雨,終于小了很多,變成了淅淅瀝瀝的細雨。
疲憊如同潮水般涌來。
張偉背靠著冰冷的巖壁,緩緩滑坐在地上。
消防隊員分發著壓縮餅干和干凈的飲用水。他機械地咀嚼著,味同嚼蠟。
腦海里,反復回放著這場持續了十幾個小時的生死鏖戰:
徒手止血時的精準判斷與力量臨界感。
截肢手術中,在極限環境下對解剖結構的把握和原始器械的應用。
面對感染性休克、遲發性血胸、脊髓損傷等多重致命打擊時的掙扎與無奈。
最后,在直升機旋翼下,看著瀕死的秀兒被拉走時,那種深深的無力感。
“張大夫,喝口水。”消防中隊長遞過來一個水壺。
張偉接過,猛灌了幾口,冰涼的液體刺激著喉嚨。
“中隊長,你說…秀兒嫂子她…能挺過來嗎?”他的聲音帶著自己都沒察覺的沙啞和一絲…脆弱。
中隊長沉默了一下,拍拍他的肩膀:“張大夫,你們已經做到極限了。沒有你們提前轉移、緊急手術和維持,她根本撐不到直升機來。剩下的…交給老天爺,也交給省城大醫院的專家吧。”
交給專家…張偉默然。
他想起了在省醫科大附一院,在孫教授和宋閻王手下經歷的那些高難度手術:腹腔鏡下精準的血管分離、復雜的臟器修補、爭分奪秒的創傷控制…那些需要深厚解剖功底、精妙操作技巧、快速應變能力和多學科協作的外科綜合能力!
在靠山屯,在仙人洞,他就像一個被逼到墻角的戰士,用盡所有力氣揮舞著手中僅有的“急診手術刀”,雖然勉強擋住了死神的鐮刀,卻也傷痕累累,狼狽不堪。
他救下了命,卻可能無法保住功能(秀兒的腿),無法阻止并發癥(李老漢的血胸惡化),更無法在資源匱乏下進行精細的后續治療。
“我…還差得遠。”
張偉看著自己沾滿泥污和血跡的雙手,低聲自語。
這雙手,在省院可以完成大師級的縫合,在戰場上能精準找到止血的臨界點,但在面對秀兒這種復合性、進展性的危重創傷時,卻顯得如此單薄。
他精通急診救命的技術(止血、減壓、氣道管理),也在普外基礎(如之前的TAPP手術)上有了長足進步。
但創傷外科,尤其是涉及骨科(骨盆、長骨)、血管外科(大血管損傷、栓塞)、甚至可能需要的顯微外科(神經血管吻合)以及重癥醫學(感染性休克、多器官支持)的全面整合能力,他還遠遠不夠!
這就像一把刀,他只磨礪了最鋒利的刀尖(急診救命),刀身(普外基礎)也初具雛形,但刀背的厚重(骨科)、刀柄的掌控(血管、顯微)、乃至整把刀的淬火與韌性(重癥支持、多學科協作),都還欠缺火候。
他,現在充其量只是“半把刀”。
系統面板似乎在無聲地回應著他的思緒。
那些曾經點亮或正在艱難提升的技能樹:普外基礎操作、空間解剖感知、急診創傷處置…旁邊,還有大片灰暗的區域——【骨科基礎理論與操作】、【血管外科基礎】、【顯微外科技術】、【重癥感染與休克綜合管理】…這些,都是通往“外科全能”道路上必須攀登的高峰。
洞外,雨后的山野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天空透出一線微弱的曙光。
消防隊員和村民們在清理洞口,準備下山。
張偉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孫教授發來的信息,言簡意賅,卻重若千鈞:
“傷員已抵省院,直接進復合手術室。情況極危,MDT(多學科團隊)已啟動。你做的很好,保住了轉運的機會。后續若有空,關注此病例,是極好的學習機會。另:你的碩士臨床考核,核心之一便是多學科協作下的急危重癥處置。宋要你‘見生死,更要見活路’。保重,待歸。”
信息末尾,附著一張照片。
是省醫科大附一院燈火通明、設備先進的復合手術室(Hybrid OR)外景。透過玻璃,隱約可見里面忙碌穿梭的多個學科(急診、普外、胸外、骨科、血管外、麻醉、重癥…)的白色身影。
張偉緊緊握著手機,指節發白。
照片上那象征著現代醫學頂尖協作與技術的場景,與仙人洞內簡陋殘酷的生死搏殺,形成了無比強烈的沖擊!
他抬起頭,望向洞外那逐漸亮起的天空,眼神中疲憊依舊,但一種更深沉、更灼熱的火焰,在那疲憊深處悄然燃起。
“見生死…更要見活路…”他喃喃重復著宋閻王的話,目光仿佛穿透了雨后的群山,投向了遙遠的省城。
“復合手術室…MDT…骨科…血管…”一個個名詞在他腦海中盤旋。
這場暴雨中的生死考驗,不僅錘煉了他的意志,更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渴望磨礪自身,成為一把能斬斷所有病魔枷鎖、真正“全能”的外科之刀的種子!
而通往這條路的下一站,就在那燈火通明的省院復合手術室,在那即將展開的、與死神爭奪“活路”的終極戰場之中。
他需要變得更強,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