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3章 柳河初啼:創傷評估的種子(求月票,求收藏!)

省醫科大附一院地下室的模擬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宋偉明那“案例九自己復盤”的冰冷指令還在郵箱里閃著紅光,張偉的腳步已踏上了通往柳河鎮衛生院的班車。

車窗外的田野掠過,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青草的氣息,與省城消毒水的冰冷截然不同。

省級推廣項目《基于核心解剖標志與簡易情景模擬的基層急診創傷快速評估路徑》的首次落地培訓,就在這個離清河縣城三十多公里的鄉鎮衛生院進行。

壓力并未消失,只是換了戰場。

這次,他不再是考生,而是老師。

面對的不是模擬人,而是柳河鎮有限的醫療資源、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帶著疑惑與期待的鄉鎮同行們。

衛生院的會議室被臨時改造成教室。

桌椅略顯陳舊,墻上掛著基本的人體解剖圖。十幾名學員已經就坐,有穿著洗得發白白大褂的醫生,也有戴著護士帽、眼神干練的護士。

他們是柳河鎮及周邊幾個村的醫療骨干,日常處理著農藥中毒、摔傷骨折、小兒高熱,偶爾也要面對突發的車禍或外傷。

資源有限,經驗是最大的依仗,但也渴望著更規范、更高效的方法。

張偉和王主任、張美蘭護士長一起走進來。王主任做了簡短有力的開場,強調了項目意義和省里的支持。

張美蘭則負責分發培訓手冊和協調后勤。

輪到張偉上場。

他站在簡易講臺前,看著臺下那些帶著風霜卻又充滿求知欲的面孔,深吸一口氣,沒有高深的理論,沒有復雜的術語,開口直奔主題:

“各位老師,咱們基層急診,設備比不上大醫院,時間更是金貴。這套‘快速評估法’,核心就三件事:看、摸、查!目標不是讓大家變成專家,而是在最短時間里,揪出傷員身上最要命的傷,穩住他,該轉的及時轉,別耽誤!”

“看”的學問:整體到局部

他指著墻上的解剖圖:“第一步,‘看’!看什么?不是光看傷口流血!看整體:這人清醒嗎?能說話嗎?臉色煞白還是發紫?大汗淋漓嗎?喘氣費勁不?手腳亂動還是癱著?這叫整體狀態評估!一眼掃過去,心里就得有個譜:這人危不危險?優先級高不高?”

他舉例:“比如一個人撞車后,抱著腿喊疼,但神志清楚,能跟你對答,臉色還行,呼吸也平穩。那他的腿傷再疼,優先級也低于旁邊那個躺地上不說話、臉色煞白、喘氣跟拉風箱似的!后者可能氣道堵了、內出血休克了,必須立刻處理!”(接地氣講解,結合基層常見場景)

“摸”的精準:指尖下的生死線

“第二步,‘摸’!摸哪?摸關鍵地方!”張偉走到準備好的創傷模型前,模型標記著頭、頸、胸、腹、骨盆等關鍵區域。

“頭頸:摸后腦勺、脖子兩側,有沒有大包、壓痛?脖子能不能動?別光問‘頭疼不疼’,昏迷的人不會告訴你!”

“胸部:手掌平放,感覺兩邊胸廓動度一樣不?輕輕壓壓,疼不疼?有沒有骨頭茬子摩擦感(骨擦感)?皮下有沒有‘捻頭發’的感覺(皮下氣腫)?”

“腹部:這是重點!”他拿起模型,示范標準四象限觸診,“從最不疼的地方開始,比如左上腹,動作要輕,但要壓下去!感受肚子是軟的還是繃得像板子?壓下去疼不疼?突然抬手疼不疼(反跳痛)?摸到包塊沒?什么感覺?軟的?硬的?跳不跳?”(強調手法和感知)

“骨盆:雙手放胯骨兩邊,輕輕往中間擠!疼不疼?再往外掰!疼不疼?這叫擠壓分離試驗!骨盆要是碎了,一擠一掰能疼死人,而且意味著可能大出血!”

他讓學員輪流上來摸模型,感受不同質地(模擬硬包塊、軟囊腫)和異常(模擬骨擦感)。

強化后的指尖感知讓他能精準指出學員手法的偏差:“王醫生,壓腹部手太僵了,要像摸豆腐,輕壓慢探…李護士,摸骨盆別用死力,是感受病人的反應,不是讓你把模型掰斷!”

“查”的智慧:用好手邊的武器

“第三步,‘查’!在‘看’和‘摸’的基礎上,有目標地用咱們手邊有限的家伙事兒!”張偉舉起一個便攜式脈搏血氧儀和一個老式的聽診器。

“血氧儀,夾手指頭,幾秒鐘,看氧飽和度和心率!低于95%?喘氣費勁?危險信號!”

“聽診器,聽肺!兩邊聲音一樣不?一邊沒聲音了?可能氣胸或者血胸堵住了!聽腸子!一點聲兒都沒了?肚子硬?警惕腸子破了或者缺血!”

他重點介紹了FAST(創傷重點超聲評估)的理念,雖然柳河鎮沒有超聲,但他強調:“記住這幾個地方:心口窩(心包)、兩邊肋膈角(胸腔)、肚臍上下左右(腹腔)、恥骨上(盆腔)。

如果條件允許轉院,告訴接診醫生,你懷疑哪里有問題,建議他們重點掃這些地方!信息傳遞準確,能救命!”

理論講解后,是情景模擬。

張偉設計了一個貼近柳河實際的案例:一個拖拉機手操作失誤被甩下車,疑似被碾壓,送來時意識模糊、呻吟、右腿畸形、左胸壓痛。

學員們分組演練。

混亂在所難免:有人只顧著處理明顯畸形的右腿,忽略了意識模糊;有人摸胸動作太大,差點把模擬傷員“肋骨”按斷;有人忘了檢查骨盆…

張偉和張美蘭穿梭其中,及時叫停、糾正、示范。

“停!張醫生,傷員意識模糊了!你還盯著腿干嘛?先看氣道!托下巴!聽聽喘氣!”

“劉護士,摸胸要輕!壓痛點在左側?輕輕壓,感受骨擦感沒?聽呼吸音!左邊是不是弱了?可能肋骨斷了戳肺里了!”

“老王,骨盆!骨盆檢查做了嗎?擠壓試驗!快!病人喊疼了!提示骨盆可能碎了!立刻找東西固定骨盆!準備靜脈通路!警惕大出血!”

在反復的演練、糾錯、再演練中,學員們的手法逐漸規范,思路開始清晰。

那個“看-摸-查”的三步法,從紙面上的文字,慢慢變成了他們腦海中初步的框架。

培訓結束,已是傍晚。學員們圍著張偉,問題不斷:

“張老師,這腹部觸診,輕重怎么把握?總怕摸不準…”

“腸鳴音到底怎么算正常?我們這有時候聽不清…”

“骨盆固定,用繃帶纏行不行?我們沒專業骨盆兜…”

張偉耐心解答,用最樸實的語言解釋。

沒有省院的高精尖,只有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做到最好。他知道,這些粗糙但認真的實踐,就是項目落地的第一顆種子。

回清河的路上,夕陽將田野染成金色。

張偉靠在椅背上,疲憊但充實。手機震動,是孫教授的信息:

“柳河首訓,聽說反響不錯。基層不易,你做的很務實。考核日期臨近,案例九需結合你之前的群體中毒經驗,著重早期預警指標(如精神狀態、呼吸頻率、CRT)的動態觀察。勿松懈。”

看著信息,又看看窗外暮色中的田野,張偉輕輕活動了一下手指。

指尖似乎還殘留著指導學員觸診模型時的觸感。

這雙手,在省院的硝煙中淬煉過鋒芒,如今,正嘗試著將那份精準與警覺,化作一顆顆種子,播撒在基層這片更需要它的土地上。

雖然稚嫩,但生機已現。真正的考驗,是看這些種子,能否在柳河,在更多像柳河一樣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最終成長為守護生命的屏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民勤县| 兴化市| 昌吉市| 奉新县| 兴和县| 西乌珠穆沁旗| 牟定县| 武义县| 兴和县| 南投市| 玉田县| 龙江县| 滁州市| 台湾省| 龙游县| 贡觉县| 若羌县| 宝丰县| 舞阳县| 长岭县| 巴里| 贺兰县| 霍城县| 高阳县| 无锡市| 伊宁县| 河南省| 思茅市| 绵竹市| 健康| 新宁县| 措美县| 历史| 衡阳县| 饶平县| 屏南县| 海林市| 化德县| 玉田县|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