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對紅樓夢的看法
- 1979:這個文豪會預言
- 大明李公子
- 2017字
- 2025-08-01 23:12:15
唉,”陳館長嘆了口氣,“你這話糙理不糙。他們倒是搞得挺熱鬧,學院派嘛,講究個‘學術傳承’,可總覺得少點東西……”
“少了靈魂!”周明一針見血,“
“他們把《紅樓夢》最深沉的力量給閹割了!”
“這本子,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脂硯齋評點都透著血淚。您覺得他嘔心瀝血就為了給后世留下一本愛情悲劇百科全書或者貴族生活圖鑒?”
周明搖搖頭,語氣帶著一種看透迷霧的通透感:“絕不是!它里面有對制度的批判,對人性的悲憫,對理想世界的向往。”
“小明怪不得你能當上人民文藝獎的委員長呢,你這講的就是有道理,比那些什么同學家講的都有道理多了。”
這不是追著人家劉心武嗎?
人家不寫傷痕以后好不容易找了一條《紅樓夢》的路子,現在給他幾篇文章斷掉。
紅學有還是要有的,也不可能完全斗倒,畢竟《紅樓夢》的底子擺在那。
劉心武啊,要怪就怪陳館長。
此時,劉心武還在北平市文聯外面兜兜轉轉,他現在是北平市文聯的一位專業作家,作為專業作家,他每天都得創造一篇文章,可是現在他的腦海里面確實很貧瘠。
自從寫出《班主任》以后,他再也沒有辦法寫出有轟動性的小說!
劉心武一臉煩躁的走進作協的借閱室,這里的書雖然少,但是有一部分都是外面沒有的,可以給他的創作提供靈感。
劉心武翻著翻著就翻到了一本早年的《紅樓夢》,還是康熙那一會的,閑著無聊便打開看時看,不知不覺的就看了一天,因為時間已經不夠,他翻到最后一頁看到80回,一整篇小說的內容就戛然而止。
劉心武看著有點懵。
不是?
就這結束了!
劉心武只感覺到有一點意猶未盡紅樓夢小說。他小時候看的過一遍,可是長大以后再看一遍方才覺得這本小說的好看之處。
絕對能夠稱得上是經典之作。
同為作家他能夠感受得到紅樓夢的寫作手法是伏線千里,第一回的伏筆,在第八十回顯示出來,也是常事,如“復還本質”與賈寶玉還愿。
就這種伏線千里的能力,不是一般作家能夠做得到的,要是能夠學會這種能力,估計也能像現在文壇上面鼎鼎有名的那闖出一個名堂吧!
劉心武又把手里面的《紅樓夢》翻了翻,在紅樓夢的第13回。
秦可卿警告王熙鳳:“登高必跌重”“盛宴必散”,提出“祖塋置田產”的退路,暗示賈府將因政治斗爭和揮霍無度覆滅。
就這樣一個點,不可能不寫!
但是像《紅樓夢》這樣子本就出名的作品,民間應該有續寫,可是這續寫在哪里呢,這埋藏在原著當中的諸多伏筆又在哪!
劉心武突然找到了他寫小說的方向,或許他可以研究一下這紅樓夢,畢竟之前胡適先生就研究過紅學流派。
此時的流星舞沒想到因為蝴蝶效應他踢到踏上的紅樓夢之路又要馬上被周明這個老六所阻斷,如果他知道另外一邊的周明也有這個想法,他絕對不會選擇這一條路!
在另一邊,周明一邊整理往來的賬目,一邊來閱讀《紅樓夢》,跟劉心武看到的不同。
如果一個人給你說“唱跳rap籃球”、“練習時長兩年半”、“一坤年”、“背帶褲中分頭打籃球”、“只因你太美。”
這些事物當中存在半點聯系嗎。
如果單拎出來,想必大家都不會想到,但是這些事物兩個出現在一起,比如籃球和雞腦海里面就會逐漸浮現一個人的外貌,同時腦子里面還會有音樂釋放出來。
這就是專屬于一個時代人的回憶。
同理,周明也能讀出一種味道。
朱則杰教授編過一套書,叫《清詩考證》和《清詩考證續編》,在《清詩考證續編》第四輯-特殊意象類,最開始講的就是“朱”“紅”的意向,而在這一本書里面曾經提及過這樣一個觀點:
“朱”、“紅”、“赤”、“丹”、“花”、“落花”等等,當我們將這些詞語排比成一組而作為清代詩歌中的特殊意象專門提出來的時候。
縱然是平素接觸清代詩歌不太多的讀者,想必也已經猜得到它們共同的特定含義——喻指朱明王朝,當然。
這只是周明的一種猜測,根據以往的歷史書來看,一個作家要是真的一點一東西都不一樣,那反倒是不符合的,他不相信這本小說就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簡單。
“唉喲,委員長你在看《紅樓夢》啊,最近我也在看。”
說話的人是查海生自從發布的那一首詩歌以后,兩人已經好久沒見,也就在前兩天,他意外得知了人民文藝獎的事情。
但是畢竟他是學生,就算寫出來了一位轟轟烈烈的詩歌,但是那玩意能掙幾個字,賺錢是不可能的,賺那幾十塊錢在查海生看來不足以表明他對文學的熱愛,當天便想辦法找政法系的主任請了個假。
想鉆進這人民文藝獎的地盤。
可這人民文藝獎的成員早就滿了,迫不得已,他只能憑借和周明的關系過來這里走個后門,讓周明給了他一個智囊團的身份。
當然,人民文藝獎內部是不發工資的,他做委員長都沒工資這一回事,頂多只有補貼,數量也不多,不超過20元,按照勞動分配。
“這本書可讀性還是很強的,值得人一遍又一遍的去反復閱讀,每一次閱讀都能夠有不同的收獲,尤其是我們這些搞文學的,它里面的詩歌藝術價值都很高。”
周明放下了手里的書。
“周明同志說的有道理,不過我倒是覺得我們這些當作家的寫詩的,既然要讀書,肯定就不能讀這一本書。”
“盯著一本書去研究,那樣子未免有點太狹隘,要多讀,從別的角度去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有的時候像《大明律》這種律法之類的書也不是不可以閱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