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傷痕
書名: 1979:這個文豪會預言作者名: 大明李公子本章字數: 2268字更新時間: 2025-07-03 21:08:23
在人流的另一側,劉震云也在其他中文系同學的陪同之下走進書店,他沒有第一時間直奔著《文匯報》,而是在書店內選購起來。
對于劉震云來說,他想買的書很多,但是手里的錢不多,《史記》和《資治通鑒》都是大部頭,任何一套買下來都要不少錢。
就在他低頭挑書的時候旁邊中文系的同學朝他打招呼,開口道:“劉震云同志,最近大火的那個《論未來知識分子》你看過沒有?!?
“沒看過我最近一直都在跟系主任聊文學,咱們北大中文系的主任還是一個挺好的人,不像別的系一樣很死板。”
“那去看看,現在大家都在討論觀點,估計晚點周文主任也會買這本書,我感覺這本書上面的論點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潮流?!?
一個時代的潮流這么夸張!
那他可得看看,現在文學的情況是每一天都在變,他是知道的,這個時候獲取第一手信息就尤為重要。
“什么報紙?”
“《文匯報》的?!?
劉震云聞言,找到一張最新的文匯報紙,毫不猶豫的打開找到對應的內容就閱讀起來。
劉震云越是看越是你覺得震驚,怎么有人能夠把文人階層分析的如此透徹,他說的這些話都是劉震云想說的。
太懂文人了!
在劉震云的眼里,這篇文章已經很是完美,要是排除個人喜好,不是端著放大鏡看,基本看不出什么問題。
“我得去找周文主任聊一聊這個內容,回頭寫一篇文學評論,分析一下這個現象,以前怎么沒想到還有這個點可以寫。”
“這絕對是一篇現象級的文章,能給國內帶來很多驚喜,最主要的是他在研究方法上面的創新,以前只從文學上面進行分析?!?
“而他這篇文章上面采用了多概念,結合社會學史學多角度來分析文學,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劉震云看著眼前的稿子,對這篇稿子下了以下結論,緊接著就領著中文系的同學直奔著周文的辦公室那邊跑去。
若是這位周同志之后還有可能產出這樣質量的文章,那么周同志很有可能成為國內一個文學流派的鼻祖!
不知道什么時候有機會可以見一下這位周同志,應該是國內的一個有聲望的老教授,不然不可能有這么多時間把多個學科研究的如此透徹。
此時在眾人眼里的老教授現在正在館舍里面寫書法,別問毛筆和宣紙借來的,問就是借哥的。
周明擅長一首楷體,寫起來的文章有力,不知道為什么寫著寫著耳朵里面還會傳來音效和一個皇帝在練功的影像。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余話,云在青天水在瓶?!?
“這字寫的真不錯,看來又有進步?!敝苊魇障旅P,把寫好的字體往門邊一掛,這些寫的好看的字可不能隨便丟。
等他成名了以后,可以當成收藏品去賣,就跟明星賣簽名一個道理,賣出去的價格不會很低,當然練習書法跟寫詩意一個道理都是在陶冶情操,不為賺錢。
“沒鎖門?!?
“小明啊,你那寫的文章真有點東西,《文匯報》才刊登了一天以后,就在北大傳的到處都是,比你那《百年孤獨》傳播的都快?!?
最近北大有兩個重點的討論話題,一個是《百年孤獨》,還有一個是《文匯報》上面那篇關于中國文人的分析,偏偏這兩篇文章都是他弟創造的。
而且這篇文學評論不會僅此于此,很多的文學評論家和作家都會跟上,一場文學熱潮最起碼持續一個月。
“有傳播的這么快?”
周明也被這傳播速度嚇了一跳,這才是僅僅一天就傳播的這么厲害,估計《文匯報》那邊已經開始商量加印新的一期的《文匯報》。
“聽起來是有點夸張,小明要不這樣,我們北大沒有專門寫作的崗位?!?
“不然在北大里面還是挺好調動的,圖書館管理員還是挺浪費時間的,要么我去跟館長同志溝通溝通,給你釋放一點工作壓力?!?
周明對圖書館管理員的這份工作還挺滿意,開口道:“用不著圖書管理員的位置本來就清閑,寫書跟別的不一樣,也不是一直都能夠寫的?!?
“你滿意就行,對于你來說工作現在不是一號位。”
“寫文才是一號位再其次就是高考,寫文寫的再好,高考也得花點心思。”
“知道。”
周明有這想法很好,思想覺悟都跟得上,周文現在也放心很多,自家弟弟也是能夠獨當一面的文壇大佬。
盡管中文系里面一直都有一句話,不培養作家,只培養學者,但是周文還希望弟弟周明能夠跟他走向不一樣的道路。
“你的下篇小說想寫什么。”
“我打算先用一篇文學評論打開,我的下篇題材打算在傷痕文學的基礎上面做創新,在這之前肯定要對傷痕文學做一個總結。”
“也就是把傷痕文學的不足之處點出,然后利用我的新作品,再把不足之處給他彌補,達到文學評論和作品互補的。”
好家伙把傷痕文學的不足之處點出,這是多大的目標。
傷痕文學一出世就好評如潮,根據《班主任》的作者劉心武本人描述,雜志發行的第3天,他就收到一位女讀者的來信。
傷痕文學有缺點嗎?
肯定是有的。
不管是文學評論家甚至是劉心武還有盧欣華本人都承認傷痕文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作為一個新生的題材,就目前而言,還沒有人能夠拿出一個說服大眾,放棄傷痕文學,從而轉向新的文學題材的觀點。
周文想起《傷痕》剛發布時候的龐大場面。
當時,《文匯報》在整個社會上發行有一百多萬份。
幾乎每個里委,或者小巷的熱鬧場所都有免費的閱報欄。
在報紙發表《傷痕》的當天,那些散步在魔都街頭的報欄前人山人海。
絕對不夸張地說。
里三層外三層,幾乎人人都在為《傷痕》落淚,人人都在為王曉華悲慘的遭遇痛心疾首。
若干年后。
盧新華的同學陳思和回憶說,報紙發表盧新華的小說后的當天,竟然連作者本人也難以買到當天的《文匯報》。
而周明竟然想要針對傷痕文學,而且并不是沖著小打小鬧,只是批評一下那么簡單,是要奔著搞出大動靜出來。
肯定有他自己的理解,多多少少會引起一陣波動。
但是最終能夠做到哪一步還是未知數,畢竟想要推翻一個新生的文學題材,推翻他們肯定是有難度在的。
傷痕文學的好幾位都能夠參加文代會,他們有著成千上萬忠誠的讀者,通過這幾年的積累,在文學圈內已經有名氣。
而周明是個純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