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天家威儀
書名: 射雕:桃花島棄徒,開局拐走蓉兒作者名: 圓葉ye本章字?jǐn)?shù): 2155字更新時間: 2025-07-18 14:13:51
事已至此,馮默風(fēng)哪還看不出來,這個段清靈就是有意利用他。
只不過讓馮默風(fēng)疑惑的是,她為何會如此篤定自己一定會對她有幫助?
以至于連一晚上都熬不過,非要急著把他給拖下水。
馮默風(fēng)心中疑惑,但他確實對大理國的局勢不甚了解,也不太清楚這段清靈到底是什么來頭。
山路遙遙,馬車沿著山路一路往山下而去。
沿途山路時有顛簸,但這馬車寬大,一路上倒也四平八穩(wěn)。
轉(zhuǎn)眼便過了一個多時辰,窗簾外,璀璨的晨光隱現(xiàn),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黎明時分。
段清靈是大理本地人,對于那天龍古剎自是輕車熟路。
天龍寺距離無量山并不遠(yuǎn),但也說不上近。
其位于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
這天龍寺背負(fù)蒼山,面臨洱水,極占形勝。
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云:“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
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于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
每位皇帝出家后,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xiàn)裝修,因而金玉珠寶自是多多益善。
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guī)模宏大,構(gòu)筑精麗,即是中原如五臺、普陀、九華、峨嵋等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馮默風(fēng)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天龍寺,遙望天龍寺,自是禪宗古剎,氣派巍峨。
三人剛從馬車上下來。
早有引路的小沙彌看出這馬車紅綢金緞氣派不凡,上前詢問事由。
馮默風(fēng)回身牽著小黃蓉的手,正和自己這小媳婦兒打趣,原以為段清靈會和那小沙彌解釋來意。
沒想到段清靈說是大半夜的使詐,逼得他不得不來到這天龍寺,如今真到了地方,她反倒是退到了他身后,裝起了無辜。
馮默風(fēng)見狀,心下暗暗皺眉,但是這天龍寺的小沙彌就在旁邊看著,他一時也不好避讓,只能輕咳一聲,故作硬氣道。
“小師傅,在下乃是大宋皇帝賜封的豫國公,久聞大理乃是禪宗佛國,佛學(xué)昌盛,此番來到大理,便想順道拜會天龍寺諸位高僧。”
“大宋豫國公?”
那小沙彌明顯是愣了一下,不覺打量了三人一眼。
尋常大理皇族謁見天龍寺高僧,動輒便是鳴鑼開道,從者千人,怎么如今這大宋的國公來了就這么孤零零的三個人?
甚至都不說三人這衣著打扮,單單馮默風(fēng)這歲數(shù)就讓人不免起疑。
那小沙彌猶豫了一下,還是試探道。
“施主可有拜帖?”
“拜帖?”
馮默風(fēng)心下暗暗挑眉,他半夜三更被段清靈逼著下山,哪有時間準(zhǔn)備什么拜帖,更何況他壓根連拜帖是什么樣的都沒見過。
一旁的段清靈見他呆愣在原地,眼看著就要露餡了,剛想上前幫著說兩句。
沒想到馮默風(fēng)突然從袖子里掏出一塊黃綢,坦然自若道。
“此番臨時起意,來得匆忙,一時未曾準(zhǔn)備那么細(xì)致。此為大宋皇帝詔書,明文蓋印,可證真?zhèn)巍!?
“詔書?”
那小沙彌頓時傻眼,心中只道。
“這大宋的國公好生奇怪,隨身竟然還帶著皇帝賜封的詔書。”
不過疑惑歸疑惑,馮默風(fēng)拿出這詔書,雖是出人意料,但宋朝昔日定鼎九州,威儀八方,像大理這樣的邊陲小國一向久聞大宋的國威赫赫。
眼下馮默風(fēng)直接把詔書拿出來,確實也讓這小沙彌挑不出什么毛病。
那小沙彌鄭重的雙手接過詔書,也不管這詔書是真是假,躬身道。
“三位施主請隨小僧入寺暫歇,小僧這就去通稟我寺主持方丈。”
“主持方丈?”
馮默風(fēng)心下暗暗挑眉,心說這接待規(guī)格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奈何眼下他也不好自己拆臺,只能悶聲跟著那小沙彌朝著寺中而去。
他心里琢磨著,這次雖是狐假虎威,扯著大宋的國威當(dāng)大旗,但這詔書確實是正兒八經(jīng)的皇帝御筆。
再加上他帶著小黃蓉一起過來,也算是桃花島一脈的弟子,哪怕最后被拆穿了,去找一燈大師求個情,應(yīng)該也不會受到什么責(zé)罰。
想到這里,他心里自然是輕松了不少。
至于他一路牽著的小黃蓉更是天不怕地不怕,一路蹦蹦跳跳的就朝著那寺中走去。
天龍寺作為大理皇家古剎,或許武學(xué)底蘊(yùn)不如中原少林,但這里畢竟是有大理皇族作為靠山,論及廟宇規(guī)格卻是遠(yuǎn)勝少林許多。
一行三人隨著引路沙彌走進(jìn)寺中,走過門樓,便是長階漫漫,還未走上殿前廣場,便見那佛堂金頂,鎏金發(fā)亮,寶光閃動。
走上了臺階盡頭,見那佛堂之中的佛像更是粉飾金漆,桌案上的香火供奉終年不斷,一刻不缺。
佛堂之中,數(shù)十僧人分坐左右,念經(jīng)誦佛,佛音漫漫,沁人心脾。
馮默風(fēng)牽著小黃蓉走到佛堂外,見這天龍寺如此氣派,自是免不了多看幾眼。
便連一向鬧騰的小黃蓉也消停了不少,老老實實的站在他身邊,似乎也被這佛堂的陣仗給嚇唬住了。
還沒等二人多等一會兒,佛堂之中,便見三位老僧走了出來。
領(lǐng)頭的那老僧身穿黃色僧袍,不到七十歲年紀(jì),臉上神采飛揚(yáng),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那明珠寶玉,自然生輝。
想來此人佛法高深,武功亦是不俗,竟隱隱已修得佛相。
馮默風(fēng)見狀,稍作正色,正待自報家門。
不想那領(lǐng)頭的老僧卻是主動雙手合十,手捧念珠,作一佛禮。
“阿彌陀佛,久聞天朝上國,威儀八方。國公大人少年英杰,亦是一表人才。”
“啊?”
這老和尚一見面就拍馬屁,一下子還把馮默風(fēng)給整不會了。
他本來還有點心虛,沒想到這天龍寺的老和尚比他還懂人情世故。
不過轉(zhuǎn)念一想,這天龍寺的和尚本就是昔日的大理皇族,這些待人處事的規(guī)矩顯然比一般的小寺小廟來得熟悉些。
馮默風(fēng)怎么也沒想到,當(dāng)初朝廷內(nèi)斗,隨便給他發(fā)的這張空頭詔書竟有如此奇效。
果真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人生路漫漫,是福是禍,有時候真是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