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南方的信
- 重生1980:從黑戶開始搞錢
- 黃油貓悖論
- 2077字
- 2025-07-24 10:00:00
臨江縣城的初冬,空氣清冽。
啟明作坊里縫紉機的“噠噠”聲依舊密集。
陳默站在他那張舊木箱搭成的“辦公桌”前,桌上攤開著一封來自廣州的信,信封上印著“五羊外貿公司”的紅字。
信是那位在展銷會上有過一面之緣的林業務員寫的。
內容簡潔卻分量沉重:
“陳默先生臺鑒:
展銷會晤談甚歡。現有一日本客戶急尋合作方,加工一批節日裝飾品,數量:2萬件。單價:0.45美元/件,以現匯結算。利潤空間可觀,約為貴方國內訂單數倍。
然,要求苛刻:
質量:日方提供樣品及詳盡質檢標準(尺寸公差±0.5mm,色差Delta E<1.0,針腳密度≥8針/厘米,所有材料需符合日本JIS環保標準)。隨信附樣品三套及標準文件(日文/英文)。
交期:合同簽訂后60日內,全部合格品空運至東京。
此乃良機,亦為險途。貴司若有興趣并自信可達要求,請速復。盼佳音。
林志遠謹啟”
美元!現匯結算!
按當時的官方匯率,這幾乎是一萬五千元人民幣的總貨款了。
扣除成本,凈利潤可能上萬了!
這足以讓啟明脫胎換骨!
他拆開隨信的小包裹,里面是三套極其精致的節日掛飾:有復雜的立體折紙櫻花、穿著和服的小布偶、印著浮世繪圖案的布藝小燈籠。
色彩鮮艷協調,針腳細密如發,紙張挺括,布藝柔韌。
還有一疊厚厚的、印著日文和英文的質檢標準文件,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數據和圖表。
“兩個月…兩萬件…這種要求…”
陳默喃喃自語,一旦失手,啟明剛積累的家底可能賠光,甚至負債累累。
“開會!”
核心團隊被召集到角落。
陳默將信和樣品攤在桌上,言簡意賅地說明了情況。
趙鐵柱:“我的親娘咧!九千?!美元?!干!必須干啊默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干完這一票,咱啟明就發了!”
王衛國的反應截然不同。他拿起一個布藝小和服人偶,又看了看質檢標準上那精確到毫米的公差要求。
“這…這要求也太嚇人了!咱從來沒做過這么精細的玩意兒!萬一…萬一質量出點岔子,賠不起啊!”
李秀蘭拿起那份厚厚的質檢標準,快速翻閱著。
日文她看不懂,但英文部分和圖表數據讓她越看臉色越白。
她拿起樣品,用一把小鋼尺仔細測量折紙櫻花的每一片花瓣尺寸,又對著光檢查布藝的針腳密度和均勻度。
許久,她才抬起頭:“默哥,衛國哥的擔心有道理。這要求…不是一般的嚴苛。你看這里,”她指著標準文件,“色差要求用專業儀器檢測,針腳密度精確到針數,還有環保測試…我們連檢測儀器都沒有!而且,這種復雜的折紙和布藝拼接,需要非常熟練的工人,稍有不慎就是廢品。兩個月…太緊了。風險…太大了。”
趙鐵柱急得抓耳撓腮:“秀蘭姐!富貴險中求啊!咱有默哥!默哥肯定有辦法!是不是默哥?”
陳默拿起那枚精致的折紙櫻花,在指尖輕輕轉動。
放棄?不甘心!這扇門一旦關上,下次開啟不知何時。接?這幾乎是讓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去跑馬拉松!
他閉上眼,腦海中飛速計算:人力、設備、原料、時間、質量容錯率…每一項都是巨大的挑戰。
陳默猛地睜開眼:“接!這個訂單,我們啟明接了!”
“默哥!”趙鐵柱激動地跳起來。
“小陳!”王衛國滿臉震驚。
李秀蘭則眼神復雜地看著陳默。
陳默雙手撐在桌上,“我知道風險!但機遇更大!這不僅是錢的問題,是啟明能不能真正走出去的問題!是能不能讓‘中國制造’被外國人認可的問題!風險大,我們就把它壓到最小!條件差,我們就創造條件!”
“秀蘭,你立刻研究透樣品和標準,把所有工藝難點列出來,把質檢關鍵點標注清楚!這是你的頭號任務!”
“衛國哥,你負責盤點我們現有的所有資金、場地、設備!列出所有需要購買的東西!特別是原料,問清楚進口渠道和周期!”
“鐵柱,你馬上去街道辦,找王國棟主任!告訴他我們有重大機遇,需要緊急招人!要手最巧、最能吃苦的女工!至少十名!告訴他,工資從優,按件計酬加高額獎金!讓他幫忙把關推薦!”
“我,”陳默深吸一口氣,“負責給林業務員回信!我們要爭取更好的條件!”
......
昏黃的煤油燈下,陳默伏案疾書。
信紙是李秀蘭從街道辦討來的帶抬頭的公文紙,顯得正式些。
他字斟句酌:
“林志遠先生惠鑒:
來函及樣品、標準悉收。感謝信任!經我司慎重評估,對貴司提供的日本訂單深感興趣,愿全力承接。
然,坦誠相告:啟明乃初創之集體小組,規模有限。樣品工藝精湛,要求嚴苛,交貨期緊迫(60日),對我司實為巨大挑戰。為力保訂單成功,懇請貴司支持:
1.支付30%預付款:用于緊急采購符合JIS標準的專用原料,并添置必要專用工具。此乃啟動關鍵。”
2.提供深度工藝指導:懇請貴司派資深技師親臨指導,或提供極為詳盡之工藝圖解、質檢要點演示說明。尤其折紙定型、染色控制、布藝拼接等核心環節。
3.懇請寬限交期10日:70日交貨,可極大緩解生產壓力,提升成品合格率。
此三點,非為推諉,實為保障訂單成功之必要舉措。啟明承諾:若獲支持,必傾盡全力,以質量為本,按時交付!盼復。
臨江縣啟明小組陳默謹上”
信寄出后,等待回音的日子異常煎熬。
李秀蘭帶著王大娘、孫嬸和手最巧的吳小芳、張紅,開始拆解樣品。
她們像做外科手術一樣,小心翼翼地將折紙櫻花一片片展開,研究折疊順序和粘合點。
將布藝小和服拆開線,分析內襯、拼接和縫線技巧。
李秀蘭對照著英文標準文件,用紅筆在筆記本上詳細記錄每一個尺寸要求、色號、針腳密度,遇到不懂的專業術語就查字典,或者跑去縣中學請教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