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年底的到來,曹魏的夏侯楙為今后的走私產業鏈開始起早貪黑的努力。
劉禪兢兢業業的給戰場犧牲的烈士送烈士之家的牌匾,至于馬謖則是渾渾噩噩的把戰死通知書與失蹤通知書送給他們的家人,只能說,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當然,諸葛亮回到了丞相府,丞相府也開始從戰時狀態,恢復到了正常的運轉中。
諸葛亮突然發現這期間,朝廷上上下下各個部門花錢突然變得大方了起來。
他們各種吃吃喝喝且先不說,最重要的是,甚至由部門出錢,給部門內的成員購置一部分的生活物資與年節禮物。
這樣的舉動端是令人感覺到新奇,仿佛他們手中的錢突然多了起來似的,使得整個成都都隨著朝廷的花費,出現一種詭異的年節繁榮。
而諸葛亮原本還在疑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楊儀帶著丞相府的賬簿,過來找諸葛亮道:
“啟稟丞相,丞相府的賬簿上還有不少盈余,距離當初年初制定的預算支出還多不少。
是不是把這一筆錢拿出來,給丞相府上下添置些蜀中特產以方便過年?”
諸葛亮聽到這話,頓時明白為什么蜀漢上上下下的部門,在最近這段時間開始瘋狂花錢。
因為去年也實行了財務預算制度,上上下下的部門省吃儉用不敢花銷。
所以王連制作第二年做賬時,便直接把這筆錢款給取消了,第二年財務預算更壓了壓。
所以到了今年,這些部門雖然一開始的時候習慣性的壓了壓部門的消費,但到年底最終還結余不少錢后,自然是不會再選擇省吃儉用,而是有多少花多少,免得這部分錢給抹掉了。
“有剩余的財帛便給丞相府上下購置些年節吧!”諸葛亮扇了扇羽扇感慨道。
楊儀見諸葛亮同意了這一筆花銷,臉上倒是帶著幾分的喜色,便去置辦年節了。
這時,諸葛亮回過頭來思索這財務預算制度,也不得不感慨,在這制度實行起來后,朝廷上下的官員使用財帛的確謹慎了。
這制度并沒帶來開源效果,但在節流上效果的確不少。
對比起往常來說,至少朝廷官員,對于每年能花的錢有了一個度數。
如果偶爾支持超支一點點倒好說,但如果次次都超支,那誰都知道里面肯定有問題。
就算劉琰想來奢侈浪費,但上報了每年用度后,就算再奢侈浪費,劉琰也有度了。
因為你超了這度就是不給諸葛亮面子,怎么,給你嫌錢少了?!
只能說,一開始諸葛亮只感覺財務預算制度,對如今只有一州之地的大漢,能盡可能節約相應資源,以方便積蓄國力。
但這東西使用的多了,諸葛亮發現,實際上財務預算制度對朝廷效率的提升與統籌的協調,有著非同尋常的提升。
這種制度一年兩年并沒什么感覺,但隨著一年一年時間積累下來,諸葛亮發現在大漢官員熟悉這項制度后,不論是效率,還是工作積極性上都是提升了不少。
尤其是在年終之時,一個個部門花著自己平時節約下來的財帛很是快樂。
諸葛亮并沒阻止這件事,因為蜀地本來就是以嚴苛的律法治理。
這使得不論是百姓也好,官員也好,其實在工作之中或多或少都崩得很緊。
如今通過這般朝三暮四的方式,讓上上下下的官員們感覺到快樂,那自己便任由他們享受這一兩日的歡樂。
就在這時候,廖化匆匆進來對諸葛亮道:“丞相,曹魏敗了!”
“敗了,這么快的嗎?”諸葛亮不由愕然,甚至有幾分難以置信,“戰報給我!”
很快,廖化便是把手中的戰報交給了諸葛亮。
在馬謖之后,諸葛亮便把馬謖手上的情報系統交給廖化,廖化本來就是關羽的主薄,處理這些信息能力不說出色,但到底是輕車熟路。
而如今,曹魏第三次征伐東吳,大漢上下還是非常關注這一場戰爭的。
在諸葛亮看來,曹丕經過前兩次試探,這第三次出手,怎么也應該打得個天昏地暗,地動山搖,最好雙方打得長江血流漂櫓那才是好事。
但卻沒想到,即將進入一月,這天氣正是最冷時,結果曹魏與東吳便已分出勝負,而且是曹魏大敗,這的確出乎了諸葛亮的預料之外。
畢竟,曹丕親率水陸軍十余萬,戰船數千艘,主力由泗水入淮河,進抵廣陵臨江,偏師曹休、曹真出洞口策應,不論怎么說都應該是準備大打一場的節奏。
作為代價,張遼走到半路便是因為生病死了。
但很可惜,這一年的十月到十一月出現大寒天氣,廣陵至長江的水道結冰,魏軍戰船被困淮河無法進入長江。
魏軍對此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準備,使得大軍滯留江北月余,糧草不繼,寒衣不足,更讓士卒凍病死者甚眾。
這使得曹丕放棄了這次進攻選擇撤退,而在撤退過程中,吳將孫韶率五百敢死隊夜渡長江,突襲魏軍后衛,焚毀部分輜重,甚至繳獲了曹丕的副車、羽蓋而還。
可以說,基本上這一場戰爭下來,把曹丕想要征伐東吳的氣勢給徹底打沒了干凈。
“去請伯苗過來,”諸葛亮相當果斷道。
很快,丞相府的使者便去把鄧芝給請過來,諸葛亮對鄧芝道:“江東此戰徹底把曹魏目光吸引過去,你再次出使東吳,恭賀江東此戰之勝,重申大漢與東吳之盟約!”
諸葛亮非常清楚,這次曹魏進攻東吳失敗,反而提升了如今大漢與東吳之間的政治互信,這為后續軍事協作奠定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次曹魏吃了這么大的虧,尤其曹丕本人連自己的車輦都丟了,諸葛亮相信,這會使得曹魏把重心全部都放到東吳那邊去。
只要再給大漢休養生息一兩年,儲備好了足夠的糧食,那自己便能北伐。
這樣的情況下,聯手東吳,相互之間形成配合就非常的重要了。
當然,對大漢與東吳聯手這件事,不論大漢,還是東吳都是非常樂意的。
但雙方或多或少都有點各懷鬼胎,都希望對方能先出兵作為吸引,讓自己在后方撿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