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
- 重生之我在北宋當牛馬
- 明天oy
- 2157字
- 2025-07-12 18:02:21
自劉福生被捕,轉眼已過月余。
這一個月里,魏縣街頭巷尾,無論城中綢緞鋪里的掌柜,還是鄉間阡陌中挑糞的農戶,談論得最多的,便是縣衙退錢的事。
“聽說沒?咱家前兩年多交的青苗息,竟真退回來了!”
“退了我家三百六十文,這下夠添柴買鹽,熬到秋收了!”
“我家那田地差點被抄,今兒衙門來人說那是亂列條目,錯了,還多給了我五十文賠罪銀,天吶,我活了四十年,頭一次見官府認錯!”
百姓們議論紛紛,滿面紅光。
原本門可羅雀的縣衙,如今每日都有鄉民前來報賬、核實、登記退銀,門口排起長隊,竟似舊日節慶的熱鬧景象。
李長安每日去縣令府請教時路過,看著這些笑容滿面的人,心中也不免生出幾分成就感。
他不是這時代的人,也曾一度不知穿越至此到底是劫是緣。
但此刻,看著這些久被壓迫的百姓終于能挺直腰板,臉上不再是麻木與沉默,他才覺得,自己這些日子做的事,值了。
但改革不止于此。
青苗法只是諸法之一,如今在魏縣初見成效,但市易法、均輸法、募役法三者仍懸而未決。
募役法倒是好辦,尚屬縣令權責范圍。
但市易務與均輸監卻難得多。
這兩個機構雖設在魏縣,卻隸屬河北東路轉運使司,系路級直屬,縣衙根本無法插手。
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出函讓你配合,卻不必聽你節制;你若想查他們一條賬目,便得越級請示。
“執行權有,監督權無。且連詢問都要小心翼翼。”李長安坐在后堂,手中茶盞尚熱,眉頭卻緊鎖。
“這便是困局。”他喃喃自語。
門外石大牛掀簾而入,問他是否需要晚飯,李長安擺了擺手,表示再等片刻。
他心知,要動市易務與均輸監,趙延章一人恐難為繼,唯有上通州府,借文彥博之勢。
想到這里,他抬頭看向窗外,天色已近黃昏,夕陽透過晚霞泛著淡金色的光。
他緩緩起身,心頭已有決斷:
“得讓趙縣令給自己引薦一下。”
與此同時,趙延章正坐于堂中,眉頭緊鎖。
黃策立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稟報道:
“趙縣伊,今兒我照常訓練鄉兵保甲,午后去巡了一圈。可有幾個熟識的鄉老悄悄與我說,最近征募‘役錢’之事引得村里怨聲不少。”
趙延章眼神一動,未答話,黃策繼續低聲道:“據說,那些管報戶等的戶曹與鄉書手,虛報寬剩、隨意抬等。原是小戶,卻被標成中戶;本是鰥寡獨居,卻強攤丁役……連堤壩修葺的錢都被他們挪了,百姓怨聲載道。”
趙延章緩緩吐出一口氣,沉聲道:“我又何嘗不知?”
他緩步至桌前坐下,面色略顯疲憊,手指輕輕敲著案幾。
“募役法本意是令富代貧、錢代丁,以免百姓勞役奔波,結果卻被這些胥吏做成了生意。每次派人核查,他們不是燒賬簿,就是拿出事先寫好的假臺賬,一問三不知。更要命的是——”他目光一冷,“這些人還與常平司提舉勾結,一旦我這邊動作大了,他們便反手彈劾,說縣衙擅改戶籍、擾亂新法,州里來人一查,竟反叫我啞口無言。”
黃策咬牙道:“如此肆無忌憚,簡直該一網打盡!”
趙延章嘆息一聲:“可這網,若無繩索纏牢,只怕還未撒下,就先破了。”
正說著,管家快步而入,抱拳道:“縣伊,李郎君求見。”
趙延章眼中一亮,幾乎是脫口而出:“快請!”
他撫掌笑道:“這小子每次來,總能解我燃眉之急。”
不多時,李長安邁步入堂,身著青衫,神情不卑不亢,見禮道:“趙縣伊、黃縣尉。”
趙延章起身笑迎。
黃策笑著擺手:“李郎君可好些日未見了,想你呢。”
李長安拱手回禮,微笑著坐下。
寒暄未過,趙延章便迫不及待問道:“如今青苗法已見成效,然募役法卻如一灘爛泥,遲遲無法下手。你來得正好,可有良策?”
李長安一愣,笑道:“縣伊怎知我有法?”
趙延章一挑眉,似笑非笑地道:“你小子鬼點子多,來得這般巧,定是又有法子了罷?”
李長安搖頭失笑,嘆息道:“募役法的問題,說是法,實則并不在‘募’上,而在‘役’下之人。”
“怎么講?”黃策插言道。
李長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緩緩吐出兩個字:“范有道。”
“范有道?”黃策微微皺眉,“他雖是主簿,卻是剛上任不久,也不過在縣城里有些人脈,并無背景,能有什么辦法?”
趙延章卻像是猛然醒悟,猛拍一下額頭,接著大笑出聲:“哈哈哈!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趙縣伊……”黃策看得一頭霧水。
李長安也笑了。
趙延章收斂笑意,語氣多了幾分正經:“你讓范有道坐那個主簿的位子,原來還有這層深意啊!”
黃策還是滿臉疑惑:“到底是什么深意?你們倒別笑了,倒是跟我說明白呀。”
趙延章看向黃策,緩緩開口道:
“范有道雖無根基,但在縣城多年,為人狠辣,打交道的大多是豪強地戶。他早年和劉福生混在一起時,那些胥吏哪個不對他忌憚三分?如今上了主簿之位,只要一句話,下面人就得老實聽令。”
他頓了頓,眼中掠過一絲冷意:“這種人,最會拿捏那些小吏的軟肋,隨便搬出幾筆賬、翻出幾條舊臺,誰敢頂嘴?一記板子打下去,連聲都不敢吭。”
黃策恍然,皺眉道:“合著咱們之前解決不了,是因為太守規矩了?”
說罷又不忿地咕噥一句:“明明是為百姓做事,結果反倒束手束腳。”
趙延章笑了一聲,不置可否。
李長安則坐在旁邊,輕輕一拈茶蓋,笑著說道:“做事要講理,用人卻要看得準。查賬這種事,不一定非得正直清廉的人才能干,有時候,精明世故的人反倒更得手。”
趙延章點頭接道:“正是。我們自己人一查,下面那幫胥吏就立馬警覺起來,臺賬一藏、一燒,什么都沒了。但范有道不一樣,他本就是本縣豪強,跟他們一路的,眾人只當他是借著新官上任撈油水,反倒不會多防備。”
黃策恍然大悟,咧嘴笑道:“高,實在是高!這明面上是翻舊賬,其實是借刀查弊,手段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