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
陳羽躺在床上,神清氣爽著。
看著許靈韻急匆匆離開,門關上,他臉上不由得浮現一抹笑容。
等到許靈韻離開后,陳羽也從美妙狀態中走出來。
每個人都有賢者時間。
陳羽穿越到這個時代時,以為自己早已看淡風云,可以隨時保持賢者時間,對女色不以為意。
可是后面陳羽發現自己錯了,而且大錯特錯,錯得離譜!
七情六欲,乃是人之常情。
人之所以為人,便是因為人有七情六欲。
許靈韻的出現,讓他的生活多了色彩,從單調的世界變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放在40年后,他只是個新手。可是放在這個年代,他就是老司機。
現在的女生就這點好,雖然各自有各自的精彩,但畢竟見識少,連陳羽都能化身老司機。
起來洗個澡,洗漱一番后,陳羽穿好衣服,帶著他的包就離開,前往食堂。
此時食堂已經過了高峰期,人并不多。
陳羽的早餐,選擇了小米粥配包子饅頭。
美滋滋地享用早餐后,陳羽往錢永強的辦公室而去,跟錢永強打個招呼后,陳羽便到了他辦公室。
他的辦公室就在錢永強隔壁,和別的講師擠在一塊,一間辦公室足足有十二張辦公桌,顯得很擁擠。
不過沒辦法,現在北航的條件就是這樣。
教室不夠,宿舍不夠,師資力量不足,連教師辦公室也不足。
陳羽在自己辦公桌坐下來,然后看著虛擬面板。
霹靂導彈3改進型,已經在這幾天完成了科研,三維圖非常的顯眼,與原本的霹靂導彈3有了很大的改變。
或者說,這簡直是兩種不同型號的近程空空導彈。
該空空導彈采用鴨式氣動布局,艙面與彈翼前后呈X-X形配置。全彈由制導控制艙、引信與戰斗部、動力裝置、彈翼與舵面所組成,制導方式采用紅外尋。
制導控制艙內裝導引頭,主要包括位標器、電子組件和伺服組件三部分。紅外位標器是由陀螺光學裝置、電磁線圈、制冷器等組成,用于探測目標位置信息。電子組件由電子元件、連接件和固態電路組成,用其將目標信息轉換成跟蹤和制導指令信號。伺服組件主要包括燃氣發生器、氣缸、活塞、搖臂、電磁線圈等,用其把制導電信號轉換成控制舵的操縱力矩。
引信,顧名思義是在導彈接近或者命中目標時實時引爆戰斗部。
戰斗部,采用普通裝藥的破片殺傷戰斗部,用來摧毀目標。
動力裝置,采用一臺固體火箭發動機,為導彈提供前進的推力。
整個導彈長2.87米,彈徑0.127米,翼展0.64米,全彈發射重量為87千克,戰斗部重9.5千克,最大速度達到3馬赫,最大射程14.5公里,最小射程500米。
這款導彈,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戰。
陳羽開始畫圖,雖然只是一款近程空空導彈,但是設計圖可是不少。
不僅僅是結構設計圖,還有各個部件的設計詳圖。
這個時代,沒有電腦、PS、AI和數位板,畫圖都依靠直尺、圓規等各種工具進行手工繪制。
現在陳羽畫圖速度比一開始快,但是再快也比不上電腦制圖。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陳羽白天忙著干活,晚上也得加班忙著干活。
為了身體,陳羽都開始泡枸杞茶。
這養生,得從年輕就開始。
不然的話等老了,可能就來不及。
這一天,陳羽將導彈設計圖全部完成,足足幾百張設計圖。
他的這些制圖,堪稱是標準制圖,制圖之漂亮、標準,估計整個北航也找不出一個比陳羽更好的了。
陳羽活動了一下身體,身上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
“不行,不能再用手工畫圖,累死人!”陳羽嘟囔著,這手工畫圖效率太低了,陳羽異常懷念,那個可以用電腦制圖,有著各種各樣的畫圖制圖軟件的年代!
計算機的發展,對于效率的提高,那是無以倫比的。
為何會稱作計算機時代,便是因為計算機深刻地影響了各行各業,對時代產生了巨大影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產力。
在美國,個人電腦時代已經開始了,但是在中國,還沒有。
以后大名鼎鼎的聯想,這時候連影子都看不到。
陳羽現在有一種沖動,那就是將個人電腦研發出來,用來提升工作效率。
看了看天色,陳羽將圖紙放好。
他的這些圖紙,涉及到空空導彈,屬于軍事機密,保密級別非常高,按照霹靂3空空導彈的保密級別執行。
除了陳羽外,也就只有錢永強可以調看。
陳羽去了北航計算機室,這里有著一臺DJS-050微機。
中國計算機從1958年開始發展,已經走到了第三代了。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研制,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研制,第三代基于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研制。
1973年,由北大、京城有線電廠和然畫布等有關單位共同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150機,該機字長數48位,每秒運算100萬次,主內存130K,主要用于石油、地質、氣象和軍事部門。
1974年清華等單位聯合設計,研制DJS-130小型計算機,此后共13個機型先后研制成功,逐漸形成了我國第一種國產DJS-100系列機。這DJS-100系列機應用范圍不再用于軍事領域,而是在國民經濟建設和軍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承擔了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工業過程控制、數據采集、信息和事物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1977年4月,安徽無線電廠、清華和四機部六所聯合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DJS-050機,從此揭開了中國微型計算機的發展歷史。1979年,中國研制成功仿8080的4片微處理器和多片的6800微處理器,隨后研制單片的仿8080與6800微處理器。
北航的這臺DJS-050機,便是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來的。
陳羽的手放在DJS-050機上,一下子虛擬面板便形成了DJS-050機三維圖,同時形成了一整套設計資料。
陳羽便開始在DJS-050機的基礎上,建立科研任務。
僅僅是DJS-050機,肯定無法滿足陳羽的要求。
哪怕因為受限于工業水平,無法達到以后電腦的程度,但是陳羽也想搞一臺電腦,可以達到這個時代的頂尖水平。
至于芯片這一類,因為殲-7改需要用到大量的芯片,有關單位已經根據陳羽提供的芯片技術,早已在進行生產,雖然只是很小批量生產,但是完全可以滿足陳羽研制電腦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