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運-8:大受震撼
- 1981軍工模擬器
- 瘋子C
- 2060字
- 2025-07-05 07:00:00
登上運-8。
陳羽一直看著超級科技模擬器。
果然,超級科技模擬器瞬間出現了運-8的三維圖,與此同時主動形成了全套設計資料。
對于這架運-8,陳羽可謂是了如指掌。
通過運-8的三維圖,陳羽可以想要看運輸機哪個部位就可以看到哪個部位。
自然也可以看到,運-8的狀態是否有危險。
“真是操蛋的,坐運-8簡直是拿著性命開玩笑!”陳羽心中嘀咕著。
要是和領導在一塊,陳羽都想選擇坐火車回京城。
實在是這運-8除了前段和尾段,都是非密封艙。
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飛行高度過高,會因為飛機內部缺氧而讓人難受,外面的風會灌進來,要是飛行員任性一下,坐在里面的,都得缺氧窒息而亡。
至于前段的密封艙,那是駕駛艙,尾段的密封艙則是尾炮射擊員的位置。
陳羽他們,兩位領導去了尾段,陳羽則是去了駕駛艙。
飛行員一聽陳羽是飛機設計師,一個個露出敬意。
陳羽看著駕駛艙,心中嘆了口氣。
沒有顯示屏,沒有集成。
隨著飛行員駕駛著運-8起飛,陳羽明顯看到了,運-8的飛行速度控制在800公里/小時左右,而飛行高度也沒有太高。
運-8的噪音最大,簡直讓人難以忍受。
不得不說,相比起運-8運輸機,客機要舒適得多了。
此時此刻陳羽的心一直懸著,他腦海中不斷在盤算著,一旦飛機失事,應該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雖然從理智上,通過系統陳羽可以判斷出,這架運-8沒問題,但是依舊會覺得飛機在下一刻就會出故障。
飛機不像汽車跟火車,一旦出事往往就是直接掉下去,機毀人亡。
而在地面上,汽車、火車即使出什么問題,往往有很大生還機會。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飛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依據是飛機每年的事故數量遠遠少于汽車。
但是對于這種說法,陳羽一直是嗤之以鼻。
上一世,出門的話能坐高鐵的他優先選擇高鐵,其次才是飛機。
飛機不僅僅檢查、候機時間長,飛機延誤、取消更是家常便飯,而這方面高鐵就方便多了。
陳羽害怕,也只能說明運-8的質量,還沒有那么靠譜。
事實上,中國仿制安-12研制的運-8,質量上也確實比不上蘇聯生產的運-8。
不管是機身材料加工方面,亦或者是航空發動機等。
再怎么仿制,也沒有達到安-12百分百。
現在的中國工業水平,只是處于很初級的工業,遠遠無法和40年后相比。
要是40年后,那是真的可以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仿制版甚至可以做的比原版好。
終于,這架運-8降落在京城的軍用機場。
陳羽發現,自己的雙腿竟然有些發軟。
下了飛機,陳羽深深忘了一眼運-8。
“陳羽同志,怎么了?是不是第一次坐運-8,大受震撼?”空軍裝備部的領導看到陳羽的異樣,笑呵呵地道。
陳羽點點頭:“是啊,大受震撼,我沒有想到,我們制造出的運-8會這么落后,我以后一定會研制一款比它先進得多的運輸機!”
陳羽說這話,眼神非常堅定。
領導聽到陳羽的話,都愕然了,一臉不可思議。
陳羽竟然不是震撼運-8的先進,而是嫌棄運-8的落后。
要知道,這可是集合國內所有的航空力量,才仿制安-12研制成功的,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驕傲。
“陳羽同志,運-8已經很先進了,這是我們航空工業的智慧結晶,短時間內我們很難再研制一款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了。”三機部領導哭笑不得地說道。
空軍裝備部領導也贊同道,“我們航空工業還是太落后,研制不出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
在以前,中國第一次自主研制的大型軍用噴氣式運輸機便是命名為運-9,可這個項目立項研制,由于多種原因而終止了。
“不,我們一定可以研制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陳羽道,“等以后我一定會申請,研制一款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
領導們相視而笑。
他們認可陳羽是天才設計師,但是那是在戰斗機研制方面。
軍用運輸機別看和戰斗機一樣,都是屬于飛機,但是兩者的差別大得很。
大飛機,比如受力構件,都得用到大型鍛壓機去加工。
大型飛機,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是真正的一個國家工業力量的體現。
像運-8這樣的大飛機,中國也就西飛能夠建造,一年的產量就一兩架!
陳羽想研制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怎么可能研制得出來。
陳羽看到領導的反應,知道領導不相信,他也沒有多說什么。
他有著一整套運-8技術資料,便可以在運-8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改進,研制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
領導們不相信不重要,只要他相信便可以了。
回到北航,陳羽便去跟老師進行匯報。
錢永強看到陳羽回來,也是很高興。
“看來還是很順利的,現在我對彈射座椅、發動機更有信心了!”錢永強欣慰地說道。
后面,彈射座椅會至少再進行一次彈射試驗,而發動機會進行一段時間的地面試車,再進行空中試車。
等到空車試車完成后,便會裝備到殲-7改樣機上面。
殲-7改擔任著一系列新技術的驗證,至關重要,上面領導都關注著殲-7改。
錢永強頭上可還掛著殲-7改總師,他同樣關注著。
其他方面都好進行實驗,包括陳羽堅持的采用芯片,改變過去的模擬電路技術。
對于陳羽主導的大規模數字集成電路系統,說實在錢永強也是帶著懷疑。
軍事裝備,往往講究的應用成熟的技術,并不需要最先進的技術。
殲-7改直接應用那么多的技術,這在中國航空歷史上是第一次。
而這里面承擔的風險是巨大的!
戰場環境,是非常復雜的,不穩定技術,就無法在戰場生存。
這種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以前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只在進行對外交流時,聽過而已。
可是真是假,根本無從得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