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童年里的炊煙
- 清風蔓
- 1489字
- 2025-07-19 10:30:05
暑假結束,九月開學,收割大豆。
村北零散住著幾戶老人,矮矮土墻。滿眼望去大片的農田。夏季需要把豆田里的雜草除掉,我們三人跟隨媽媽在烈日下去地里拔草,拔起來的雜草放在豆苗上,經過陽光的暴曬才能徹底死去。幾畝的豆地一望無際,一片刺眼的綠色,悶熱的夏風將豆葉吹得卷曲起來。媽媽穿著爸爸破舊的藍色襯衫用來防塵,頭上雖然帶了帽子防曬但多年的操勞還是改變了少女曾經的臉龐。
中場休息就到鄰居瓜田摘下一個小西瓜,破開后四個人都很開心。有時媽媽也需要背上藥桶,打蟲。從田地頭的水井中提出井水倒進桶里,乳白色的藥液在里面不斷被稀釋,50斤的重量在媽媽肩頭不斷減少又增加又減少,只需一個上午,13桶藥水,十幾畝地的豆苗就全部沾染上了藥水。媽媽說覺得自己像頭牛,不知道累。
八月十五中秋節,空氣里充滿了泥土揚沙和豆子的腥臭味,每個人的成長節奏都不一樣,大豆也是,一些青綠的豆子也一并被收割。放學回家正巧遇到回家的爸媽,媽媽依然穿著藍色襯衫,步子急促,正在指揮大車往院子里卸豆子。她隨手拿下頭上帶著那頂帽子,給自己扇風。我看到她的頭發被汗水浸濕又被帽子壓扁。爸爸站在大車旁,將院子里藍紅色的塑料布扯平,用腳踩住,摘下他的眼鏡,用衣服擦拭上面的灰塵和汗水,農忙時期,爸爸回來了。
媽媽看到我時,她已經和爸爸坐上大車準備去地里繼續收豆子,她對著我大聲喊:“趕緊燒多點水,家里沒水了,我快渴死了。”大車發出“突突”的聲音,尾氣消失在空氣里。
我來到廚房就開始生火做飯,從屋外柴火垛中間拉出一些麥秸稈用來引火,再把干枯的棉花桿用腳踩斷放進鍋里,火越燒越大了。我聽到灶臺大鍋發出了水快要燒開的聲音,猛地站起,想起自己還沒有加水,上次姐姐燒水沒有加水,差點把鍋燒壞還被媽媽打了一頓,我頓時緊張起來。打開鍋蓋,里面竟然好多水:中午請叔叔收豆子吃飯的剩碗、筷子、勺子都在鍋里。
紅豆熬成的粥還糊在鍋邊,整鍋水和碗都散發著熱氣,微紅的鍋水邊緣還在不斷蒸發。我把灶臺的火抽掉放在草木灰里,火焰隨之熄滅。搬起小板凳站在鍋邊開始刷碗,里面的水很熱,我從旁邊紅色的塑料桶中舀進涼水,用絲瓜瓤一點點清洗,擔心著自己會不會挨打,能不能讓爸媽喝上開水。最后我用水舀舀出最后一點刷鍋水,舀入清水再次開始燒開水。
這次鍋底的火更大了。
當盛滿豆子的大車再次“突突”“突突”時,我正在鍋邊用水舀將開水盛入保溫瓶。
除去小麥和大豆,芝麻和棉花被種在小塊的土地里,它們也都是在農歷七月走向成熟。
青色未成熟的芝麻果實,像未開的郁金香一層一層。媽媽用鐮刀從底部砍下,左手握住,握不下就用左胳膊夾住,分批放在木板車上,推回家后依然放在藍紅色的塑料厚布上,等待陽光讓芝麻開門。媽媽用編織袋背回了滿滿的棉花,散落在臥室前的水泥地上,放學回家后我將棉花中棉毛取下,放在旁邊的編織袋中,等著媽媽喊我吃晚飯。
還有套作的牡丹和白芍,大姨和姨夫帶著人拉著化肥從五十里地的地方過來種下牡丹和辣椒。空閑時候我們依然一起去拔草,它們被種在南邊的土地上,跨過三行白楊樹就能走上公路。生長五年以上根系才能正常賣出價格,媽媽的辛苦才能擁有一些回報。
秋天的農忙以播種小麥為收尾,經過一個冬天,冰雪融化后滋養土地,新的麥苗再次破出土地,這片大地上的人們暫時也有了喘息,孩子們依然外出上學,大人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打麻將度日。冬日里,媽媽穿著厚重的軍大衣將我和弟弟裹入懷里,一起蹦蹦跳跳,那時的她心里懷揣著對孩子美好的期望,支持著她在土地上耕種了一年又一年。
我是個晚熟的孩子,在長大之后才能明白童年的可貴,而童年里不僅包含了外婆的期翼還有媽媽的青春,裊裊炊煙散入空氣里隨著時光消失不見,我們終將已經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