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員外郎史躬盛彈劾魏忠賢爛加爵賞,大封親族。
此事朝堂之上無人不知。
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之功那都被魏家人給占完了,魏忠賢那就是借著這兩次大捷大封親族,但凡魏家人,哪怕是襁褓中的嬰兒那都能因軍功封侯進爵!
如此荒唐之事,當皇帝的能不管嗎?
朱覺還就當沒這回事一般直接將彈劾奏折留中不發!
魏忠賢還揚言要將史躬盛打入詔獄繳贓呢,就這還是因為換了個皇帝,不讓他無法無天胡作非為了,若還是天啟當皇帝,那魏忠賢早將史躬盛打入詔獄折磨得死去活來了。
史躬盛何許人也?
這廝貌似還是個清流,壓根就沒貪贓枉法,且這廝還就跟個愣頭青一般,壓根就不怕魏忠賢的威脅。
第二天這廝竟然又上了份奏折!
這日一早辰時許,朱覺才剛來到御書房門口呢,劉若愚便捧著兩份奏折躬身道:“陛下,內閣又派中書舍人送奏折來了。”
顧秉謙和馮銓這是準備跟魏忠賢干到底是吧?
很好。
朱覺微微點了點頭,率先走進御書房,在龍椅上坐下來,這才接過奏折細看起來。
第一封奏折還又是史躬盛上的。
這次史躬盛是彈劾魏忠賢陷害忠良!
當是時,魏忠賢親信高第總督薊遼,意欲棄守關寧錦防線,并率遼東邊軍主力退守山海關,袁崇煥寫下血書,誓死與寧遠共存亡,以此激勵遼東將士,這才守住了寧遠,獲取寧遠大捷。
魏忠賢不但盡奪其軍功,大封親族,還誣蔑袁崇煥私自和建奴議和!
袁崇煥與建奴議和之事實屬子虛烏有,當時奴酋努爾哈赤因寧遠之戰炮傷復發而死,袁崇煥派人去探聽虛實,是皇太極提出的議和請求,袁崇煥為了修筑城池堡壘加固防線,是故與其虛與委蛇,假意應允。
所謂兵不厭詐,其后袁崇煥又憑借修筑好的防線獲取寧錦大捷,并未有一絲議和之意,皇太極都說袁崇煥是“詐稱和好,乘間葺城”,惱火不已,魏忠賢卻誣其私自與建奴議和,實屬欲加之罪。
朱覺看罷,不由無語。
魏忠賢相信高第,意欲放棄關寧錦防線,這是史實。
后世也對此事頗有爭議,許多人都以為,修筑關寧錦防線耗費太多錢糧,乃取死之道。
不過,也有不同的說法,說關寧錦防線必須得守住,如若不然,大明必亡。
這種說法是有依據的,皆因遼東鎮足有邊軍屯衛十余萬,平民百姓四百余萬。
如若放棄關寧錦防線,如此多的軍民,大明如何養得活?
這四五百萬軍民哪怕光喝稀飯一個月那最少也得消耗上百萬石的糧食,而大明朝廷的稅糧一年才四五百萬石。
也就是說,大明朝廷所有稅糧全部用來養活這四五百萬軍民,最多也就能維持三四個月而已,還剩下八九個月只能讓這四五百萬軍民餓肚子,那不餓死才怪!
至于將遼東四五百萬軍民棄之不顧,任其自生自滅,那就是尋死!
這也是史實。
崇禎十七年三月初六,上命放棄寧遠,退守山海關,三月十九,京師淪陷,而后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遼東降卒一路從北直隸殺到云南!
這就是放棄遼東軍民的結果。
大明不顧遼東幾百萬軍民死活,人家怒而反戈,滅了大明,誰能奈何?
這也是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崇禎十七年建奴總共才四五十萬而已,壯年男丁全算上都不到十萬,如果沒有遼東降卒沖鋒陷陣,建奴就憑借不到十萬人馬壓根不可能滅了人口億萬的大明!
是故,遼東幾百萬軍民絕不能棄之不顧,關寧錦防線必須守住,這樣幾百萬軍民還能利用遼東之地養活自己。
若是放棄關寧錦防線,大明朝廷根本就養不活這幾百萬軍民,若是棄之不顧,這幾百萬軍民悲憤之下必然反戈一擊!
這是事實,也是史實。
高第的意思就是放棄關寧錦防線,不管這幾百萬軍民的死活!
這能行?
至于袁崇煥,的確有點冤,至少這會兒他是只有冤屈無有罪過。
他拼死拼活拿下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軍功全被人搶了不說,還被陷害私自與建奴議和!
這冤屈足以讓人氣到抓狂。
不過,袁崇煥再冤也不能用了,皆因這廝與東林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再用其鎮守遼東,必然出事。
一念及此,朱覺不由恍然大悟。
史躬盛冒死彈劾魏忠賢怕就是為了讓他重新啟用袁崇煥!
他再打開第二份奏折一看,果然。
霍維華上奏,袁崇煥軍功卓著,乃難得的帥才,唯有讓袁崇煥總督薊遼方能抵御建奴,這廝還愿將己身兵部尚書、太子太師之銜全讓與袁崇煥,請重新啟用袁崇煥督師薊遼!
東林這是想奪了薊遼的兵權!
薊遼兵權若在東林掌控之下,大明京師那就如同不設防一般,建奴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殺進來!
霍維華是東林!
這廝不是馮銓的親信嗎?
不對啊,就算這廝是東林,這份奏折若是沒有馮銓的首肯那也呈不上來啊。
此事的幕后主使必然是馮銓。
馮銓不是跟東林仇深似海嗎,這廝為何又要讓袁崇煥去掌控薊遼的兵權呢?
此人不簡單啊。
現如今朝堂之上的人怕沒有一個是簡單角色。
這些家伙表面上都是閹黨,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在利用魏忠賢。
什么干兒子干孫子那就是忽悠魏忠賢的。
這些家伙若真把自己當魏忠賢的子孫,那又怎么可能反咬魏忠賢?
閹黨不是鐵板一塊,東林就是鐵板一塊嗎;閹黨內部都開始狗咬狗了,東林內部就不會狗咬狗嗎?
馮銓真跟東林仇深似海嗎?
這廝若真跟東林仇深似海,那就應該干掉東林領袖韓爌!
東林都被其清洗了大半,為何韓爌還一點事都沒呢?
或許,馮銓跟韓爌就是一伙的!
其父馮盛明為遼陽兵備,因邊患望風而逃,論罪當死!
馮盛明壓根就不是逃了,而是給建奴報信去了。
彼時遼陽才是遼東鎮治所,遼陽城也是九邊有數的雄城,方圓足有二十余里。
熊廷弼守沈陽一座方圓只有數里的衛城都能守一年多,袁應泰守遼陽這座九邊有數的雄城卻是三天就陷落了,這是為何?
袁應泰是東林,馮盛明亦是東林,袁應泰與遼陽共存亡,城破自裁謝罪,馮盛明卻跑的不見了蹤影!
這就證明,東林有主戰的,也有通敵賣國的。
袁應泰和孫承宗是擺明了主戰的,而馮銓是屬于韓爌一系,通敵賣國的,袁崇煥可能是墻頭草,兩邊倒!
這就能說得通了。
馮銓可是在清廷叱咤風云二十余年,若這廝跟當時如日中天的八大皇商不是一伙的,那壓根就不可能在清廷掌權!
想到這里,朱覺隱隱已經撥開了馮銓在明史中編造的重重迷霧。
他直接朗聲道:“傳魏忠賢前來覲見。”
沒過多久,魏忠賢便疾步而來,滿臉恭敬的拱手躬身道:“微臣參見陛下。”
朱覺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隨即拿起兩份奏折,示意王承恩念與這廝聽。
魏忠賢那又嚇得變了臉色,冷汗直冒。
他的確是奪了袁崇煥的軍功又命人陷害袁崇煥,哪怕袁崇煥給他建生祠且每次上奏都想盡辦法拍他馬屁都沒用,皆因他需要遼東的軍功大封親族!
此事他的確做得相當過分,當時閹黨內部很多人都頗有微詞,霍維華都當面勸過他,不要做這么絕。
袁崇煥如此功勛卓著,他把人家軍功奪了就算了,還陷害人家,遼東將士那都氣得直咬牙啊。
史躬盛都把此事給捅上來了,小皇帝能不生氣嗎?
沒想到,王承恩念完之后,朱覺竟然只是淡淡的問道:“王之臣為人如何,可還聽你的話?”
這又是什么意思?
魏忠賢想了想,這才小心道:“王之臣倒是聽話,就是能力太差,他總督薊遼這段時間一直躲在山海關,寸功未立。”
嗯,聽話就好,朕不需要他立功,歷史上他也沒立什么功。
朱覺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朕讓你召的人呢,怎滴還是一個沒見?”
他們都離得遠啊。
魏忠賢連忙解釋道:“陛下,微臣已經命驛站傳訊去問了,離得最近的孫傳庭和盧象升都在快馬加鞭往這邊趕呢,今日天黑之前估計能到。”
孫傳庭和盧象升要到了?
正好。
現如今最要緊的就是守護京畿。
朱覺微微點了點頭,隨即揮了揮手。
這就完事呢?
魏忠賢見狀,那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他以為他如此陷害忠良最少得挨頓訓呢。
誰知道,小皇帝竟然問了兩句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