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事有時候還就是湊巧。
魏忠賢才剛把秀女選完,宋應星和宋應昇兄弟便到了。
次日上午巳時許,艷陽高掛,秋高氣爽,朱覺又來到了太液池旁的田地邊。
這次他倒不是來看地里的紅薯來了,他是準備幫徐光啟建造個好東西。
他直接命劉若愚招來了數十個泥瓦匠在徐光啟開的田地旁一頓刨,很快便刨出個里許方圓的圈!
徐光啟見狀,那都忍不住湊上來問道:“陛下,您這是挖水渠嗎?”
哪有人把水渠挖成個圈的?
這話他倒是沒說。
朱覺微微搖頭道:“不是,朕是讓他們挖一圈墻基。”
呃,墻基?
您跑田地旁蓋房子干嘛?
這么大一圈,怕是建座宮殿都夠了。
問題,田地旁一般沒人蓋房子啊,更別說是宮殿了。
皆因田地旁蚊蟲多,且施肥的時候那味道飄屋子里半天都散不掉。
這皇城里難道沒地方蓋宮殿了嗎?
徐光啟聞言,不由滿臉不解之色。
朱覺見狀,頗有些得意道:“子先,你沒見過溫室吧?”
溫室?
莫說是見過了,我聽都未曾聽說過。
徐光啟頗有些好奇道:“陛下,請恕微臣孤陋寡聞,這溫室是何物?”
這溫室可是個好東西啊。
朱覺細細解釋道:“溫室就是個大房子,關上門窗之后外面的冷風和冰雪就進不來了,若是我們在里面燒上爐子乃至鍋爐,那冬天的時候里面也能溫暖如春。
你不是說紅薯不耐寒嗎,這紅薯種溫室里面就沒問題了,冬天也不會凍壞,這樣一來,明年開春之前你就能試種一批紅薯出來了?!?
溫室原來是用來種東西的。
不過,里面光是溫暖如春還不行啊。
徐光啟細細想了想,隨即小心提醒道:“陛下,微臣斗膽,種植作物光溫暖如春還不行,作物除了需要澆水施肥還需要光照,若是沒有光照,作物是沒法正常生長的?!?
這個朕自然知道。
朱覺微微點頭道:“這個沒問題,我們可以在墻上乃至屋頂上多開些窗戶?!?
窗戶?
徐光啟還是小心提醒道:“陛下,窗戶若是要透光那就只能蒙薄紙或紗布,薄紙打濕了乃至風大點都會破啊,紗布又漏風,這樣恐怕不行吧?”
薄紙和紗布自然不行。
朱覺微微搖頭道:“這溫室的窗戶自然不能蒙薄紙和紗布,溫室的窗戶得裝名曰玻璃的東西才行,玻璃就是類似水晶的東西,透明且堅硬,不會漏風也不懼風霜雨雪?!?
玻璃?
徐光啟聞言,不由吃驚道:“陛下,您說的是西洋望遠鏡里裝的那種玻璃嗎?”
朕倒是忘了,歐陸列強早把望遠鏡造出來了,你接觸過他們的人,見過望遠鏡很正常。
這下就不用解釋了。
朱覺微微點頭道:“對,你說的沒錯,就是望遠鏡里裝的那種玻璃?!?
啊?
徐光啟聞言,不由目瞪口呆道:“陛下,那玻璃很貴啊,望遠鏡除了鏡筒就是玻璃了,鏡筒雖然是銅的,但也值不了幾個錢,也就里面的玻璃值錢,微臣問過價,望遠鏡最少得上千兩銀子一個啊,微臣壓根就買不起?!?
那是物以稀為貴,而且歐陸殖民強盜就喜歡坐地起價,那幫家伙可是黑心得很,他們有的東西你若是沒有,他們能貴死你!
朱覺緩緩搖頭道:“玻璃的成本其實很低,壓根就不值幾個錢,等長庚和元九兄弟過來了朕就讓他們造,到時候你就知道玻璃成本有多低了?!?
宋應星和宋應昇兄弟會造玻璃?
徐光啟聞言,不由得滿臉詫異之色。
世事就是這么湊巧,說曹操,曹操就到。
他們正說著呢,方正化忽而疾步而來,拱手躬身道:“陛下,宋應星和宋應昇來了?!?
太好了,內廷官員終于到齊了,可以開張了。
朱覺微微點頭道:“嗯,命人領他們過來。”
很快,宋應星和宋應昇兄弟便聯袂而至,拱手躬身道:“微臣參見陛下?!?
這兩兄弟年紀倒是不太大,宋應星也就四十來歲,宋應昇估計還不到五十。
朱覺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問道:“瓷釉用什么燒制的你們知道吧?”
這個宋應星和宋應昇兄弟倒是知道,他們都是江西人啊,景德鎮離他們老家也就兩百多里地,他們那邊不知有多少燒制瓷器的民窯。
且他們還就喜歡琢磨這些東西,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可是號稱百科全書,他們自己老家特產的東西他們能不知道嗎?
宋應星還謙讓了一下,宋應昇連忙點頭道:“陛下,微臣知道,瓷釉主料是石英、長石和黏土,輔料是石灰石和滑石,還有銅礦石、鐵礦石、鋯英砂等用來著色的輔劑。”
著色劑就不用了,朕要的是透明玻璃。
朱覺很是干脆道:“若是以石英、長石和黏土輔以石灰石和滑石燒制,燒出來的是不是如同水晶般透明的瓷釉。”
這種燒制方法倒也有。
宋應昇連連點頭道:“是的,陛下,那些便宜的不需要著色的瓷器上的瓷釉就是用這些簡單的配料燒制出來的,這個我們那邊稱為清釉,清水的清。”
清釉應該就跟玻璃差不多了。
朱覺果斷道:“那就燒制點清釉出來試試看,沒問題吧?”
呃,光燒制清釉?
宋應昇小心道:“陛下,瓷釉都是附著在瓷坯上燒制的,而且不能附太多,附太多燒制的時候就會跟水一樣往下流?!?
這個簡單啊。
朱覺琢磨道:“那你們造個瓷器鍋啊,鍋上開個口,口子上接個瓷器槽,清釉燒融了就讓其跟鐵水一樣流出來,流進專門的模具里冷卻,模具很簡單,就是一分厚的板狀就行,長寬你們看著辦,先燒點樣品出來看看,沒問題了吧?”
這么燒?
宋應昇緩緩點頭道:“陛下,應該沒問題。”
沒問題了就好。
朱覺微微點頭道:“那你們先去養心殿住下,用完午膳我們開個內廷朝會。”
內廷朝會?
宋應星和宋應昇皆是愣了一愣,這才連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朱覺緊接著又交待道:“若愚,你命人去給他們安排住處,還有,命人傳朕口諭,讓周奎、田弘遇和袁祐下午未時到養心殿正殿大堂開朝會?!?
袁祐一家本就住在京師北郊,昨日下午就搬進養心殿了,田弘遇一家住的遠點,不過魏忠賢派了快馬去傳令,讓他們坐天津三衛的快船來京師,昨晚也到了。
午膳用完,未時很快便到。
內廷所有官員齊聚養心殿正殿大堂。
徐光啟、王徵、畢懋康兄弟、宋應星兄弟整整齊齊列于左側。
周奎、田弘遇、袁祐、王承恩、方正化、劉若愚則整整齊齊列于右側。
朱覺高坐主位之上,緩緩掃視了一圈,不由得躊躇滿志,內廷馬上就要組建起來了,大明就要蓬勃發展了。
他細細想了想,隨即威嚴道:“今日內廷正式組建,我們組建內廷的目的就是發展工業,讓大明走向富強。
所謂工業就是對資源開采利用和對各種原材料加工的物資生產部門,所謂部門就跟衙門差不多,以后我們還要在內廷衙門下面設立司局,在司局下面組建各種工廠。
我們要生產糧食、絲綢、布匹、瓷器、玻璃等民用物資,我們要制造火槍、火炮、望遠鏡、機器等武器裝備,我們要建造蒸汽輪船、蒸汽火車、樓船炮艦等大型裝備。
總之什么能賺錢,什么能讓大明變得富強,我們就生產什么。
內廷先組建六個衙門,以后有需要再擴充。
子先,你來出任內廷農務部尚書,專管農業生產。
良甫,你來出任內廷船務部尚書,專管建造蒸汽輪船。
長庚,你來出任內廷裝備部尚書,專管研制各種機器。
孟侯,你來出任內廷武器部尚書,專管研制火槍火炮。
師皋,你來出任內廷商貿部尚書,專管內廷各種生意。
元九,你來出任內廷資源部尚書,專管各種資源開采。
周國丈,朕先給你擢個左都督,專管商戶和醫戶的調配。
田國丈,朕先給你擢個右都督,專管農戶和參與生產的軍戶調配。
袁國丈,朕先給你擢個右都督,專管各類匠戶的調派。
朕會讓若愚給你們擬旨,拿到圣旨你們就可以各司其職了。
承恩,你就負責看管內廷所有衙門工廠,護衛他們的安全。
正化,你就負責暗中收集各種信息,供朕和各位尚書參考。
若愚,你就負責錢糧調配。
你們要注意一點,內廷和外廷沒有瓜葛,不論你們做什么都不要跟外廷官員說,也不要跟他們來往,注意保密?!?
這意思內廷官員是中旨任命的跟外廷官員沒關系,外廷官員乃至地方官員都可以不鳥他們這些內廷尚書什么的。
話說,這個倒是有先例,嘉靖朝的時候好多方士那就被中旨任命為內廷尚書,這些內廷尚書在外廷那都是沒有任何權力的。
徐光啟他們也不在乎這些,他們就是想一展所長,挽救大明危亡。
至于什么權力,他們可不管有沒有實際權力。
他們其實是有實權的,且實權很大,涉及到的利益更是大得嚇人,只是這會兒還沒顯現出來而已。
內廷一旦發展起來了,外廷那幾百萬兩甚或是上千萬兩的稅賦收入跟他們掌控的利益比起來那就是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