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別人的兒子是來報恩的
- 年代1960,我有一臺娃娃機
- 夢半回
- 2038字
- 2025-06-28 17:16:59
“建軍在縣里給你找了份工作?”隊長張振偉仿佛聽故事,難以置信。
張振邦嘿嘿一笑:“他同學的大伯是玻璃廠的主任。”
得!這回張振偉懂了。
這便是人脈呀!
張振偉頗為羨慕,人家的兒子是來報恩的,他兒子是來報仇的,整天氣他,就只會吃,一點都不懂事。
別看他是生產隊的隊長,看似是“村官”干部,但要是給他一個當工人的機會,他寧愿不要這隊長。
主要是工人掙得多,還吃商品糧。
“行,以后咱們這有結余的農副產品都交給你,支持你的工作,你給我們爭取一個好價錢。”張振偉沒道理不答應。
這對他們也有好處,東西賣給供銷社,價格確實有點低,幾乎是按照最低標準收購的。
“振偉哥,那就謝啦!”
……
很快,此事就傳遍整個村,眾人的反應和張振偉差不多,有過之而不及。
沒辦法!現在的工人實在太吃香了。
“他振邦有什么了不起?還不是有個好兒子?”
“人家就是有個好兒子,你有嗎?你一根毛都沒有。”
被懟的人一想到自己家的三個混賬,氣不打一處來,根本無力反駁,晚上少不了一頓打,看看人家建軍,再看看你們,全是飯桶。
……
張建軍的太爺、奶奶等人被人恭維得直樂,自己家有人當工人了,真是祖墳冒青煙。
“建軍叔,我還能換糖嗎?”大牛拖著一筐的木塊過來。
沒人知道,為了換糖,他甚至將一片好的木料鋸成廢料。
“可以。”張建軍點頭,從兜里掏出幾顆大白兔奶糖,遞給大牛。
大牛放下那一小筐的木料,興奮地接過奶糖,然后一蹦一跳地跑遠,連那個竹筐都不要了。
劉皓看向張建軍,暗想:這又是什么操作?
用這些邊角料換糖吃?
“你要這些干什么?”劉皓不解。
張建軍笑了笑:“這你不用管,吃不吃?”
他又拿出一小把奶糖,有七八顆的樣子,遞給劉皓。
劉皓看到大白兔奶糖,也不追問張建軍要那些邊角料干什么,一手奪過奶糖,往自己兜里塞,然后剝一顆放嘴里。
真香、真甜!
“我們什么時候去捉黃鱔?”他轉移話題。
“等天黑之后,現在黃鱔不出來的。不然,我讓你帶上你家的手電筒干嘛?”張建軍聳了聳肩。
“所以白天沒事干嗎?”
白天?
這話提醒了張建軍。
村里還有什么“特產”可以賣錢的?
他們村的河流不大,似乎沒什么大魚,反正張建軍印象中是沒有的。
山里?
山里的東西可就多了,像什么野豬、野雞、野兔、竹鼠……
等等,竹鼠?
好像可以干它,那玩意不難捉。
“我們去竹山捉竹鼠,今晚加餐。你去把大雄喊過來,他家在那邊。”張建軍把那堆木料帶回家,順便弄點捉竹鼠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之所以進化成為高等生物,就是學會使用工具。
劉皓沒見過竹鼠,很是好奇,馬上往張建軍所指的方向走去。
回到屋子后,見沒有人,張建軍瞬間將那堆木料收到娃娃機中,完成了充值,增加了9枚游戲幣,十分滿意。
他開始制作捕捉竹鼠的工具。
前世在短視頻上沒少看相關博主是如何捕捉竹鼠的,那玩意喜歡啃竹子,喜歡挖洞,如何把它們從洞里引誘出來是關鍵。
有博主模擬啃竹子的聲音。
那聲音在人類耳中有點刺耳,但據說在竹鼠耳中是求偶的信號。張建軍不知道那是不是劇本,從視頻看,確實很有效果。
張建軍心想,多準備兩種方案吧!一種不湊效就換一種。
大雄很快跟隨劉皓而來。
“出發!”張建軍也不拖泥帶水,說干就干。
大雄幫忙扛把鋤頭。
實在弄不出來的,只能用笨辦法,硬生生挖出來。
竹山并不遠,村里人沒少去砍竹子編籮筐、籃子、簸箕等等,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個篾匠高手。
張建軍的爺爺、大伯等人都會編制各種竹制品。
因為經常有人去,所以竹山是沒什么危險的,上山的路也比較好走。
“這是什么果子?能吃不?”路上,劉皓感覺什么都很新鮮,看到路邊紫色的果子就忍不住問。
大雄回答他:“能吃,有一點點甜。”
“是嗎?那我嘗嘗。”劉皓摘了兩顆紫黑色的,感覺成熟了吧!
張建軍一眼就認出,那是龍葵。有許多區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喜愛長在田間地頭,山間林下,每年春天發芽,春夏成果,果實一般秋季大量老練,老練之后是黑色的,能夠直接食用。
“吃這個,你還不如吃那個,那個更甜一點。”張建軍手一指。
不遠處的草叢,也有果子,成熟的也是黑色的。
那是地稔,就是吃了之后,嘴巴和牙齒都會變黑,不太雅觀而已。
途中,張建軍他們還碰到了采摘野果的孩子。他也不吝嗇,給那些人一人分了一顆糖,而孩子們禮尚往來,將自己采摘的野果分給張建軍一部分。
野果哪有糖好吃呀?
“你們小心點,別被蛇咬了。”張建軍提醒他們。
“建軍哥(建軍叔),我們會用棍子在前面打的。”
這就是打草驚蛇。
雖然孩子們不懂什么原理,但長輩是這么教他們的。
“行!你們也別摘野果了,摘那種花,尤其是那種還沒開的。摘到之后,可以換糖,或者換錢。”張建軍跟他們說道。
那是金銀花,一種藥材,張建軍上次就看到同德堂收,五毛錢一斤,但那是干貨。
此話一出,小孩哥、小孩姐炸鍋了。
“建軍叔,真的嗎?”
吱吱喳喳的聲音如同立體聲在張建軍耳邊回傳。
張建軍連忙開口:“你們摘就行了,我什么時候騙過你們?又不是你們成叔。”
建成那貨,就喜歡拿小孩子開刷,經常騙孩子,三歲小孩都知道他的話不能相信,都形成了口碑。
“對了,還有知了殼,你們看到也可以撿回去。”張建軍又想到知了殼。
那玩意可不少,但村里人不知道它能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