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雙贏的法子
- 年代1960,我有一臺娃娃機
- 夢半回
- 2072字
- 2025-06-26 22:18:42
其實,他們幾乎都能猜到,張建軍把黃鱔弄到縣城去賣,應(yīng)該會貴一點,但縣城相對遠了點,去縣城的話,第二天不要想著上工,影響工分,所以他們寧愿便宜點賣給公社的供銷社。
互相打了個招呼,大家各干各的。
手握三把利器的張建軍和大雄,收獲注定要比其他人多。
所謂的三把利器,自然是手電筒、黃鱔夾,以及釣黃鱔的鉤。
好多人剛靠近黃鱔,黃鱔就溜之大吉了。
他們的是火把,光線不集中,沒能把黃鱔“定住”。
不僅是黃鱔,還有田雞等夜出的動物,眼睛只要被強光罩住,它便會一動不動,任由宰割。
火把的光就不太行了。
黃鱔一旦被驚動,大部分都會縮回自己的洞穴。大家總不能將時間耗費在挖黃鱔洞上吧?所以他們通常只能尋找下一個目標。
張建軍和大雄就不一樣,黃鱔縮回洞穴,他們就釣出來。
只要碰到,就基本跑不掉。
“建軍,你看這只田雞,起碼有一斤重。”大雄捏著一只田雞,高興地和張建軍說道,然后將田雞放到隨身帶著的竹籠里。
張建軍掃了眼,微微點頭,是挺肥的,得有一斤半。
他想到了牛蛙,可惜他們這里沒有。
那玩意是入侵物種,天敵少,啥都吃,甚至吃老鼠,容易泛濫,肉質(zhì)好。
按照記載,去年才從古巴引入牛蛙進行養(yǎng)殖。所以,現(xiàn)在還遠不到泛濫的地步。至少他們這里還沒發(fā)現(xiàn)牛蛙的蹤跡。
“那邊有一條黃鱔,大雄你去夾。”張建軍手電筒的光已經(jīng)定住那條黃鱔。
要稍微往泥塘探出去兩腳,才能夾它,而落腳的地方正好有螞蟥,張建軍不怕蛇,但挺怕螞蟥的。
大雄卻不管那些,探出去兩腳,淤泥已經(jīng)半米深。
他不敢太用力,一開始不熟練,把黃鱔夾成兩半。
“可惜了,中間肯定多。”大雄夾中黃鱔后,用力將自己拔出來,回到塘基邊上,一臉遺憾地說道。
泥塘中間,淤泥太深,沒有人愿意過去,搞不好人都出不來。
“多也沒辦法,以前種蓮藕都不敢往中間去種。”
不說別的,這泥塘的淤泥也絕對肥沃,種什么都一絕。
在張建軍看來,這淤泥也是寶,完全可以挖出來肥田什么的。想到這,他又想去找太爺商量了。
兩三個鐘頭后,眾人陸陸續(xù)續(xù)回家,收獲不一。
最多的,無疑是張建軍和大雄,斷崖式領(lǐng)先。不過,今晚的黃鱔也少了,田雞反而多了一倍左右。
主要是今晚捉黃鱔的人太多。
按照這種趨勢,捉黃鱔這行當也干不了多久。
張建軍的堂哥他們也“收工”,跟了回來。
這黃鱔還是得拜托他們四弟幫忙賣到縣城去,價格實在相差太多了。公社供銷社就2毛錢一斤,而張建軍卻賣出8毛一斤。
張建文他們不傻,明白四弟肯定不是賣給縣里的供銷社。
縣供銷社可能會比公社供銷社的價格略高,但絕對不可能那么夸張。所以,那是四弟自己的渠道和路子。
這事,他們對外守口如瓶,跟誰都沒說。
“四弟,又要麻煩你了。”
張建軍看了眼,今晚堂哥他們的戰(zhàn)績比昨晚好點,差不多有25斤。
“順手的事,一家人說這些干嘛?”
他們還沒聊幾句,有人登門了。
“建軍,在家不?”門外傳來別人的聲音。
張建軍的五姐張曉雨走出去,問道:“找我弟干什么?”
只見那是一群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提著點黃鱔。
“曉雨還沒睡呢?建軍明天不是要去縣里的?我們打算把今晚捉的黃鱔轉(zhuǎn)手給他,就按2毛一斤算,問問你弟有沒有興趣。”
他們打的好算盤。
不想因為賣黃鱔而耽擱明天的農(nóng)活,又不希望辛苦捉來的黃鱔賤賣。
于是,有人就提了這么個主意,將黃鱔以2毛錢的價格賣給張建軍,他們既能省時間,又能省力氣,錢還沒少。
而且,張建軍也有得賺。
雖然不知道縣里的黃鱔能賣多少錢,但肯定比公社的高,否則張建軍不會走冤枉路跑到縣里去。
這是雙贏的呀!
“你們等等,我問一問我弟。”張曉雨沒有請他們進屋。
這群人,一個個渾身泥巴,弄臟了地面還不好打掃。
她進屋后,正要將情況敘述一遍。
張建軍擺手:“五姐,我都聽見了,出去跟他們談?wù)劇!?
這確實能讓他掙一筆,但也有風險,是典型的投機倒把,沒人舉報還好,一旦有人舉報,那就是麻煩。
說實話,他有金手指,完全沒有必要為了那么點利益去冒險。
可要是像幫自己堂哥那樣幫這些人,讓他們知道黃鱔能賣8毛一斤。
這些人不得發(fā)了瘋?cè)フ尹S鱔?
生產(chǎn)隊的活估計都不想干了。
那么,勢必會影響到他張建軍,大雄,還有他堂哥等人的利益。他自己倒是無所謂,想掙錢并不難,也不愁吃喝。
就是大雄和堂哥他們會有點難受,相當于割肉。
張建軍的腦子飛快轉(zhuǎn)了幾圈,想到了應(yīng)對之法:可以按照縣供銷社的價格給這群人,明面上他不賺錢,只是順手幫他們拿到縣供銷社去賣。
而實際上,他賣給玻璃廠。
這就需要大雄和堂哥他們配合,將實情爛在心底。
只要他不掙錢,沒有轉(zhuǎn)賣,誰還舉報他?那不是有病嗎?
縣供銷社的收購價,他也打聽到,僅僅多了五分錢,也就是2.5毛錢一斤。
“建軍,你覺得怎樣?”看到張建軍出來,有人迫不及待地詢問。
張建軍搖頭:“那不是投機倒把嗎?讓人舉報,我就慘了。
這樣吧!都是一個村子的,我順手幫你們拿去縣供銷社賣,那邊一斤多5分錢,也就是2.5毛錢一斤。”
眾人聞言一喜。
目的達到了,還是超額完成。
還是建軍仗義呀!不掙大家這個錢。
“建軍,你是這個。以后有事招呼一聲,哥們絕不推辭。”
大家紛紛表態(tài)。
于是,張建軍將各自的黃鱔稱了一下,用本子記錄下來,等他從縣里回來再分錢。
完事后,眾人陸陸續(xù)續(xù)離開。等他們都走了,張建軍才跟大雄、堂哥他們叮囑一番,讓他們將事爛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