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皇甫嵩
- 魂穿董卓,我是真不想燒洛陽
- 看天花板的靈長
- 2412字
- 2025-07-12 06:51:43
洛陽城外。
一名信使正在官道上疾馳。
抬眼便能看到洛陽城那高大的城墻。
只見他奮力揮動馬鞭,轉眼便來到城門外。
此時城門已經戒嚴,雖呈送軍情,但也不得不下馬。
屯門守將見來人手纏赤巾,乘騎黑色駿馬,持三棱銅符,上刻涼字暗紋,便將其放入甕城。
來人自覺脫掉上衣,跟鞋襪,亮明背部紋身后,遞交書信,讓屯門將官查驗封泥。
等待查驗完畢,將官再與其對暗號。
“隴山雪幾重?!?
“壓斷匈奴弓。”
一切無誤,將官再令屯卒挪開拒馬放行。
信使離開后,直奔相國府。
而此時的董卓,還在看美婢跳舞,看得不亦樂乎,已經完全忘記了疼痛。
直到親衛來報,“相國,河東牛輔將軍處有信使飛馬檄而來?!?
臥槽,這一喊,直接把董卓的思緒拉回現實,瞬間感覺全身火辣辣的疼痛。
但這牛輔與他的書信往來,一般都是單線對接,其余人接不得。
董卓聽完無奈,只得示意清場,然后將信使帶進來。
讓親兵拿來玉佩,與信使所持的那半邊比對,嚴絲合縫之后。
董卓只說,念。
而簡牘的大致內容就是,白波賊最近不安分,總是跟匈奴仔襲擾邊地,這段又剛剛強攻鹽池,但具體無礙,皆已平定。
說完白波賊,就開始匯報關中駐防情況,以及糧草軍械的情況,表示現在關中富足,想打東線,可以隨時調撥軍資前往洛陽。
然后就是最近想辦幾家不服管教的當地豪族。
最后,說了一下,皇甫嵩跟蓋勛的事,表示,白波賊雖不安分,但都散兵游勇,不足為懼;若皇甫嵩、蓋勛反抗,仍能分兵與董越進軍三輔,平叛。
就在信使念誦期間,親兵已經給董卓拿來筆墨。
信使念完,便等著董卓簽字。
但尼瑪,現在這破手,被麻繩勒得脫皮,捏捏個熊的,這批個鬼,說話都懶。
可不批不行。
董卓只得在親兵的攙扶下,勉強握筆,在白波賊的匯報上,涂抹一條紅線,表示這種問題,你自己解決,別煩我。
然后其余的問題,也只寫了一個字,可。
之后蓋上封泥便讓信使滾蛋,不過在信使離開前,董卓給親衛一個眼神,讓其警告信使,今天看到董卓這幅樣子不得外傳,不然,死一窩!
等到信使離開,董卓讓親兵叫來家丞,接著奏樂,接著舞。
而此時的扶風郡。
李儒指派的使者胡母班,已經與董越所帶領的一千涼州精騎,進入扶風郡,準備到達皇甫嵩駐軍的陳倉城。
沿途的烽燧、崗哨,早早的就發現了這伙闖入扶風郡的涼州兵。
但由于看到胡母班等人,手持天子節鉞,所以不敢采取任何行動,只是領先一步,去到中軍帥帳,通知皇甫嵩,有朝廷天使,持天子節鉞前來,恐來者不善。
皇甫嵩亦知當今董卓掌控朝堂,天子年幼,斷不會有何旨意,一切都是董卓假借天子之手,排除異己。
可他畢竟是漢室官員,恪守禮儀乃是本分,尤其此時的使者手持天子節鉞,他更不敢怠慢。
當即令手下備好紫檀香案,準備迎接使者。
而他也是趕緊回到軍帳,換好朝服,面北而立,等待天使蒞臨。
等胡母班等人抵達中軍大營時,見已有甲士在轅門外,列隊迎接。
胡母班當即下馬,持節向轅門走去。
而董越則是手持黃金斧鉞,與西涼精騎列隊大營之外,跟皇甫嵩營房將卒對視,要是皇甫嵩不從,他們立馬包圍中軍大營,伺機斬首皇甫嵩。
但若萬一這場沒打過,那只能等援軍抵達,再征皇甫嵩。
等胡母班走到營門外,禮官唱名。
尚書、持節使者胡公到——奉詔宣命,速報皇甫將軍迎詔!
營內皇甫嵩聽到禮官報號,當即命將卒開營門,列隊迎接。
等到將卒大開中門,胡母班攜左右,在轅門兩邊甲士的注視下,昂首挺胸走進軍營,來到中軍主位。
“臣,左將軍皇甫嵩,恭迎天使!”
“天子有詔,皇甫嵩聽宣!”
胡母班說完,副使跪地,高舉雙手,等胡母班放置節杖。
然后又搞了一套禮儀類的東西之后,胡母班才宣召。
大概意思就是,特召皇甫嵩回朝,當城門校尉,掌管洛陽十二門,軍權移交董越代管,即刻出發,不得稽留。
詔書上就這么多內容,但暗地里的東西沒說,大家心照不宣。
此時皇甫嵩獨自領兵在外,洛陽城內的全家老小都是人質。
董卓命胡母班,帶著董越來召他還朝,明擺著告訴他,就是想收他兵權,騙他回洛陽,等待處理。
他要識相,趕緊交出虎符,屁顛的回來,如若不交,滅他滿門,再揍他。
選擇權在他,回不回,讓他自己看著辦。
此時,皇甫嵩聽完使者的宣詔,接過圣旨,但內心極其糾結。
不知如何抉擇。
如若不聽召,一家老小包死,并且還要被董卓構陷謀反,于君不忠,于爹媽不孝。
可若是回去,家人或可保全,且忠君愛國的信仰也不會崩塌。
但,自己這么一走,董卓將完全掌控中央禁軍,洛陽周邊便再沒有能制衡他的力量,他的權勢也會到達頂峰,徹底掌控朝堂。
面對禮官伸過來的托盤,皇甫嵩很猶豫,不知這個兵符印綬,是交,還是不交!
“將軍,不可??!”
“將軍!”
營中與皇甫嵩共同接詔的將官,見皇甫嵩猶豫,當即出言提醒,這特么都是董卓的奸計,不要上當??!
此時等待皇甫嵩交出虎符的胡母班,見眾將官起哄,當即從副使手中取回節杖,高舉道,“節在此,如天子親臨,爾等欲反耶?”
見胡母班高舉節杖,眾將官不為所動,仍在勸說皇甫嵩,不可!
但看到皇甫嵩還在猶豫,胡母班再次施壓,“皇甫嵩!你想造反?”
而此時大營外的董越,見里面胡母班久久沒有招呼他進去,當即命令手下將官,“圍營!”
隨著董越一聲令下,西涼精騎各部化整為零,從多個方位將皇甫嵩中軍大營圍在其中,對著營門的橫刀立馬在前,側翼部隊掏出弓箭在后。
(但都留了一些沖殺的距離,人馬并不在營房內士兵射箭范圍之內。)
等待著董越的下一個命令。
見董越結陣,皇甫嵩護衛大營的將卒也趕緊張弓搭箭,與董越部相互對峙。
此時董越手持黃金斧鉞,立在大營之外,就等胡母班給出最終結果。
如果皇甫嵩真打算抗旨,他便準備下令攻營。
而營房內,心里無比糾結的皇甫嵩,最后在多方面的考慮下,還是選擇了妥協。
掏出虎符、印綬,放于禮官的托盤之上。
并不是因為他怕,只是因為他忠,亦或是說,他怕不忠!
就這樣,皇甫嵩交出兵權后,帶著十來名親衛,即刻返回洛陽。
營中的胡母班掏出另一半虎符,與皇甫嵩交出的那一半,合成一塊。
由董越代管了皇甫嵩的部隊。
其手下的將官也被迫向董越宣誓效命,手下的將卒也被董越打亂重組。
遠在洛陽的董卓此時也沒想到,竟然不費一兵一卒,就接收了皇甫嵩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