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葬身海底
書名: 說好民用火箭,殲星艦什么鬼作者名: 獵鷹九號本章字數: 2087字更新時間: 2025-07-24 11:28:03
對所有的火箭殘骸來說,一般分三種——
1000公里以下的LEO低軌道、1000~3.6萬公里的MEO中軌道、3.6萬公里的GEO高軌道。
高軌道殘骸一般送入墳墓軌道,中軌道利用率不高、故而殘骸飄著也無所謂。
而低軌道的殘骸,會隨著速度衰減,最終落入大氣層。
而落點一般選在尼莫點。
這是離陸地最遠的海洋區域,最近的一塊大陸足有2700公里遠,相當于從內蒙呼和浩特到粵省湛江的距離。
與之相比,距離僅40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乘組,反而是離尼莫點最近的人類。
因此這里成了各種航天器的埋骨之地,被譽為遺忘墳場!
大多數火箭殘骸,都是依靠慣性+重力規劃彈道、無動力墜入尼莫點。
像先鋒1號末級殘骸這種,依靠主動點火、精確墜落的,少之又少。
陳鼎也是想借著這個難得的機會,測試一下聶小茜寫的制導算法,能精準到何種地步。
這對以后的火箭回收業務,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很快,時間過去15分鐘后,值班人員匯報了情況。
“喀市站發現目標信號!”
“喀市站雙捕完成,正在向目標注入變軌指令!”
“指令上傳完畢,先鋒1號末級火箭已更新飛行代碼,目標尼莫點!”
陳鼎、孟星海、聶小茜紛紛站起來,盯著大屏幕拭目以待,只見火箭的飛行動畫已發生了改變。
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先鋒1號的末級火箭,根據新的飛行指令,緩緩調轉身軀,變成屁股朝前、腦袋朝后。
與之前的姿勢截然相反!
它孤零零的飄行在低軌道上。
這條軌道如今還算暢通無阻,不像幾年后擠滿了星鏈、動不動就‘塞車或繞路’。
宇宙中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在這里沒有絕對的白天或者黑夜,哪怕是太陽這樣的龐然大物,看起來也只是一粒光斑罷了。
向陽的一面高溫難耐、背陽的一面卻陰寒刺骨。
宇宙也沒有任何聲音,先鋒1號就這么靜靜地飛著,直到最后一次俯瞰完雄雞版圖,它才奔向生命的終點。
路過夏威夷南部的海域后,屁股朝前的火箭執行了第二次點火指令。
箭載計算機觸發【SES-2】點火代碼。
微觀世界中,只見點火劑被迅速灌入燃氣發生器,緊接著一束微薄的火光亮起。
等液氧和煤油順著管路再次注入,在這股火光的持續點燃下,終于‘嘭’的一聲燒成熊熊大火。
燃氣發生器帶動著渦輪泵、噴注器‘哐啷哐啷’運轉起來,而更多的推進劑沿另一條管路注入主燃燒室!
當主燃燒室將剩余的推進劑,燒的一干二凈時,液氧和煤油燃燒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在狹窄的空間內不斷被擠壓、膨脹。
于是鈮合金大噴管開啟的一瞬間,這股高溫高壓燃氣流,找到了發泄的出口,一股腦的噴涌出去。
‘嗵’的一下,先鋒1號末級火箭的尾部,亮起一道橙黃色的膨脹焰流!
由于火箭改變姿勢,屁股朝前,因此這次點火是朝前噴射火焰。
火箭并非加速,而是立即減速。
原本高達28000km/h的速度,隨著發動機不斷制動,很快衰減下來,并進入了第二階段——
跌落軌道!
火箭能夠繞地球飛行的前提,是達到第一宇宙速度。
此時末級火箭的飛行,由圓周運動變為拋物線運動,而拋物線的終點就在尼莫點。
先鋒1號如同一支離弦之箭,從200公里的軌道快速跌落,并燒成一團劃破長空的火球。
隨著重力不斷牽引,它的飛行速度又開始增加,鋁合金結構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逐漸燒蝕解體。
只剩一部分堅硬的鈦合金殼體、以及巨浪-3V發動機仍保持著完整。
蒼穹撕裂,一道赤紅的流星赫然砸落!
肅州【SLC-96】控制中心里的眾人,自然見不到這一幕壯麗圖景,他們只能通過模擬動畫來發揮想象。
傳感器的數據顯示,火箭的墜落速度經歷一段上升后,又開始下降。
這意味著火箭殘骸已經來到最稠密的大氣層高度——平流層。
赤紅的流星越來越亮,起初只是漆黑宇宙中的一粒白光,卻在墜入平流層的瞬間爆出刺目的光芒。
空氣在它周圍壓縮、燃燒,拖出一條長達數十公里的等離子火焰,仿佛天神擲下的一道雷霆!
隨著劇烈的空氣摩擦,殘骸速度驟降,更多的鋁合金殼體在數千度高溫中剝落、碎裂。
碎片散作無數燃燒的火流星,呼嘯著穿透云層,尼莫點上空的積雨云都被映成了血紅色。
幾分鐘后,只剩鈦合金殼體和發動機的火箭殘骸,以3馬赫的速度重重砸進南太平洋的尼莫點——
這片地球上最孤獨的深海。
撞擊的剎那,超過五千萬焦耳的動能被釋放,平靜的海面上突然隆起一個白色的巨大水穹。
海水轟然炸起百米巨浪,水汽與鹽霧瘋狂的騰空翻卷,并形成一道厚厚的水墻。
先鋒1號的金屬殘軀,在掀起這陣驚濤駭浪后,漸漸沉入海底,只留下一圈圈向外蕩漾的波紋。
最后就連波紋也被無盡的蔚藍吞沒。
這枚火箭從此埋葬于星辰與海洋的交界之地,沉眠于四千米深的海底山脈……
看著火箭的信號在大屏幕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意識到發生了什么。
也明白這枚火箭殘骸從此銷聲匿跡了。
聶小茜嘆了口氣,一臉惋惜道:
“咱們發射的第一枚入軌火箭,就這樣英雄落幕啦,兩千多萬燒沒了。”
孟星海咧著嘴笑說:“之前誰提議來著,要是遙四火箭發射成功,就把它供起來。咱們好歹撿回來幾塊殘骸呢,沒準兒以后發展壯大了,還能開個博物館收回門票錢……”
無論如何,先鋒1號遙四運載火箭的發射,到此為止了。
全程僅收取了微薄的3200萬發射費用,其中兩千兩百萬是火箭成本,六百多萬是測控成本,扣完稅到手寥寥無幾,屬實是賠錢賺吆喝。
不過陳鼎覺得這樣做挺值。
不僅是將太空先鋒三戰三敗的倒霉名聲給抹除了,同時也敲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
而更重要的是,作為首發越過馮·卡門線的火箭,‘遙遙領先’APP的等級終于由Lv.1升到Lv.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