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雪夜突圍
- 烽火長城十四載
- 不想啃苞米
- 2659字
- 2025-06-22 10:00:24
雪夜寒風呼嘯,破廟屋檐下的冰凌隨風輕顫,發出細微的斷裂聲。
林海靠在殘損的石柱旁,盯著手中一把銹跡斑斑的鏟子,眼神沉靜如水。
外面腳步聲斷斷續續,偽軍巡邏隊的腳步踩在積雪上“咯吱”作響。
王德昌親自坐鎮奉天城南郊,封鎖嚴密得如同鐵桶一般。
林海知道,這次的秋收事件已經徹底激怒了日本人,而他們幾個劫后余生的人,正被當作重點目標圍剿。
阿翠蜷縮在角落里,懷里抱著裝滿火藥的小陶罐。
她臉上沾著灰塵,眼睛卻亮得出奇。
林海走過去,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別怕,我們能出去。”
“可怎么出去?”她低聲問。
林海沒有回答,而是走到廟門口,推開半扇腐朽的門板。
門外,是一片銀白的世界,風裹挾著雪粒子撲面而來,刺骨寒冷中透出幾分死寂。
他蹲下身,手指劃過地面的一層積雪,露出下面松軟的泥土。
“這兒有地道。”他說。
眾人一驚,紛紛圍了過來。
老李頭瞇著眼睛看著他:“你是說……地底下?”
“對。”林海點頭,“以前我爹說過,這廟早年是義和團藏身的地方,地下有些廢棄的通道。咱們可以挖通它,從后面繞出去。”
“可外面全是人!”一名農民擔憂地說。
“所以不能白天挖,得趁著夜色。”林海語氣堅定,“而且,我們要快。”
接下來的幾個時辰,幾人輪流挖掘,輪番警戒。
林海負責指揮方向,一邊刨土一邊估算距離。
阿翠雖小,卻手腳麻利,把挖出來的土悄悄灑到墻角,掩蓋痕跡。
老李頭則站在門口,握著一把銹刀,時刻留意外面的動靜。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破廟內只剩下了鏟子與泥土碰撞的聲音,以及粗重的喘息。
終于,在凌晨時分,鏟子觸到了空心的土壁,一陣冷風從縫隙間吹進來。
“通了!”有人低聲喊道。
林海擦了把臉上的汗,掀開一塊磚石,露出一個僅容一人通過的缺口。
他探頭看了看,外頭是一片低洼的亂石堆,不遠處是一條結了薄冰的小溪。
“走。”他說。
第一個鉆進去的是阿翠,隨后是幾位村民。
林海走在最后,扶著受傷的老人,慢慢挪動身子。
然而,就在最后一人剛爬出來時,遠處突然傳來一聲大喝:
“那邊!有人出來了!”
緊接著是槍聲、腳步聲、犬吠聲混成一片。
“糟了!”老李頭臉色一變。
林海迅速掃了一眼周圍,發現地上殘留的腳印已被雪覆蓋,但地道口的土堆異常顯眼,顯然已經被敵人察覺。
“快,往雪坡那邊撤!”他大聲指揮。
幾名村民立刻向北邊奔去,那里的山坡傾斜度不大,積雪深厚,正好可以利用滑行避開追兵。
林海背起傷員,咬緊牙關沖了出去。
身后,王德昌帶著十幾名偽軍已經包抄上來,子彈貼著耳邊飛過,打在雪地上濺起一陣白霧。
“陳默呢?”阿翠突然回頭。
“他另有任務,先走!”林海沒多解釋。
眼看包圍圈越收越緊,林海猛地停下,從懷中掏出一支火折子點燃,朝旁邊一堆干草扔了過去。
火焰瞬間竄起,濃煙滾滾,遮住了視線。
偽軍們一陣慌亂,被迫后撤。
“走!”林海大吼一聲,背著傷員一躍而下,整個人順著雪坡滑出幾十米遠,摔進一處雪坑里。
其他人也紛紛跳下,借著積雪掩護消失在夜色中。
風雪呼嘯,天地仿佛只剩這一片蒼茫。
林海抬起頭,看見老李頭還站在坡頂,正引誘另一股敵人向相反方向奔跑。
他想喊,卻被風吹得發不出聲音。
“老李頭——”阿翠也看到了,急得直跺腳。
老李頭回頭看了一眼,朝他們揮了揮手,嘴角似乎還帶著笑。
然后,身影消失在風雪之中。
林海緩緩站起身,將傷員交給阿翠照顧,自己默默望向那片黑暗。
他心中明白,或許再也見不到那個曾經沉默寡言的老兵了。
但他也知道,活下去,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
他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銅鈴,那是剛才老李頭塞給他的,冰冷卻沉重。
“帶它去山里……有人會認得。”
這句話像一道命令,更像是一種托付。
林海深吸一口氣,轉身,帶著幸存者們繼續前行。
前方是黑夜,也是希望。
雪夜的風,仍在呼嘯。
林海背著傷員跌入雪坑的那一刻,身后傳來老李頭那熟悉的怒吼:“這邊!來啊!”聲音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刺耳,卻也透著一種決絕的力量。
林海猛地回頭,只見老李頭獨自站在坡頂,手持銹刀,像一尊不屈的雕像,正朝著另一側的偽軍隊伍大步走去。
王德昌顯然注意到了他,揮手示意一部分人追擊,其余人繼續封鎖北面雪坡。
幾聲槍響過后,老李頭踉蹌了一下,卻沒有倒下,反而將手中的銅鈴奮力朝林海的方向拋了過來。
“帶它去山里……有人會認得。”這是老李頭留給他的最后一句話,低沉而堅定。
林海接住銅鈴,掌心冰冷,仿佛握住了老李頭的生命。
他強忍淚水,轉過身,帶著幸存者們繼續前行。
晨曦初現時,天邊泛起一抹魚肚白。
林海一行終于抵達了預定的接應地點——一處被積雪覆蓋的山谷入口。
他們筋疲力盡,阿翠抱著火藥罐子的手微微顫抖,幾個村民眼中滿是驚魂未定的神色。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低沉而有力的號角聲,穿透寒霧,在山谷間回蕩。
林海抬頭望去,只見一支騎兵隊披雪而來,馬蹄踏破寂靜,紅旗獵獵飄揚。
“來了……”他喃喃自語,喉頭一緊,“我終于找到你們了。”
騎兵隊伍緩緩停下,為首的一名抗聯干部翻身下馬,走到林海面前,目光掃過他身后的眾人,點了點頭:“都活著?”
林海點點頭,眼神疲憊但堅定:“除了老李頭。”
對方沉默片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們做得很好。”
林海低頭看著手中的銅鈴,心中翻涌著復雜的情緒。
他知道,這一戰只是開始,真正的犧牲與考驗,還在后頭等著他們。
騎兵們牽來幾匹空馬,協助傷員和孩子們上馬。
林海沒有騎,而是步行隨行,一路沉默。
山道蜿蜒,白雪皚皚。
隊伍穿行于密林之間,空氣中彌漫著松木與寒冰的氣息。
林海走在隊伍末尾,腳步穩健,眼神卻時不時望向遠方,似乎仍在尋找那個消失在風雪中的身影。
不知走了多久,隊伍終于抵達一處隱蔽的營地。
營地不大,卻是布置嚴謹,四周設有暗哨,中央豎著一面紅旗,旗桿上的紅布在風中輕輕擺動,仿佛在訴說著某種無聲的誓言。
林海被帶到一間簡陋的鐵匠鋪前。
屋內爐火未熄,一個年過五旬的老漢正掄錘打鐵,火星四濺。
他身材不高,但臂膀粗壯,動作利落,仿佛一把老刀,依舊鋒利。
“劉鐵匠。”帶隊的人喊了一聲,“這小子歸你管了,先安排個活。”
老漢抬起頭,看了林海一眼,沒說話,只點了點頭,隨手將一把鐵錘扔了過來。
林海穩穩接住,感受到手中鐵錘的分量。
他抬頭望著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心頭莫名一震:那雙眼睛,竟有些熟悉,就像昨夜老李頭遞給他銅鈴時的眼神一樣,藏著故事,藏著過往。
他低聲問:“您……認識這個嗎?”說著,他將銅鈴從懷中取出,舉到眼前。
劉鐵匠的手停了下來,盯著那串銅鈴,臉上毫無表情,卻在下一秒,輕輕說了句:
“老李頭……他終于舍得把它交出來了。”
林海愣住了。
他想再問,可劉鐵匠已低下頭,重新掄起了鐵錘,叮當聲再次響徹鐵匠鋪。
這一刻,林海隱隱覺得,這座山里,或許還藏著更多未被揭開的秘密。
而他,才剛剛走進這片戰火背后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