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的權謀與霸業:永樂皇帝傳
- 毛佩琦
- 8字
- 2025-06-18 17:14:49
上篇
通往帝座之路
第一章
驍勇的燕王
一、出生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天下兵戈未止,群雄列峙,這里是朱元璋的地盤,在寧靜中顯出充裕。正是暮春,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季節,山明水秀的江南一派生機,山坡上的麥苗都挺直了腰桿,田里的禾苗是一片片新綠。
按朱元璋所使用的韓宋小明王韓林兒政權的年號,龍鳳二年(1356)朱元璋奪得了江南首府集慶(今南京),并將它改稱應天府,作為自己事業的基地。而后他相繼占有了鎮江、長興、常州、寧國、江陰、常熟、徽州、池州、揚州、婺州、諸暨、衢州、處州,多是魚米之鄉、絲綢之地。龍鳳五年(1359),朱元璋從韓宋政權的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升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他不僅在戰場上節節勝利,而且把自己的領地也治理得井井有條。一年前,他設置了營田使,專責興修水利,督勸農耕,命將士所在開荒種田,以產糧多少為獎懲,同時,他又設立了管領民兵的萬戶府,抽點民間壯丁農時耕作、閑時習武,農戰一體、兵民合一。在群雄中,朱元璋逐步加強了自己的實力地位。
龍鳳六年(1360)三月初,江南名士劉基、宋濂、章溢、葉琛一同來到應天。[1]在一群虎將之外,朱元璋又多了臂膀。歷代帝王之都的應天府里一派興榮,四月十七日(癸酉),這一天朱元璋心情特別好,夫人馬氏就要臨盆了,連一向深沉穩重的朱元璋也不能掩飾心中的焦急與喜悅。朱元璋正在案邊盤算如何向浙東發展,忽然內侍和宮娥相繼前來報喜,原來夫人馬氏生了一個男孩。說來奇怪,這孩子一出生,屋里頓時充滿了五色光氣,把門窗映得通明,經日不散。[2]一時宮里宮外傳為異聞,在喜氣充溢之中添加了幾分神秘。
朱元璋得子自然十分高興。后來他給這孩子起了個名字叫作棣。朱棣及諸子的命名是在吳元年(1367)十二月,他的幾個兒子都用帶木字偏旁的字為名。在長子標年六歲這一年(1360)[3],朱元璋讓他和剛來的宋濂學習經書。[4]次子樉,三子?,也都生得靈透可愛。他們雖然年幼,但都是朱元璋的希望。將來,一旦成就大業,這些鳳子龍孫,就是帝室的羽翼?;首釉蕉?,羽翼越眾,皇室就越不會感到孤立無援了。但現在畢竟是創業時期,仍多艱難。東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無不雄心勃勃。雖然,方國珍在吳元年歸降了朱元璋,但他懷二心,竟推托有病,不接受朱元璋給他的福建行省平章的官銜,僅僅留下了朱元璋送去的符印。而同時元朝政府亦讓方國珍當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令他每年漕運十萬石糧到京師大都。朱元璋派人讓他“滌心改過”,方國珍不予理睬,朱元璋亦無可奈何。公元1359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常遇春帶兵攻打杭州,數戰不利,元帥劉忙古歹、掾史商尚質都戰死在城下,朱元璋不得不把常遇春召回。[5]
皇四子的出生對朱元璋是個吉兆,五月里便傳來了徐達在池州大敗陳友諒軍的捷報。陳友諒攻打池州,徐達、常遇春按照朱元璋的謀劃,以五千人守城,派一萬人埋伏在九華山下,待陳友諒兵臨城下,城上揚旗鳴鼓,伏兵盡發,緣山而出,循江而下,打他個措手不及,同時徐達等切斷陳軍的歸路,城中守兵又出城夾擊,把陳軍打得落花流水,斬首萬余級,生擒三千人,大獲全勝。[6]
天氣乍晴乍陰,形勢也忽明忽暗。此后不到一個月,1360年閏五月,陳友諒挾徐壽輝率領舟師引兵東下,攻陷了朱元璋占有的太平。這一仗打得很慘。太平守將朱文遜戰死,行樞密院判花云、王鼎及知府許瑗被俘殉難。不久,陳友諒殺其主徐壽輝,自稱大漢皇帝,盡有江西湖廣之地。據有西南的明玉珍,原為徐壽輝的部屬,聽說徐壽輝被殺也自立為隴蜀王。陳友諒又與張士誠相約合攻應天,江東一時大震。朱元璋與諸將商議戰守,竟有人提出或投降或放棄應天奔鐘山的意見。
烏云夾著春雨壓迫著鐘山。石頭城里,朱棣誕生所帶來的喜悅已被上上下下淡忘了,只有朱元璋和夫人馬氏還時時把他掛在心間。朱元璋看著襁褓中的朱棣,想著他有一天會替自己在疆場南征北戰,無敵于天下。這一天一定會來到的,就像緊鎖著鐘山的烏云,一定會散開,陽光一定會再灑滿石頭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