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走遍世界尋國寶
  • 常青
  • 5499字
  • 2025-06-20 14:41:05

2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博物館,是以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和她的夫婿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 and Gotha,1819—1861)命名的。這是一座專注于應用與裝飾藝術的博物館,以收藏美術品和工藝品為主,包括珠寶、家具等。因為其藏品豐富多彩,在倫敦諸多博物館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規模僅次于大英博物館的英國第二大國立博物館(圖2—1)。

圖2—1英國倫敦V&A博物館外觀(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建館歷史

V&A博物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837年。當時的英國政府在倫敦薩默塞特府成立了政府設計學院(Government School of Design),學校便有了一批數量不多的教學用品,這便是該博物館的收藏之始。萬國工業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于1851年在倫敦水晶宮舉辦后,在1852年5月,英國政府將博覽會的展品搬入了設計學院的馬爾伯勒大樓(Marlborough house),并稱其為工藝品博物館(Museum of Manufactures),從此正式開始了V&A博物館的歷史。

經營這家博物館的經費來自博覽會的盈余,由阿爾伯特親王負責籌辦。而博覽會組織者之一的科爾(Henry Cole),則成為博物館于1852年創立時的首任館長。為了使博物館的展品更加豐富,科爾開始擴大收藏。與此同時,博物館還利用萬國工業博覽會的利潤購買了海德公園以南的大片土地,于1857年遷入新址,并將博物館更名為南肯辛頓博物館(South Kensington Museum),正式對公眾開放。

圖2—2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1861年3月拍攝)

這座博物館是世界上首家提供煤氣照明的博物館,并且率先在館內開設了餐廳。如今,在世界上的各大博物館一般都有餐廳,這也許是中國博物館在未來應做的一件事。到了19世紀90年代,南肯辛頓博物館已經包括了辦公室、展廳長廊和圖書館三部分。但直到1909年克倫威爾路(Cromwell Road)的立面完工之后,博物館的外觀才基本定型,展現出今日所見之面貌。

在1860—1880年間,南肯辛頓博物館進行了調整,將重點放在了藝術品上,凡涉及科學方面的藏品被移到其他地方。1899年5月17日,維多利亞女王為博物館的側廳動工舉行了奠基禮,并正式將該館更名為“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以紀念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為該館的建立所做的貢獻(圖2—2)。

V&A博物館是一棟按照文藝復興風格設計的用紅磚和赤陶土建造的建筑,占地約5.1萬平方米(圖2—3)。博物館的大部分裝飾工作是由政府的藝術學校負責的,他們的工作室就在博物館內。這種從博物館建立之初就和藝術學校的密切聯系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在那時,藝術學校搬遷到一幢新的建筑,現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圖2—3 2019年6月29日作者于V&A博物館院內留影

以工藝美術為主的藏品

V&A博物館共有4層樓,145個展廳,館藏藝術品超過227萬件,涵蓋了瓷器、玻璃制品、紡織品、服裝、銀器、鐵器、珠寶、家具、雕塑、印刷品、繪畫和攝影等多種門類,時代跨越上下五千年,涉及歐洲、北美、亞洲和北非等多個文化圈,其中以歐洲藝術品居多。為了研究與展出這些藝術品,博物館分設了四個收藏與展覽部門:亞洲;家具、紡織品、時裝;雕塑、金屬器、瓷器、玻璃器;文字與圖像(Word & Image)。其中亞洲文物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印度,以及西亞的一些伊斯蘭國家。所展出的展品大部分陳列在南肯辛頓的主樓或倫敦東區的童年博物館(Museum of Childhood)中,分別展示在長達11千米的長廊中。

也許是當初受世博會的影響,V&A博物館的主導思想一開始就與傳統的藝術博物館不同,主要是面向生活的熱點,舉辦一些對現代人生活有影響的展覽。藏品的定位主要在實用的工藝美術和藝術品上,強調社會意義、生活和裝飾意義。因此,V&A博物館中的歐洲服飾發展史展廳和攝影藝術館比較著名,在1858年就舉辦了第一個攝影展。有些展覽長廊展示一些處在特定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物品,如全面展示從300—1500年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展廳。有的展廳則將重點放在展品所用材料和技術工藝上,如介紹1500—1900年間英國的藝術與設計作品展廳,其中包括一些罕見的歷史服飾樣品。超過3 500件展品的珠寶長廊,展示著世界上最好的此類收藏之一。還有一個展出約3萬件瓷器的長廊,其內容涵蓋了整個世界瓷器的發展和生產歷史,包括大量的中國瓷器。時裝設計館藏有1.4萬件時裝及配飾,多為從1600年至今的作品,全方位地呈現了歐洲從中世紀到近現代服飾的發展史和一些設計名品。在服飾的收藏品中,最古老的藏品有中世紀的法衣、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James Ⅱ,1633—1701)的結婚禮服等,最新的如時尚設計師維維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英國)、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法國)、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法國)等人的作品。這個歐洲服飾發展史展廳藏品的豐富多彩,即使在服裝業發達的法國和意大利都無法與之媲美。英國精品館共有15個展廳,收藏了英國藝術家及手工藝人的4 000件作品,包含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哥特等多種風格。在古代樂器的展廳中,陳列著各時期的西洋樂器(圖2—4)。

V&A博物館的藏品與展品以西方藝術為主,其中不乏杰出的作品。但該館還有一個獨特的仿造展廳,所展出的作品都是著名古跡或文物的仿品,目的也許是為了原藝術設計學校的教學。其中最著名的是高30米、直徑3.7米的羅馬時代圖拉真柱(Trajan’s Column)仿品。該柱的原品雕刻于110—113年間,是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The Nerva-Antonine Dynasty,96—192)第二任皇帝圖拉真大帝(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117)為了紀念他的戰功而雕刻的巨型柱子。在圓柱的周圍浮雕出了圖拉真大帝戰勝達里亞人的經過,浮雕中密集的人物沿柱子環繞成了帶狀連續的畫面,并以寫實的手法表現著戰爭的場面,如史詩一般記錄著這段歷史。另外,在這個仿造展廳里,我們還能看到來自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大衛(David)雕像(圖2—5),原作是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的作品,于1501—1504年雕成。

與大英博物館相同,V&A博物館也有一所對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叫國家藝術圖書館,有藏書75萬冊,是世界上最大的介紹裝飾藝術的圖書館。在這個館內還藏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博學者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珍貴手稿。

圖2—4 V&A博物館的古代樂器展廳(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圖2—5 V&A博物館的歐洲經典藝術品仿造廳(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中國文物的收藏

V&A博物館的亞洲藝術藏品約有16萬件,主要展示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伊斯蘭國家的家具、書畫、繪畫、雕塑、紡織品、珠寶裝飾等。其中的東亞藝術品收藏是歐洲同類收藏中的佼佼者之一,主要優勢是瓷器與金屬器物。

V&A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超過1.8萬件,包括家具、書畫、雕塑、陶瓷器、筆墨紙硯等文房器物。如果依質地而分,則有漆器、絲織品、瓷器、玉器、景泰藍等。這些文物跨越了中國上下六千年的歷史,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時期。在所有中國文物中以陶瓷器居多,有7 000多件,其次是絲織品。這是因為19世紀的英國制瓷行業尚未成熟,該館積極收購世界各地的陶瓷產品,包括大量的中國陶瓷品。而在收購各類中國文物時,英國人也是對陶瓷器最為熟悉,因為他們從18世紀起便開始用中國瓷器裝飾自己居住的廳堂。

V&A博物館的收藏品主要來自私人收藏家的捐贈,中國文物也不例外。喬治·尤莫霍浦路斯是一位英國收藏家,于1906年購入第一件中國陶瓷器。1921年,他出任東方陶瓷學會首屆會長。他的收藏面很廣,除了唐宋陶瓷,還有青銅器、金銀器、玉器和雕塑等。他原本打算建立自己的“東方藝術博物館”,但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到來,使他陷于財政困難,被迫將歷年珍藏的中國文物以市價的四分之一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和V&A博物館。V&A博物館從他那里購得的文物包括魏晉蟬紋金珰和元代金馬杓。

大維德爵士是英國一位重要的中國瓷器收藏家與研究者。1935年,他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中國藝術展覽”的主要策劃人。1937年,他送給V&A博物館十數件瓷器,其中之一是明洪武釉里紅把蓮紋軍持。阿馳波特·白蘭士敦是在上海出生的英國人,在北京結交了不少朋友,他用節省下來的薪水買了不少中國瓷器。V&A博物館的明永樂青花蓮子碗是由白蘭士敦的姐姐捐贈的,用來紀念其弟。蓮子碗流行于明永樂與宣德時期,該件藏品為景德鎮永樂御窯產品。

哈利·嘎納是二戰后杰出的英國收藏家。他的職業是航空學家,收藏中國陶瓷和漆器只是他的業余愛好。1953年退休之后,他專心從事研究和寫作。出于科學家的本能,他在研究漆器時買來各種原材料,按照古書的描述逐層進行涂抹,看到他滿意的效果才罷手。北宋剔犀云紋銀里漆杯就是他贈給V&A博物館的。這件漆杯在杯里包銀,體現了這件漆器在北宋上層社會的使用價值。

查爾斯·謝勒曼是倫敦大學民俗學教授,收藏了不少中國青銅器、玉器,而且大多是在中國購買的。謝勒曼夫人于1965年去世,將其夫收藏的大部分文物捐獻給了大英博物館,部分捐給了V&A博物館。在捐給V&A博物館的青銅器中有一件西周的尊和西漢四神銅爐。

正是在一百多年時間里私人收藏家的貢獻,才造就了V&A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使該館通過文物來展現中國五千年文明史。

中國展廳里的藝術品

V&A的中國展館由香港富商徐展堂斥資建立。1988年,徐展堂前往英國擴展業務時,捐巨資援助V&A博物館建立中國展館。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曾代表英國王室設宴致謝徐展堂,并提議以徐展堂的名字命名中國藝術館(T. T. Tsui Gallery of Chinese Art)。1991年6月,這座歐洲第一座中國人自己援建的藝術展館正式開館,由查爾斯王子主持開幕儀式,徐展堂以中文致辭。

2019年6月29日上午,我乘倫敦地鐵前往V&A博物館。地鐵在該館旁有一站。下車后,有一條長長的隧道,一路都有標著V&A博物館的指示牌,直通博物館的側門。中國文物展廳位于該館的一層中部。

這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展廳,但卻綜合性地展出著中國藝術發展史。展廳中央裸展著幾件北朝佛教造像碑和背屏式造像,在其周圍的玻璃柜里陳列著清代服飾和家具,還有繪畫和佛教造像、瓷器和青銅器、文房用品等(圖2—6)。在外側靠墻的展柜里分層擺放著中國歷代瓷器。還有一些中國佛教造像沒有放在中國展廳,而是陳列在不遠處的宗教藝術走廊里,與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宗教雕塑擺在一起。可以看出,這個博物館的展陳方式也別具特色,它不像別的博物館那樣按器物、雕塑、繪畫、紡織品等分類展出,而是把各種文物相互配合、綜合在一起,以展示這些文物或藝術品在某種文化里的互動作用。例如,將服飾與家具放在一個柜內展出,更能給人一種生活氣息。將佛教造像與繪畫在一起擺放,能綜合性地介紹佛教藝術的多樣性。將家具與文房用具擺放在一起,則能體現古代中國文人書房里的情趣。

圖2—6 V&A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展廳中部(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在中國文物展廳里,有幾件藝術品值得一提。陳列在展廳中央的是兩通佛教造像碑。造像碑是利用中國傳統碑刻的形式來雕佛教造像的,它的用途一般是擺放在道路旁邊、寺院或墓地,以供行人禮拜或為造碑像者做功德的。這里展出的一件造像碑原本就是供奉在路旁的,出資者有26人,他們發愿雕造了這件作品,時間是在北魏正光元年(520)。碑的正面主尊是釋迦牟尼坐像,他的兩側有菩薩脅侍。在正面碑首部位雕著一身立佛,表現他是一位過去佛,體現著現在佛釋迦對過去佛業績的繼承。釋迦的下方以淺浮雕的形式刻著維摩詰與文殊菩薩對坐辯論的情景,他們的上方有飛天,中間有眾弟子參與辯論會(圖2—7)。碑的其他三面還刻著坐佛像、思維菩薩像、倚坐菩薩像等,表現著釋迦牟尼出家前在樹下的修行,以及未來的彌勒佛在兜率天的情景。這件造像碑的人物都有著北魏晚期流行于中國北方的秀骨清像風格,顯得瀟灑飄逸,但人物體態與衣紋的表現卻使用了夸張的手法,具有某種民間風格。

圖2—7 V&A博物館藏北魏正光元年(520)造像碑正面(編號:A.9—1935,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在離中國展廳不遠處的宗教藝術長廊里,展出了一件石灰巖雕結跏趺坐佛像。該佛像頭頂的肉髻低平,面相豐滿渾厚,身軀豐碩,頭后有圓形華麗的頭光雕刻,具有典型的北齊佛像特點(圖2—8)。相傳該佛像來自河北邯鄲北響堂山石窟的北洞,那是一所北齊皇家開鑿的大型洞窟,代表著北齊皇室的造像風范。因此,這件造像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北響堂山石窟的北洞側壁開鑿了一系列大型的塔形佛龕,龕內原本都有一尊石雕像,在民國時期被盜往海外。如今,這些龕內的佛像都是在民國時期補刻成的。這個展廳里還有一件來自北響堂山石窟北洞的大佛頭像,也是在民國時期被盜出國境的。

圖2—8 V&A博物館藏來自河北邯鄲北響堂山石窟北洞的石雕坐佛像(北齊,編號:A.4—1924,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前文已述,V&A博物館的中國藏品以陶瓷為主,不僅展出在中國文物館內,還展出在世界陶瓷長廊里(圖2—9)。中國瓷器以其時代跨度大、種類繁多、工藝精湛而在西方大放異彩。在這些展廳或長廊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上下六千年的制陶瓷工藝,包括西漢的綠釉陶壺,唐代的三彩釉陶馬、白瓷龍耳瓶、白釉把杯、長沙窯產瓷罐,五代時期越窯的青瓷壺,北宋的磁州窯枕和瓶、耀州窯瓷瓶、越窯青瓷蓮瓣紋蓋罐、建窯兔毫釉茶碗、定窯白釉刻花碗、定窯白瓷執壺、鈞窯藍釉罐、鈞窯天藍釉紫斑盤、青白瓷梅瓶、龍泉窯魚耳瓶等,南宋官窯的瓷瓶,遼三彩蓋罐,元代鈞窯的月白釉藍斑熏爐、龍泉窯青瓷琮式瓶,明永樂龍泉窯果子紋花口大盤、青花瓷瓶,還有明末清初仿定窯印花海獸紋方洗、德化窯白瓷塑人物等(圖2—10)。在V&A博物館里,這些精美的陶瓷器譜寫著一部分中國古代陶瓷工藝發展史。

圖2—9 V&A博物館世界陶瓷長廊中的中國部分(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圖2—10 V&A博物館藏德化窯白瓷觀音塑像(清,約1700—1800,常青拍攝于2019年6月29日)

縱觀V&A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可謂綜合性強,但缺少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作為一個綜合性博物館,V&A博物館利用其藏品來普及中國的藝術史知識,特別是面向普通學生的教學服務,是一個很不錯的基地。它的中國藏品優勢是陶瓷類,可以基本完整地再現中國六千年陶瓷發展史。所以,對中國藝術史的初學者來說,V&A博物館是一個很不錯的參觀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海林市| 红桥区| 沧州市| 阿坝县| 伊宁市| 黎城县| 崇左市| 古蔺县| 米脂县| 新源县| 延庆县| 克东县| 云霄县| 浪卡子县| 延庆县| 大连市| 潜山县| 新安县| 綦江县| 拉萨市| 汉源县| 上思县| 砚山县| 昂仁县| 南华县| 黑水县| 明水县| 泽州县| 广汉市| 陈巴尔虎旗| 昌图县| 喀喇| 略阳县| 龙州县| 河津市| 准格尔旗| 渭南市| 长岛县| 乡城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