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東藩中國通史·明史篇(插圖版)
- 蔡東藩著 張弛編
- 2153字
- 2025-06-20 14:37:48
明朝第一位謀士
常遇春、廖永忠二將率領水陸大軍攻下了池州,擒殺了天完守將洪元帥等人,當即派人向朱元璋報捷。朱元璋說:“天完的將士不足為慮,只是部下陳友諒猖獗一時,不可不防!”說完讓來人回去傳話。天完是羅田人徐壽輝的國號。陳友諒是漁夫的兒子。他從淝陽起兵,前去投靠徐壽輝。徐壽輝懦弱無能,被部下倪文俊制伏。陳友諒假裝歸附倪文俊,暗中卻唆使倪文俊的部下,說他背叛主子不忠不義,要為徐壽輝除害。部眾信以為真,因而殺死了倪文俊。
倪文俊死后,陳友諒將他的部下據為己有,自稱平章政事,然后寫信給徐壽輝,佯裝報告。徐壽輝制不住倪文俊,更控制不住陳友諒,只好由他去了。于是陳友諒順江東下,攻破安慶,攻陷龍興、瑞州,接著進入撫州,直搗池州。由于池州與太平府毗鄰,朱元璋馬上傳諭要嚴防陳友諒。陳友諒果然派了一百多艘戰艦來爭池州,幸好常遇春早有防備,這才殺退了敵船。
不久,胡大海與常遇春攻打衢州、處州、紹興。三個州以及周邊的郡縣全部被攻克,朱元璋收到捷報后,非常高興,他命胡大海鎮守寧越,后來又改寧越府為金華府。胡大海想招攬賢士,他得知有四大儒生,就逐一推薦給朱元璋。朱元璋馬上重金禮聘四賢,有三人前來:一是浦江人宋濂,二是龍泉人章溢,三是麗水人葉琛。此外還有一位青田名士,此人清高自傲,經朱元璋再三邀請,方才出山。
這位屢請不到的青田名士姓劉名基,字伯溫,是明朝建國的第一位謀臣。他在元朝至順年間考取進士,通古博今,尤其精通氣象學。當時的人們談論起江浙的人物,首推劉基。江浙一帶的官吏,屢次想要起用他,都被他推辭了。后來,朱元璋一再請他出山,他才對旁邊的人說:“我之前游西湖的時候,見西北一帶有天子氣象,十年之后定當應在金陵。如今朱氏創興,禮賢下士,應天順人,我不妨前往助他一臂之力,如果朱氏真的可以成功,也不負我生平的志愿了。”于是劉基整裝上路,直達應天府。
朱元璋聽說劉基來了,急忙下座恭迎,并賜他上座。在談論經史、詢問時事的時候,劉基應對如流,并暢談了十八條要策。朱元璋非常高興,他說道:“我為了天下蒼生,委屈先生了,還望先生不要拋棄我!如有指教,愿意靜聽先生教誨!”劉基就對朱元璋說:“明公占據金陵,地勢上有很大優勢。但東南有張士誠,西北有陳友諒。為明公考慮,只有掃除二寇,才能北定中原。”朱元璋皺著眉頭說:“這兩個人勢力不小,如何能輕易剿滅?”劉基說:“御敵要分輕重緩急,用兵貴在有先后之序。張士誠暫且不用考慮,但陳友諒地處上游,無時無刻不忘金陵,應該先用全力鏟除此害。陳氏滅亡后,張氏勢單力孤,就可以手到擒來了。”朱元璋說:“先生的妙計在下非常佩服,此后行軍全靠先生指導了!”朱元璋接著命人修筑禮賢館,讓劉基主持軍務,事無大小,一律向他咨詢。劉基也感其知遇之恩,所以知無不言。
這天,朱元璋正在檢閱兵馬,忽然聽說陳友諒挾持了徐壽輝,進攻太平。正準備派人前去支援,太平的逃兵前來稟報說太平淪陷了,花將軍已戰死。朱元璋大驚失色:“有這種事情?我的義子朱文遜怎么樣了?”那逃兵說:“想必也已盡忠了。”朱元璋聽后,失聲痛哭。黑將軍花云與朱元璋的養子朱文遜一同防守太平,沒想到竟遭此大劫。
原來是天降大雨,陳友諒就趁機攻入太平。花云、朱文遜與其巷戰了一個晚上,最終被擒。朱文遜被殺,花云忽然扯斷繩索,他奪了守兵的短刀,左右亂砍,殺死五六個人,并大聲罵道:“你們要是敢傷害我,我家主子來了,定會把你們砍成肉泥!”后來花云被眾人用箭射死。花云的妻子郜氏投水殉節,侍女孫氏抱著他年僅三歲的兒子花煒逃走,被亂軍劫到九江。朱元璋苦苦尋找他們,都沒有找到。
陳友諒攻下太平后,讓部下殺死了徐壽輝,借采石五通廟為行宮,自稱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接著他約張士誠一起攻打朱元璋,但張士誠不敢來。陳友諒生氣地說:“那鹽販子不來,我就自己攻下金陵給他看看!”隨即調集水兵,從江州直達應天府。旌旗蔽日,從頭到尾差不多有幾十里,頗有當年曹操八十萬大軍的氣勢。警報傳來,朱元璋召集眾將前來商議,眾將紛紛獻計,有的說應該出城投降,有的說應該逃往鐘山,等將來再收復金陵,只有劉基不說一句話。
朱元璋要眾人退下后,單獨留下劉基詢問此事。劉基說:“說降說逃的人都應該斬首,斬了他們才能破敵!”朱元璋說:“依先生高見,應該怎么辦呢?”劉基說:“我們以逸待勞,何愁不勝?”朱元璋點點頭,劉基又和他商議了很久才退出去。
朱元璋再次召集眾人商議此事,眾人又來獻計,有的說應該派兵先收復太平,有的說請主帥親自出征。朱元璋都沒有采納,只是命參謀范常給胡大海寫信,讓他攻打信州,牽制陳友諒的后路。朱元璋又召康茂才入內,對他說:“聽人說你與陳友諒關系不錯,能給他寫封詐降書嗎?”康茂才領命而去,并和陳友諒約好,在江東橋喊三聲“老康”,他將馬上倒戈內應。
康茂才把一切稟報給朱元璋。朱元璋笑著說:“陳友諒啊陳友諒!你中我的計了!”因為橋兩邊有山,朱元璋就命大軍埋伏在山上,專等陳友諒來。
不到一天,陳友諒果然乘船東下。到了大勝港的時候,看見前面有重兵駐扎,他擔心會被襲擊,只好退出大江,徑直去找江東橋。駛近橋邊時,他連呼三聲“老康”,可任憑他叫破喉嚨,也只有曠谷的回聲答應他“老康,老康……”陳友諒這時才意識到中計了,突然看到朱元璋的大軍從山上四面八方擁來,陳友諒一時沒有防備,只好率部倉皇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