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是假期的關系(2023年),攝入信息量龐大,像是鍛煉后肌肉撕裂又重塑的過程,所以對人生現階段進行了整理和總結。但是以下內容都是建立在假設意義存在、假設覺得將事業作為愿景比以家庭作為愿景更高階為前提的視角。如果目標存在意義,反之論述也同樣成立。
社會大環境男權思想在現今社會已經熱議不斷,包括男凝、男權、大男子主義、普信男,更多體現在00后以后,但是還是有那么多的女性思想脫離不開男權下的思想統治范疇。但想改變就是螳臂當車。靜下心來想,這些女人是不是依附型女人,是不是另一顆樹上的寄生蟲,如果一個人本體不能持續發光、閃耀,勢必失去自己的光澤,那么淪為別人的工具,也是再所難免。但是不排除是互相需要的關系。聰明人是可以依附,也可以選擇是否依附,并且能夠決定是否依附,甚至通過付出自己反過來變成被對方依附。總量上來講還是對等的關系。
如果我們有很明確的想法和方向,為什么要去迎合不認同的三觀、為什么要去認同普羅大眾的聲音,錯誤就是錯誤,即便是只在我心底里,那這個尺度下,就是不對。總有一個聲音說女生應該弱小、應該付出、應該做一切男人不愛做的事,又有一個聲音說男生應該強大、應該自由、應該得到外面花花世界且被包容。這里不該分為男人和女人,應該是強大的人、不強大的人、有道德的人、和沒有道德的人、肯努力和不肯努力的人。男人的容易強大本來就來源于社會自古以來不平等的壓力,但即便這樣,也不是所有男性都能做到泛指的強大,還導致了女性大多為家庭犧牲自己的事業生活(也不能否認人本來的惰性驅使了女性有了這樣的偷懶思想)、又導致了男性中人性的自私毫無保留的暴露出來。但不管是否利用了這個便利的環境,都該認識到本質永遠都是“公平”。當你的自私貪婪撕開一個口子的時候,總有一個反噬的結果,這個就是公平。假設可以等量兌換的情況下,當你為家庭經濟上的付出,不足以覆蓋你在其他感情、家務等上的付出時,你就會失去你不配得的部分,你看似軟弱的妻子可能會在極端不平等的情況下,變成你所不能匹配的存在,然后離開你。(這里面還涉及一個價值觀的匹配,這里舉例基礎是妻子需要這筆經濟來源,男人需要這個付出帶來的存在感。)
兩性關系如果不是因為愛而結合,那一定是因為其他,即便是沒有其他,那也一定是這倆人中至少有人不清不楚自己是干什么的,人活一世,不是所有人都到死之前就能活明白,當下的明白也不一定持久。進步、感情,都是需要持續維護增進的。選擇的邏輯就在于你是否要為了其他犧牲當下。人不能因為現在,就不舍得奔跑,活在當下不是停在當下,如果真的開了掛,就該遇到未來的一切,而珍惜你的人也會和你一起成為未來。如果停止生長,那一定是自己的選擇。
愛與責任就是如小王子里的狐貍所說,馴養后,就是彼此的獨一無二。即便是五千朵玫瑰花都一樣,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通過馴養,我們成為了彼此的唯一。愛可以馴養老虎,可以讓雪融化。懂得了什么是愛,那么責任就是,要不要為了其他的任何,犧牲現在。是一個互相的選擇,無關乎于誰更好,就是我為了你放棄其他所有,我愿意做這個決定,倆人應該是這樣在一起的,然后才是負責。如果想清楚了愛與不愛、需要與不需要,那么對任何人的去留,都不會涉及悲痛欲絕、歇斯底里,因為愛,和一個人在一起,過程中獲得的幸福,這個人不愛,離開了,你曾經也是幸福的,不愛,離開了,是對的,因為留下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并沒有唯一性,甚至根本不屬于自己)。所以不涉及生氣,只涉及選擇。如果我有一個女孩子,我也一定要教會她獨立、自強,因為會給她帶來龐大而有力的快樂與自由,只有有選擇的自由,才配說放棄。如果沒有選對人,當然離獲得真正的快樂就更遠。愛是最貴的東西,因為無價,也是最公平的東西,普通人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就比萬億富翁更幸福,這還不值得拼盡全力追尋嗎?同樣的將愛替換成任何一個你看重的詞匯皆可。
找到一個等量的人,然后才需要考慮生活習慣是否合拍、誰負責什么、是否誰來多干家務、是否因為愛需要彼此持續付出什么,時間、勞務、陪伴、收入、快樂、契合、欣賞等等。大可不必在一開始,就反過來。先問女人是否能干家務,一句話就暴露了自己底層邏輯的不健全。講了太多得道理,其實不如默不作聲。
1+1>2的組合是奔跑、是碰撞、是爆發。如果放棄了追尋而隨意組合,并且開始生活,那也是在某一時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那么兩個不滿意、放棄人生的兩個人,不在我們討論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