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醒,天尚不亮,看表,近五點。伏枕讀《外國20世紀純抒情詩精華》,這是一冊我置于枕邊常讀的詩歌選本。內中所選,皆各國在本世紀的重要詩人,許多獲過諾貝爾文學獎。他們的詩,基本上可以概括20世紀世界范圍的詩歌狀況和發展方向。我比校喜歡美國默溫和施奈德的詩,前者寫得機智、冷靜,后者則是跨掉派的重要代表,詩中充滿著禪的意趣和哲理,回味無窮。
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間
一枝粗壯的筆躺著,舒適自在
像一支槍。
這是兩年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北愛爾蘭詩人西·希內的詩《挖掘》的開頭一節,我已讀了很多遍,但每讀一次,都有新的體會和感覺。詩的最后一節是:
在我的手指中間
那只粗壯的筆躺著
我要用它去挖掘
上午本欲去開封,校對詩集《清貧內部的花朵》清樣。盧屏打電話說來,就等她。九點多,她又一次坐在我面前。自那次黃河事件后,我們之間更覺親近,到了無話不談的境地,但彼此也感到,似有什么東西,還橫阻在我們中間……我們的話題很多很多,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當我們想到時間時,一看表,十二點多了,我要去準備飯菜,她說中午家中有客人,必須趕回去。我知道留她不住,心中不免空空的。
中午想休息一會,但睜眼閉眼都是她的音容笑貌。有人說戀愛是一種病癥,那我是否就正在患病?這是我自己也不曾想到的,我竟然還能愛?還有愛?是因為詩嗎?但我的歡樂總是稍縱即失,更多更深的是對不可知命運的憂慮。
鋪開稿紙抄一首幾天前寫給盧屏的詩《等待的樹》。是的,我將永遠是一棵等待的樹,在晨霜滿天的紅塵中,我的等待是一種開花的心愿……詩抄罷,又寫一信。我們剛剛見過面的,但我對她似有永遠說不完的話……
傍晚和晚上,分別又接童心和華敏的電話,但我覺得很累,都沒多說。
決定明天去開封,校對書稿。
中午去未來打印部,將幾篇散文打印,又各復印數份,又拷了盤,費50多元。自己沒有電腦,只好如此。
下午將幾篇散文分別寄出,郵資又費近十元。在目前稿費收入還極少的情況下,各種開支越來越令我吃力。并且,縱是如此,這些稿件也可能石沉大海,再無音訊。我知道不少文學刊物和報紙副刊,多是發三種人的稿子:一種是名人,一種是女人,再一種就是熟人。前兩種我都不是,只有后者勉強有一點市場。但靠此搏一點虛名尚可,要生存,卻萬萬不行。再就是一稿多投。任何一份哪怕再小的刊物,也會大張旗鼓反對一稿多投,并且理直氣壯。但首先不守游戲規則的,卻又是報刊本身。《著作權法》規定,作者將作品寄給報刊,報紙應最長在十五天內,雜志應最長在三十天內通知作者,用或者不用。但大多數報刊對此都是從不遵守的,只要求作者要自留底稿,過二或三個月后收不到采用通知方可另行處理。多數報刊是用與不用都不通知。甚至稿子刊出了,連樣刊稿費都見不到。這對作者,特別是以此謀生的自由寫作者來說,是不公平的。于是有了一稿多投的盛行,大家抱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念頭,以保證自己的勞動有個合理的收獲。過去我曾一直堅持一稿一投,現在也不得不改變一下觀念,特別是一些時效性較強的稿子。
但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發行量大的期刊,已經改變了冷冰冰的面孔,開始認稿不認人,并且每稿必復,用則留,不用則退,且稿酬也高,千字數百甚至上千元。這讓許多自由寫作者看到了希望。也有可能產生出一批獨立的自由作家,而不是只寫記實文章的自由撰稿人。
下午去農業路郵局的信箱中取信件。有二份外省的樣刊,一份某南方雜志的約稿信,另外是盧屏的信。我克制住沒有馬上看信的內容,心中在想,她會寫些什么呢?一路上,頭腦中不斷閃過她的音容笑貌及她可能會向我表達的態度。我首先做好了壞的心理準備,免得讀時承受不了。但她不會故意傷害我,這一點我可以十分肯定。
回到住處,先給自己沖了杯茶,讓心情平靜些,然后坐下來把信打開。
藍墅:
你好!
信已收到,也許你一直在等我的回信,也許你一直在等待心靈的回應。可是,我卻遲遲無法拿起筆給你回信,我不知該說些什么。潛意識里我想就這樣保持沉默,見面時談些別的話題,讓我們繞開它繼續前行。
當我再次收到你的來信時,我知道我必須給你寫一封信來說出我的心情。
我們已相識好多年了,做為朋友我為認識你而感到愉快,每次見面也總是能從你那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在內心深處,我一直很敬重你。你的漂泊,你的執著,你的理想與追求都曾影響過我。可以說,你是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
你在信和詩中表達的濃濃愛意,讓我感動。是的,人非草木……我完全能夠感受和理解一顆心向另一顆心的呼喚,特別是在驚心動魄的黃河之行后,更是這樣。
然而,我卻不能不說,我很珍惜這份真情,只是我已經沒有資格來接受,這也是許多天來我心中矛盾重重的所在。我已像許多人一樣,走入了生活或正在走入生活,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感情歸宿。而對于你而言,盡管情如星月,愛如鮮花,令人陶醉,甚至心醉神迷……但當我清醒之后,卻不得不說,它應該屬于一個能夠接受它的人。
生活是艱辛的,但同時又是美好的。我希望我們仍像過去那樣真摯快樂地面對,彼此鼓勵共同前行。我希望我們是心靈相融的朋友,也希望你能生活得幸福。做為朋友,請記住:我會永遠支持你的……
祝你快快樂樂地生活,安安靜靜地寫作。
愿美麗的紫羅蘭永遠盛開在你的窗臺上。
盧屏
從寫字桌邊站起身,我倒在床上,將她的信又讀了一遍,輕輕地放到枕邊,心中一片水的感覺……伸手抹了一下,淚水早已在眼角處漫延成兩道溪流……
凌晨兩點左右醒來,難以再眠。盧屏的信中文字,化作她的聲音,聲聲在耳,揮之不去……接著一些紛雜的詞句涌出。如同死亡……如同死亡這四個字如四只黑色蝙蝠,在眼前飛舞盤繞,反復不去……打開燈,尋了紙筆,記下這些心靈的哀鳴:
如同死亡
如同死亡
如同死亡
如同在泥土深處
呼吸盡最后一口空氣
燃燒不再
熱愛不再
我知道開始和結局
在紫羅蘭的寓言中,我知道
讓我再最后一次說出:我愛你
讓我在自設的陷阱中掙扎
讓我在風干的淚珠中
在更深的孤獨中
如同死亡
晨醒,已近七點,因昨日去汴,奔波一日,太累,故此才睡得比較深沉。看呼機,除天氣預報,另有兩條信息,是盧屏昨晚打的,電話號碼是她辦公室的,我因沉睡,竟不知。急起床去回,她還在值班室,八點才換班。她的聲音傳過來,依然如同清泉,令我沉醉。她說這幾天一直與我聯系,但都沒有回音,正擔心我是否發生什么事?并告訴我,前邊帶去的幾份文稿,已打好了,說下午給我送來。我想到近來住處很亂,來人不斷,難以清靜說話,就相約到經緯廣場一角的經緯茶館相見。
下午二點半,我先到經緯茶館,等了片刻,盧屏到。已經多天不見她了,看上去她依然靜美如昨,歡快如昨。是的,她是不該有什么心思和負擔的。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經歷,都不同,能如此互相理解,已是難得了,豈敢多求?
茶館裝修得十分古樸典雅,古箏聲聲,檀香縷縷。一位身著傣族服飾的女服務生,為我們表演了一道功夫茶。而后服務生退出,我與盧屏又一次相對而坐。無語注視中,似有許多話語,卻又一時不知如何表達。
后來,她談起我的幾篇稿子。認為這幾篇文章每一篇都有可圈可點之處,語言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詩的語言一脈相承。特別是《棲息》和《城市噪音及其他》兩篇,是一種獨特的人生體驗……
話如流水,開了口兒,就流動起來。文學、人生、愛情、茶道、禪……話題無盡,如飲甘露。古人說,言貴從心。我相信我們都是用自己的心靈在發言。相比于我的沉重和憂郁,盧屏的語言是輕松而歡快的。而這,又正是我所需要的。
我沒有因愛被拒絕而怨恨,她也沒有因我不合時宜的追求而遠離。我們像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交談著。但我的心是痛的。她知道嗎?
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晚八點,我們都有些餓,就找了一家小飯館吃飯,我飲了一點酒,盧屏說不會飲,就沒勉強她。似乎有點醉意,在送她回家的路上,我告訴她:在這個城市中,你是我惟一可以這樣交談的人……
她停下車,在街燈下凝視著我,半天才說:你對我也是的……
晨五點多醒,伏枕讀一會書,又睡。七點多又醒,寫一詩《無題》:她們是夏日的月季/開了,又謝了。
兩個月的版上情緣,她們一個個出現,又一個個消失。其中,有的僅是曇花一現。也有令我心動,約過幾次會的,但我一個也沒能留住。我明白這是為什么,所以用不著問。
盧屏是個例外,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她不是那種女孩。反倒是我常常自責,不該對她有非分之想。雖然,我沒有得到她的愛,但得到了一份可能比愛要長遠的東西……
下午接華敏傳呼,說她已離開原公司,沒有上班,要來看我。就約三點半在未來大廈前見。我與這個女孩十月份見過一面后,再沒見過,只是偶爾通通電話。她年輕、漂亮,也頗具才華,與我也談得來。但我似乎不具備進入實質性戀愛的條件,因為我沒有這個經濟基礎,而戀愛似乎應該歸入上層建筑。
三點多點,我來到未來大廈前等待。因為是男人,就應該這樣。
將近四點,華敏終于出現了,晚了二十多分鐘,這也算正常吧。她將原來的披肩長發剪成了齊頸短發,就更顯得俏麗動人。見了面,都沒多說什么,就帶她到我住處。落座后將桔子、瓜子等招待她,她則東看看西瞅瞅,對我的臥室兼書房很感興趣。我發現見面后遠沒在電話中交談那么輕松愉快,彼此都有些拘謹。后來,我提議出去走走,就騎車去紫荊山公園。在經過人民影劇院時,她說,很長時間沒進過影院了。我就明白她的意思,我說一起看場電影吧,她幾乎沒怎么想就答應了。
影片是好菜塢大片,叫《偷天陷井》,描寫兩名男女間諜各為其主合作竊取一件珍寶,最后相愛的故事,把當今影片的三要素――暴力、追殺、愛情表演得十分到位。
走出影劇院,早已華燈初上、霓虹閃耀了。在緯二路一間幽靜的陽光食屋中,兩人要了一瓶紅酒,幾個精致小菜。與佳人對飲,歷來是文人騷客的樂事。我如今以文為生,也算勉強躋身此列吧,也就不能不仿古人以順天意。酒過數杯,就都有了些醉意,華敏的話就多了起來,附在我耳邊問:藍,你真的愛我嗎?
除去你的昨天和明天,我愛你的今天,今天的你。
為什么要除去昨天和明天?
昨天不能知,明天不可知,所以,就只能愛你的今天啦!
她嬌嗔道:耍貧嘴。卻叭的一下,在我的頰上吻了一口。
從陽光食屋出來,回到我的住處。這時我們已很像真正的情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