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菌子香里的山謠

一、晨露沾襟

彝山的晨霧,是從黑惠江的水汽里漫上來的。天剛蒙蒙亮,像一塊被清水浸過的藍布,還沒完全擰干,水珠就順著山坳的褶皺往下滑,滑到烏蠻寨的竹樓尖上,凝成了一顆顆透亮的晨露。

烏蠻滋佳趴在木欄桿上,鼻尖幾乎要碰到欄桿外那株開得正盛的野花。他的眼睛像山澗里的水潭,清亮亮的,此刻正一眨不眨地盯著對面山腰——那里,她的三姐烏蠻阿花正在收拾背簍。

“三姐!快點快點!太陽都要曬到屁股了!”滋佳的聲音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清脆,像山雀子在枝頭啼叫。他的腳已經迫不及待地在樓板上蹭來蹭去,腳上那雙用舊布條編的草鞋,早就準備好了要踩進濕漉漉的泥地里。

屋里傳來母親段阿英的聲音,帶著剛睡醒的暖意:“滋佳,莫催你三姐,讓她把油布和鹽罐帶好。山里潮氣重,別淋濕了衣裳。”

阿花背著一個半舊的竹編背簍走出來,背簍邊緣用彩色的線繩編著簡單的花紋,那是她去年農閑時編的。她比滋佳大五歲,眉眼間已經有了少女的溫婉,但動作依舊利落。她看了一眼在欄桿邊蹦跶的滋佳,嘴角彎起一個溫柔的笑:“急什么,菌子又不會長了腿跑掉。先把這塊粑粑吃了,墊墊肚子。”

阿花從懷里掏出一個用芭蕉葉包著的粑粑,還帶著溫熱的氣息。滋佳接過來,三兩口就咬掉了一半,糯米混合著芝麻的香氣在嘴里散開。她含糊不清地說:“三姐,你說今天能找到雞樅嗎?就是那種長得像小傘,下面有個‘裙子’的?”

“傻弟弟,雞樅哪是那么好找的。”阿花伸手幫滋佳理了理亂掉的頭巾,“今天下過雨,先去找青頭菌和牛肝菌吧。找菌子急不得,得慢慢找,眼睛要尖,還要記得它們喜歡長在哪里。”

阿媽從屋里出來,手里拿著兩塊折疊好的油布,塞進阿花的背簍里:“路上小心,別去太深的林子。看到有毒的菌子,千萬不能碰,記住了嗎?”她又轉頭對滋佳說:“跟緊你三姐,別亂跑,聽到沒?”

“知道啦阿媽!”滋佳用力點點頭,把剩下的粑粑塞進嘴里,拍了拍手上的碎屑。

阿花將背簍的帶子在肩上勒緊,對阿媽說了聲“我們走了”,便牽著滋佳的手,走下了竹樓前的木梯。竹樓下面,幾只黑毛的小豬正哼哧哼哧地拱著泥地,見有人下來,才懶洋洋地挪開。

寨子里的人已經陸續起床了,有背著鋤頭去地里的男人,有端著木盆去溪邊洗衣的女人,孩子們則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追逐打鬧。阿花和滋佳跟相熟的人打著招呼,沿著寨口那條被踩得溜光的土路,往山的方向走去。

越往山邊走,霧氣越濃。空氣里彌漫著泥土、腐葉和植物的清香,濕濕潤潤的,吸進肺里,讓人覺得渾身都暢快。路邊的草葉上掛滿了露珠,滋佳走得快,褲腳很快就被打濕了,冰涼涼的貼在腿上。

“慢點兒走,看腳下。”阿花拉住她,“你看這路上的青苔,滑得很。”

滋佳低頭一看,果然,褐色的泥土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綠瑩瑩的青苔,像一塊柔軟的地毯。他小心翼翼地踩下去,感覺鞋底有些打滑。

“三姐,你怎么知道哪里有菌子啊?”滋佳好奇地問,眼睛不停地在路邊的草叢和樹根下掃來掃去,“我怎么什么都沒看到呢?”

“找菌子是要看‘窩子’的。”阿花放慢腳步,指著前方一片茂密的樹林,“像那邊那片松林,去年我們在那里找到過青頭菌,今年說不定還會有。菌子喜歡長在固定的地方,但也不是每年都一定有,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

說話間,姐弟兩已經走進了山林的邊緣。樹木漸漸高大起來,枝葉交錯,將天空遮去了大半,只有零星的陽光透過葉隙,灑下斑駁的光點。腳下的路也不再是規整的土路,而是被落葉和腐殖質覆蓋的小徑,踩上去軟軟的,發出“沙沙”的聲響。

二、密林尋蹤

山林里的世界,比寨子里要熱鬧得多。不知名的鳥兒在枝頭啾鳴,忽高忽低,像是在互相打招呼。偶爾有小松鼠“嗖”地一聲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留下一串細碎的響動。空氣里的水汽更重了,混合著松樹和野花的味道,有一種獨特的清新。

阿花讓滋佳跟緊自己,不要離得太遠。她自己則彎著腰,目光仔細地在樹根下、草叢里搜尋著。滋佳也學著她的樣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努力想發現什么。

“三姐,你看這個!是不是菌子?”滋佳突然指著腳邊一叢灰撲撲的東西喊道。

阿花走過來,蹲下身仔細看了看,然后搖搖頭:“這不是菌子,是一種地衣,不能吃的。真正的菌子,底部有菌褶或者菌管,你看——”她隨手撥開旁邊的一片落葉,露出下面一朵小小的、顏色青綠的菌子,“這才是青頭菌,你看它的菌蓋,像不像剛冒出的青苔?”

滋佳湊過去,好奇地打量著。那菌子只有拇指大小,菌蓋圓圓的,顏色是淡淡的青綠色,表面光滑,菌柄短短的,白白的。“好小啊,”滋佳說,“這能吃嗎?”

“現在還小,再長兩天就大了。我們先記住這個地方,過幾天再來看看。”阿花說著,用旁邊的落葉輕輕把菌子蓋好,“菌子不能太早就采,也不能等到長老了,那樣就不好吃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走進了一片更茂密的松樹林。松樹的枝葉遮天蔽日,地上鋪滿了厚厚的松針,踩上去像踩在海綿上。阿花的腳步更慢了,她的目光在松針覆蓋的地面上逡巡,手指偶爾會撥開一層松針,看看下面有沒有菌子的蹤跡。

突然,阿花停下了腳步,臉上露出了笑容。她輕輕撥開一叢蕨類植物,只見下面長著幾朵巴掌大小的菌子,菌蓋呈淡青色,邊緣微微卷起,菌柄粗壯,白白胖胖的。

“找到了!青頭菌!”阿花的聲音里帶著喜悅。她小心翼翼地用隨身攜帶的小鐮刀,沿著菌柄底部輕輕一割,將菌子摘了下來,然后用旁邊的苔蘚擦了擦菌柄上的泥土,放進背簍里。

滋佳看得眼睛都亮了:“哇,三姐你好厲害!一下子就找到了!”

“別光顧著看,自己也找找看。”阿花鼓勵她,“記住青頭菌喜歡長在松樹下,周圍有蕨類植物的地方。”

滋佳點點頭,立刻低下頭,更加認真地在地上搜尋起來。他撥開松針,扒開草叢,眼睛一眨不眨。汗水從額頭上滲出來,順著臉頰往下滑,她也顧不上擦。

“三姐!三姐!你看這個是不是?”滋佳突然興奮地叫起來,指著不遠處一叢灌木下。

阿花走過去,只見那里長著幾朵菌子,菌蓋是灰褐色的,表面有一些凸起的鱗片,菌柄上有一個明顯的環。她臉色一變,連忙拉住滋佳:“快別碰!這是毒菌子,叫‘蛇菌’,有毒的,碰了手都要洗干凈,不能吃!”

滋佳嚇了一跳,趕緊把手縮回來,仔細看了看那菌子:“它長得好丑啊,跟青頭菌一點都不像。”

“很多毒菌子長得反而好看,越漂亮越危險。”阿花耐心地解釋,“比如那種顏色鮮紅的,或者菌蓋上有斑點的,都要小心。找菌子最重要的就是認清楚,不能馬虎,不然吃了會肚子疼,嚴重了還會死人的。”

滋佳聽得很認真,用力點點頭:“我記住了,三姐。”

接下來的時間,阿花一邊找菌子,一邊給滋佳講解各種菌子的樣子和特征。“這個是牛肝菌,菌蓋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菌管,像牛的肝臟一樣,所以叫牛肝菌,這個可以吃。”“那個是雞油菌,顏色黃黃的,像雞油一樣,味道很香。”“還有這個,叫干巴菌,長得像珊瑚一樣,味道很特別,要仔細洗干凈才能吃。”

滋佳像一塊海綿,貪婪地吸收著這些知識。她跟著阿花,在樹林里鉆來鉆去,漸漸也找到了一些竅門。她學會了看什么樣的地方容易長菌子,學會了辨認幾種常見的可食用菌和毒菌。當她自己也找到一朵完整的青頭菌時,興奮得差點跳起來,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來,捧在手里,像捧著什么寶貝一樣。

“三姐你看!我找到啦!”

阿花看著她亮晶晶的眼睛,笑著點點頭:“不錯,滋佳真能干。把它放進背簍里吧,小心別弄破了。”一?

背簍漸漸沉了下來,里面裝滿了各種顏色的菌子:青綠的青頭菌,褐色的牛肝菌,還有幾朵少見的、顏色橙黃的雞油菌。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在菌子光滑的菌蓋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三、山雨忽至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升到了頭頂。肚子“咕咕”地叫了起來,滋佳這才覺得有些餓了。

“三姐,我們休息一下吧,吃點東西。”她說。

阿花看了看天色,點點頭:“好,找個干爽的地方坐下。”

他們在一棵巨大的青岡樹下找到了一塊相對平整的地方,周圍有茂密的枝葉遮擋,地上也沒有太多的落葉。阿花從背簍里拿出阿媽準備的午飯——用芭蕉葉包著的糯米飯,還有一小包腌菜。

“來,吃吧。”阿花把糯米飯遞給滋佳。

滋佳接過飯,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走了一上午,又一直在樹林里鉆,早就餓壞了。糯米飯帶著芭蕉葉的清香,軟軟糯糯的,配上酸酸辣辣的腌菜,好吃極了。

阿花則吃得比較慢,她一邊吃,一邊抬頭看天。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什么時候已經被一層厚厚的烏云籠罩了,天色變得有些昏暗。遠處的山坳里,傳來隱隱的雷聲。

“不好,要下雨了。”阿花皺了皺眉,加快了吃飯的速度,“滋佳,快點吃,我們得趕緊找個地方躲雨。”

滋佳也顧不上細嚼慢咽,幾口把剩下的糯米飯塞進嘴里,跟著阿花站起來。阿花迅速從背簍里拿出油布,先把菌子仔細地包好,然后拉著滋佳,往樹林更深處走去。她記得前面有一個天然的石縫,應該可以避雨。

他們剛走到石縫邊,豆大的雨點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來,很快就連成了一片雨幕。樹林里瞬間變得濕漉漉的,雨水打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濺起的泥土氣息彌漫在空氣中。

石縫不大,但足夠兩個人躲在里面。阿花把油布鋪在地上,讓滋佳坐下,然后自己也挨著她坐下,把背簍抱在懷里。

“還好找到地方躲雨了,不然菌子都要淋濕了。”滋佳喘著氣說,剛才走得太急,臉上紅撲撲的。

“嗯,”阿花點點頭,伸手幫滋佳擦了擦臉上的雨水和汗水,“在山里走,天氣說變就變,所以一定要帶油布。”

雨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樹林里變得有些陰冷,滋佳忍不住打了個噴嚏。∫

“冷嗎?”阿花問,把她往自己身邊攬了攬,“靠著我坐,暖和一點。”

滋佳把頭靠在阿花的肩膀上,聞著三姐身上淡淡的、混合了草木和陽光的味道,覺得安心了許多。她們靜靜地坐在石縫里,聽著外面的雨聲,還有偶爾傳來的雷聲。

“三姐,你說阿媽在家會不會擔心我們?”滋佳小聲問。

“阿媽知道我們帶了油布,會沒事的。”阿花安慰她,“等雨小一點,我們就回去。”

“可是雨什么時候才會小啊?”滋佳看著外面白茫茫的雨幕,有些著急。

“別急,山里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阿花說,“你看,那邊的云好像薄一點了。”

果然,過了一會兒,雨勢漸漸小了下來,雷聲也遠去了。天空中的烏云開始散去,露出一點淡淡的藍色。

阿花站起身,探出頭看了看:“雨小了,我們走吧。”

她們收拾好東西,走出石縫。雨后的山林,空氣格外清新,帶著一股甜甜的味道。樹葉和草葉上掛滿了水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地上的泥土變得更加濕潤,踩上去能留下深深的腳印。

四、歸途與歌謠

回去的路上,烏蠻滋佳的腳步明顯慢了下來。走了一上午,又經歷了一場雨,她覺得有些累了。但她看到背簍里滿滿的菌子,又覺得很有成就感。

“三姐,我們今天找了好多菌子啊,阿媽肯定會很高興的。”他說。

“嗯,今晚可以煮一鍋鮮美的菌子湯了。”阿花笑著說,“你最喜歡喝菌子湯了,對不對?”

“對!菌子湯最好喝了,鮮鮮的,香香的。”滋佳說著,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吧們沿著來時的路往回走,雨后的山路更加濕滑,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阿花走在前面,不時回頭提醒滋佳注意腳下。

走到一片竹林時,阿花突然停下了腳步,側耳聽了聽:“你聽,好像有人在唱歌。”

滋佳也停下腳步,仔細聽去。果然,隱隱約約地,從竹林的深處傳來了一陣悠揚的歌聲,是那種臘也巴人特有的山謠,調子婉轉,帶著濃濃的山野氣息。

“是誰在唱歌啊?”滋佳好奇地問。

“可能是哪個上山砍柴的阿叔,或者是放牛的小哥吧。”阿花說,“我們烏蠻人,在山里干活,總喜歡唱兩句,不然太悶了。”

說著,阿花也輕輕地哼起了一首山謠。她的聲音清亮而溫柔,像山澗里的流水,在雨后的竹林里回蕩。

“阿依山的云霧喲,是阿媽的頭巾,瀾滄江的流水喲,是阿爸的琴弦。山里的菌子喲,是大地的饋贈,

勤勞的姑娘喲,背著背簍走山間……”

烏蠻滋佳聽著三姐的歌聲,覺得心里暖暖的。他也跟著小聲地哼唱起來,雖然調子還有些生澀,但那份對山林、對家鄉的熱愛,卻從歌聲中流淌出來。

他們唱著歌,慢慢走出了竹林。遠遠地,已經能看到烏蠻寨的竹樓了。竹樓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薄霧,顯得格外寧靜祥和。

寨子里的人看到她們回來,紛紛打招呼。

“阿花、滋佳回來啦!今天找了不少菌子啊!”

“看這背簍,都快滿了!”

“晚上有口福咯!”

阿花微笑著回應,滋佳則有些不好意思地躲在三姐身后。

回到家,阿媽正站在竹樓前張望,看到她們回來,臉上露出了笑容:“可算回來了,擔心死我了。快進來,把菌子放下,洗洗手。”

阿花把背簍放在樓板上,小心翼翼地將里面的菌子倒出來。阿媽立刻圍了上來,驚喜地說:“喲,這么多青頭菌和牛肝菌!還有雞油菌呢!太好了,今晚煮個雜菌湯,再炒個牛肝菌,香得很!”

滋佳看著阿媽和三姐忙碌的身影,聞著菌子散發出的新鮮香氣,覺得今天的一切辛苦都值得了。她走到水缸邊,用瓢舀起清涼的山泉水,洗了把臉。水珠從臉上滑落,她卻笑了起來,眼睛彎成了月牙。

晚飯的時候,屋里飄出了濃郁的菌子香味。一大鍋熱氣騰騰的雜菌湯擺在桌子中央,菌子的鮮美融入了湯里,喝一口,鮮得舌頭都要掉下來。炒牛肝菌則帶著蒜香和辣椒的味道,下飯極了。

阿爸喝著自家釀的米酒,笑瞇瞇地說:“今天滋佳第一次跟你三姐上山,就找到了這么多菌子,不錯,像個山里的姑娘!”

滋佳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扒拉著碗里的米飯。阿花則夾了一塊最大的青頭菌放進滋佳的碗里:“快吃吧,多吃點,明天還想不想跟我上山?”

滋佳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想!三姐,明天我們還去找菌子,好不好?”

阿花笑了:“好,明天我們再去找。不過啊,找菌子可不是天天都有的找,要看老天爺的意思。我們烏蠻人,靠山吃山,可不能貪心,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滋佳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她記住了三姐的話。她看著碗里鮮美的菌子,又看了看身邊的家人,覺得心里滿滿的,像被這碗熱騰騰的菌子湯暖透了。

窗外,大山的夜色漸漸濃了。遠處的山林在月光下沉默著,像一位寬厚的母親,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滋佳靠在阿花的肩膀上,聽著阿爸阿媽說著家常,眼皮漸漸沉重起來。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跟著三姐,在開滿菌子的山林里奔跑,手里捧著一朵最大最漂亮的雞樅,笑得像朵花……而那首關于山林和菌子的山謠,還在夢里輕輕回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额济纳旗| 中江县| 万源市| 明溪县| 西华县| 珠海市| 古浪县| 本溪市| 昌乐县| 五莲县| 习水县| 合川市| 清水县| 平武县| 木兰县| 南宫市| 赞皇县| 盐池县| 镇原县| 南川市| 清涧县| 玉树县| 保靖县| 嵊州市| 哈密市| 凭祥市| 辽阳县| 德格县| 武义县| 怀集县| 和田市| 桂阳县| 黑山县| 兖州市| 万山特区| 洛隆县| 安化县| 永寿县| 怀安县|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