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沈壽交代身后事
- 沈繡:繡娘也能名垂青史
- 狼山上的郎
- 1310字
- 2025-07-26 09:12:20
第78章 沈壽交代身后事
俞汝權施針用藥后,沈壽蘇醒過來。張謇把俞汝權請到濠陽小筑,詢問沈壽病情,俞汝權道:“嗇公,沈女士此番水腫,來勢兇險,病入膏肓,汝權技窮,回天乏術,現在飲食漸減,恐來日無多了。”
張謇愴然:“天命不可違啊!前日又請周子蓮占了一卦,艮上坎下,稱雪君病情反復,兇多吉少。”
目送俞汝權離開,張謇心中僅存的希望,又減了一分。
回想起沈壽過往的點點滴滴,她種種的好涌上張謇心頭:一生勤勉,開創仿真繡,杰作良多,享譽世界;南洋勸業會,評審刺繡公正嚴明;技藝高超,師德高尚,將刺繡心得毫無保留傳授給學生,留下繡譜流傳后世;為人謙虛,慈愛節儉,從不搬弄是非……
沈壽,不是個尋常女子,她是世界級的美術家,是社會的楷模,國家典令要求揚善優賢,希望國民向上,以賢人為學習榜樣,沈壽這樣的女學賢媛,理應得到政府的褒獎。
張謇鋪開宣紙,決定代南通縣教育會長、副會長起草報告,懇請民國中央政府給予沈壽褒獎。
張謇不假思索,落筆成文:
“伏查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繡織局主任吳縣女士沈壽,幼嫻家訓,長擅女工。近文史而晦不自矜,新舊而識能達禮。論藝術則古人未勝,論才行則女子能奇。謹舉聞見所知,以證褒揚之例。”
張謇從沈壽少時學習刺繡開始寫起,歷數其豐功偉績,也敘述了任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以來的成就:
“七年以來,教成學生一百一十人;在美國紐約市店她繡的女像方不及尺,售值三千元;繡譜一書,則尤空前之述,有目共見。”
想起沈壽的優良品德和余覺搶奪金表的行為,張謇忍不住這樣寫道:
“孝父母,恭兄姊,篤誠悃款,若將終身;勞動收入全交給丈夫支配使用,數之巨而無吝;撫所慈庶出之子,范以禮而有恩;到南通傳繡,刻以自立,誨人不倦,期廣其傳。”
“內務部根據修正的褒揚條例第三條第四項有功藝術、第五項碩德淑行,均得由地方官廳呈請褒揚。茲沈壽授藝成人,播聲異國;相夫有道,無間里閭。符合褒獎之例,請按章褒揚……”
邊寫,大顆大顆的淚滴砸在宣紙上,洇開去,“褒揚”兩個小楷字,由濃變淡,由清晰變模糊。
因樹齋的皂莢樹上,小黃狗金絲懶洋洋地趴在樹杈上,一動不動。蝴蝶飛來飛去,甚至停在它的鼻尖上,它也懶得去抓。它的耳朵微微動著,從東屋的窗戶里,傳來主人沈壽微弱的聲音。
床前,圍著沈右衡、沈立和余學慈。
沈壽拿一面小圓鏡,看看鏡中憔悴的自己,努力一笑:“這次一病,都快半年了,我恐怕再也起不來了。如果死了,我不愿回蘇州葬到余家墳。曾和嗇公說過,也聽阿哥說過,黃泥山有塊地,我愿葬南通。”
沈佑衡點頭:“阿哥答應你,不回蘇州。”
沈立抽泣。余學慈不止地抹眼淚。
沈壽“噯”了一聲:“人總有一死,別哭啦。我不過是先去另外一個世界,和我們的父母相會罷了。我自到余家,從前種種磨難不必說,照冰臣現在的行為和心中計算,我死后,金鉆表,及我繡的《耶穌像》《倍克像》,必定被他拿去變賣,供其濫用。不如,贈送博物苑陳列,作為我永遠的紀念,也不負我一生心血。還有不多的存在大生紗廠的貿紗生息之款,用此捐建一所幼稚園。我想寫一遺囑,但手也腫脹無力,抬不起來了。請阿姐、阿哥牢記為我辦理。”
沈右衡、沈立齊說:“妹妹放心,都按你說的辦。”
皂莢樹上的金絲“汪”了一聲,跳將下來,跑到沈壽床前,尾巴搖得如風中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