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唐第一才子
- 文曲星君:開局截胡佛門西游
- 叫我修行者
- 2067字
- 2025-06-17 00:18:52
王修遠暗想。
乳母輕輕拍打著襁褓,哼著古老的搖籃曲。
王修遠閉上眼睛,開始按照前世記憶修煉《文心雕龍》中的養氣之法。
這部功法,乃是王修遠,在文運大漲的文曲星上,自行參悟出的文道至高修煉法門。
公分“文心““雕龍“上下兩卷。
上卷養浩然正氣,下修錦繡天章。
修煉至大成可。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修煉出的文氣共分四境。
分別是,養氣境“,“明心境“,“雕龍境“,“天章境“。
養氣境:治愈傷病、延年益壽。
明心境:洞悉人心、破除虛妄。
雕龍境:言出法隨、詩詞化形。
天章境:改寫現實、干預天道。
這功法,也是王修遠敢轉世重修的根本。
文道,跟其他修煉體系,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只要文氣上來了,修為增長的速度,是不講道理的。
。。。
春去秋來,轉眼五年過去。
太原王氏的嫡長孫王修遠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
三歲能誦《論語》《詩經》,五歲通曉《春秋》《禮記》。
如今更是開始研讀《史記》《漢書》,令王府上下驚嘆不已。
太原城的春雪初融,王府后院的梅花卻開得正盛。
五歲的王修遠站在梅樹下,小手輕撫過粗糙的樹皮。
他閉上眼睛,感受著體內流轉的文氣。
“遠兒,又在發呆?“
父親王敬直的聲音從廊下傳來。
王修遠睜開眼,露出孩童應有的天真笑容。
“父親,我在看梅花。“
“梅花有什么好看的?“
王敬直走近,拍了拍兒子肩頭的落雪。
“今日《論語》背到哪了?“
“已背完《為政》篇。“
王修遠乖巧回答,心中卻是暗嘆。。
這五年來他不得不裝成普通孩童,實在憋悶得緊。
王敬直眼中閃過驚訝。
“當真?那為父考考你...“
半個時辰后,王敬直激動地拉著兒子直奔祖父書房。
王珪正在批閱公文,見兒子孫子匆匆闖入,眉頭微皺。
“何事如此慌張?“
“父親!遠兒已將《論語》背了大半!“
王敬直難掩興奮。
“連注釋都能說出七八分!“
王珪手中毛筆一頓。
他放下筆,嚴肅地看向小孫子。
“遠兒,'君子不器'何解?“
王修遠心中暗笑,這問題他千年前就能倒背如流。
但他還是裝作思考模樣,片刻后脆生生答道。
“回祖父,君子不應像器物般只有單一用途,當博學多才。“
王珪眼中精光一閃,又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呢?“
這是《論語》中頗具爭議的一句。
王修遠知道祖父在試探他,便故意歪著頭想了想。
“孫兒以為,此句當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明白事理時,可讓其自行其是;若不明白,則應教化使其知曉。“
“妙!“
王珪拍案而起,白須激動得顫抖。
“我太原王氏這是要出位大圣人啊!“
從那天起,王修遠不再需要隱藏。
他六歲通讀五經,七歲能詩善賦。
八歲時一篇《春雪》震動太原文壇。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這首詩傳出后,太原文人無不驚嘆。
更神奇的是,但凡誦讀此詩者,竟覺神清氣爽,久病者甚至不藥而愈。
人們紛紛傳言,王家小公子乃文曲星下凡。
十歲那年,王修遠隨祖父入長安。
時值貞觀盛世,長安城繁華似錦。
王珪作為三朝元老,在朝中地位尊崇。
入宮面圣時,李世民聽說神童王修遠隨行,特意召見。
“小愛卿今年幾歲了?“
李世民和顏悅色地問道。
王修遠恭敬行禮。
“回陛下,臣今年十歲。“
“聽聞你七歲能詩,八歲通經,可有此事?“
“陛下過譽了。臣不過略通文墨。“
李世民來了興致。
“那朕考考你——如今天下大治,該用何典形容?“
王修遠知道這是表現的機會,略一沉吟,朗聲道。
“臣以為可比'文景之治'。陛下勵精圖治,輕徭薄賦,百姓安居樂業,正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好!“
李世民頓時龍顏大悅。
“小小年紀,見識不凡。來人,賜玉帶一條!“
這次面圣后,王修遠之名傳遍長安。
他趁機在長安城東購置宅院,取名“文淵閣“,作為自己日后在長安的據點。
十二歲那年,王修遠體內文氣終于突破養氣境,進入明心境。
這一境界的玄妙,讓他能夠感知人心善惡,甚至能通過詩詞文章影響他人情緒。
一次在文淵閣宴請賓客時,他即興賦詩一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成瞬間,滿座賓客無不潸然淚下,仿佛感受到真摯友情的溫暖。
事后,連當朝宰相房玄齡都親自登門求詩。
十八歲生辰那天,王修遠在王府的書房靜坐。
十八年來,他將記憶中李白、杜甫、蘇軾等大家的詩詞文章一一現世,不僅為自己贏得“大唐第一才子“的美譽,更積累了驚人的文氣。
如今他的修為已達明心境巔峰,相當于修行者中的人仙之境。
“公子。“
貼身書童王安輕輕敲門。
“長安傳來消息,您曾經提及的那位江流兒和尚,今日出現在大慈恩寺。“
王修遠手中毛筆一頓。
他緩緩抬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終于開始了。“
。。
“備馬,我要去見父親。“
穿過三重垂花門,王修遠在祠堂前駐足。
走進祠堂。
太原王氏家主王敬直正在祖宗牌位前焚香,見長子突然到來,手中三炷香微微一顫。
“遠兒?這個時辰...“
“父親。“
王修遠撩起月白長衫跪在蒲團上,朝祖宗牌位三叩首。
“兒子想去長安參加今科春闈。“
香爐里一縷青煙突然筆直向上。
王敬直手中的沉香“啪“地掉在青磚上。
這位年過五旬的家主竟像個少年般疾步上前,雙手顫抖著按住兒子肩膀。
“當真?你終于想通了?“
王修遠抬眼,看見父親眼角細紋里閃著水光。
十八年來,這位以嚴苛著稱的家主從未在他面前失態,此刻卻連呼吸都變得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