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梆子敲過三響,法性寺的晨鐘卻未如常響起。慧能推開禪房門,發現庭院里站滿了僧眾。他們手持火把,臉上映著跳動的火光,像一群受驚的飛鳥。
“大師!“印宗快步上前,袈裟下擺沾滿露水,“節度使派兵圍了山門,說要查抄'妖僧'...“
慧能望向寺門方向。晨霧中隱約可見鐵甲的反光,馬匹的響鼻聲穿透霧氣傳來。他注意到慧明正與幾名武僧低聲交談,腰間戒刀已換成哨棒——這位曾經的追兵,此刻儼然成了護法。
“早課照常?!盎勰苷苏植忌拢坝∽诜◣燁I眾誦《金剛經》?!?
印宗愕然:“可官兵...“
“貧僧去會會這位節度使。“慧能從懷中取出木棉袈裟,卻在展開時頓了頓——十五年的隱遁生活,讓這件圣物顯得過于寬大。他輕輕摩挲袈裟邊緣的蓮花紋,突然轉身遞給法達:“改窄三寸。“
法達黝黑的臉上寫滿震驚:“這、這可是五祖傳...“
“衣服總要合身?!盎勰芪⑿?,眼角皺紋舒展如蓮花瓣。
當第一縷陽光刺破晨霧時,慧能獨自走向山門。新改的袈裟妥帖地覆在他瘦削的肩頭,紫金缽盂懸在腰間,隨步伐輕輕晃動。寺門前,二十名鐵甲衛士持戟而立,為首的將領正不耐煩地用馬鞭敲打靴跟。
“阿彌陀佛?!盎勰芎鲜卸Y,“將軍晨露濕重,何不入寺用盞粗茶?“
將領瞇起眼睛。他本以為會見到個仙風道骨的高僧,眼前這人卻像個尋常田舍翁,唯有那雙眼睛清亮得驚人。馬鞭指向慧能腰間:“可是此物?“
慧能解下缽盂遞去。將領接過的瞬間,缽體突然“錚“地一響,如清泉滴落深潭。他悚然一驚,險些脫手——這看似古樸的銅缽,竟輕若浮云。
“紫金...缽盂?“將領聲音發緊。傳說中達摩渡江的圣物,竟真在嶺南?
慧能不答,只是望向對方腰間玉帶:“范陽盧氏?“
將領下意識按住玉佩:“你怎...“
“盧珍小施主可好?“慧能目光越過鐵甲衛士,落在遠處樹蔭下的錦衣少年身上。盧珍臉色煞白,手中折扇“啪“地落地。
將領順著目光看去,突然暴怒:“豎子安敢欺我!“他猛擲缽盂還于慧能,轉身喝道,“收隊!“
鐵甲碰撞聲中,慧能彎腰拾起一片落葉,放入缽盂。落葉在紫金襯底上脈絡分明,宛如天書。他忽然抬頭,對樹后的盧珍道:“小施主既來,何不同參?“
盧珍渾身發抖,卻鬼使神差地邁步上前。當他看清缽中葉片的紋路時,突然跪倒在地:“弟子...弟子受普寂蠱惑...“
慧能扶起少年,發現他袖中藏著一封密信,火漆印著黃梅寺的標記。信箋展開,上面只有八個字:“衣缽偽作,可焚可殺。“
晨風拂過,盧珍的嗚咽聲中,早課的誦經聲從大雄寶殿飄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正午時分,法性寺的齋堂人聲鼎沸。盧節度使坐在上首,面前素齋絲毫未動,卻連飲了三杯曹溪水煮的松針茶。
“大師真不記得了?“他壓低聲音,“貞觀十二年,范陽盧氏祠堂...“
慧能搖頭。十五年的獵戶生涯已模糊了許多記憶。
節度使激動起來:“那年大旱,有個游方僧人在祠堂井邊坐了三天,第四日井水自溢!那僧人臨走時說...“他深吸一口氣,“'三十年后,嶺南相見'?!?
齋堂突然安靜?;勰苣暡铚械牡褂埃秀笨匆娨粋€年輕僧人站在古井邊的身影。那是他剛離黃梅時的模樣,為報一飯之恩,曾以定力激涌枯井。
“家父臨終前再三囑咐...“節度使聲音哽咽,“說那僧人腰間懸的,正是這般紫金缽盂。“
慧能輕嘆,將缽盂推過桌面:“物是人非。“
“不!“節度使突然離席下拜,“請大師駐錫曹溪,盧氏愿捐宅為寺!“
滿堂嘩然。印宗手中的茶盞“當啷“落地;法達瞪大眼睛;連慧明都忘了咀嚼口中的飯團。唯有慧能神色如常,只是將缽盂收回懷中:“貧僧只需一椽遮頭?!?
節度使再拜:“曹侯舊宅雖陋,卻有古剎根基。后山寶林寺遺址尚存,稍加修葺...“
“寶林寺?“印宗失聲,“那不是智藥三藏預言的'一百七十年后當有肉身菩薩于此演法'的...“
話未說完,盧珍突然沖進齋堂,手中捧著個沾滿泥土的鐵函:“父親!工匠挖地基時發現這個!“
鐵函開啟的剎那,一道金光閃過。里面是顆舍利子,旁邊銅牌銘文清晰可辨:“梁天監三年,智藥藏此以待有緣?!?
齋堂內鴉雀無聲?;勰茏⒁曋崂樱鋈幌肫鹞遄嫠蛣e時的預言:“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懷集、四會十五年隱遁,原來早有前緣。
“明日動土?!八p聲道。
三個月后,曹溪寶林寺重修落成。這座梁武帝時古剎煥發新生,卻無金碧輝煌之氣。禪堂以原木為柱,茅草覆頂,唯有一塊“敕賜寶林禪寺“的匾額顯示著官家背景。
落成法會這天,山道上信眾如蟻。有廣州來的商賈,韶州趕來的農戶,甚至遠自湖南的士子。最引人注目的是隊列中央的盧節度使全家——他親自為慧能捧缽,夫人執香,盧珍則捧著那顆重見天日的舍利子。
法壇設在寺前古菩提樹下。這棵樹據傳是智藥三藏手植,樹干需五人合抱?;勰苌鶗r,一片菩提葉飄落,正入他掌中。
“今日不說佛法。“慧能開口,聲音不大卻傳遍山谷,“只說這片葉子?!?
萬人屏息。陽光穿透葉脈,在地上投下細密的光影。
“有人見它是綠,有人見它是形,有人計較它春秋幾何...“慧能突然松手,葉子隨風飄旋,“卻不知未落時它在何處?!?
盧珍手中的舍利子突然“咔“地裂開,露出里面更小的金色結晶。少年驚呼出聲,卻見慧能微笑:“層層剝落,方見本真。“
法會持續到月出東山。當銀盤般的滿月升到菩提樹梢時,慧能取出紫金缽盂,盛滿月光。他緩步繞場一周,每位信眾都看見缽中映著自己的臉。
“菩提非樹,明鏡非臺。“慧能最后說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月光下,寶林寺的茅草屋頂泛著銀輝,宛如一朵巨大的蓮花綻放在曹溪之畔。信眾們發現,自己腳下的影子消失了——人溶在月光里,月光浸入人心。
深夜,慧能獨坐新建的方丈室。木窗敞著,曹溪水聲潺潺入耳。案上放著三樣東西:木棉袈裟、紫金缽盂,以及盧節度使白天悄悄留下的一卷地契。
門外傳來窸窣聲。法達探頭進來:“大師,有個書生求見,說是從青原山來...“
慧能示意請進。來人身形瘦削,眉目疏朗,布衣上沾滿旅途風塵。他行禮時腰板挺直,帶著讀書人特有的矜持:“弟子行思,久慕大師'直指人心'之說...“
“青原山可好?“慧能突然問。
行思一怔:“春有百花...“
“秋有黃葉?!盎勰芙涌冢壑虚W過笑意,“留下吧?!?
行思再拜,額頭觸地時,一滴淚砸在青磚上。他抬頭時,發現案上的紫金缽盂不知何時已盛滿清水,水面映著窗外明月,恰似一顆晶瑩的舍利子。
慧能將缽盂推向行思:“曹溪水甜。“
年輕人雙手接過,飲水的姿態莊嚴如受法乳。當他放下缽盂時,發現大師已閉目入定,月光為他鍍上一層銀邊,宛如寺中那尊檀香木雕的菩薩像。
行思悄悄退出,看見庭院里還等著幾個人影——永嘉玄策帶著斗笠,南岳懷讓背著行囊,連白日法會上質疑的士子神會也在。他們靜立月下,像一群等待點化的石雕。
法達掩上門,對眾人搖頭。門縫最后閉合的瞬間,一縷月光漏入室內,正落在案上的木棉袈裟上。那金線繡的蓮花瓣在月光中微微顫動,仿佛隨時會綻放。
曹溪的水聲更響了,與山風應和,如誦如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