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杜詢
- 犬子蘭陵王,我不靠臉吃飯
- 少天人
- 2013字
- 2025-06-24 20:12:24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
高澄正貪戀著被褥的暖意,欲再賴片刻,耳邊卻響起婢女輕柔的呼喚。
他微蹙眉頭,不情不愿地睜開眼,朦朧中見侍女已端來一盆冒著熱氣的溫水。溫熱的巾帕覆上面頰,帶來幾分清醒,接著是婢女又開始替他梳理發髻。
相較于昨日的生澀與不適,此刻的高澄已坦然許多,接受這貴族起居的繁瑣儀程,竟也有了幾分從容。
緊接著,婢女開始為高澄更衣,或許是今晚有宴會的緣故,婢女們捧來的衣物格外華麗。流光溢彩的絲綢袍服、溫潤剔透的玉帶、質地精良的皮靴……
高澄依言張開雙臂,任由她們服侍著層層穿戴。銅鏡中映出高澄的身影,他本就挺拔俊朗,此刻更被這身華服襯得氣度非凡,一位年紀尚小的婢女看得入了神,竟險些失手打翻妝奩。
待一切收拾妥當,高澄在婢女的攙扶下,緩步踱出房門。
早膳已由婢女備好:胡餅、粟米粥,并一小碟乳酪。高澄舉箸,看著眼前這清簡得近乎寡淡的飯食,不由自主地懷念起前世那濃烈噴香的燒烤滋味。
“要不要找個時間弄弄美食?”高澄心里有了幾分思慮,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美食發展到哪一步了。
眼見高澄用膳完畢,侍立一旁的家奴適時上前,躬身稟道:“殿下,杜公已至,正在書房候著。”
杜公……高澄心下了然,這便是父親高歡為他延請的老師,名士杜詢。他暗自腹誹:唉,即便穿越成了世子也還得上早八!
但抱怨歸抱怨,課還是得上的,于是高澄不情不愿的由婢女攙扶著前往書房。
…………
書房內,一位身著漢式深衣、頭發花白的老者端坐下座,正是杜詢。高澄收斂心神,依禮上前,恭聲道:“杜師。”
“世子安好。”杜詢亦起身回禮,目光落在高澄略顯不便的步履上,關切問道,“敢問世子,這腿腳……是何緣故?
高澄笑容微滯,開大車被打的事肯定不能說,于是只能輕描淡寫地說道:“勞杜師掛念,前幾日不慎墜馬,皮肉小傷罷了,無甚大礙。”
他隨即岔開話題,“杜師請授課吧。”
杜詢見他無意深談,便不再追問,斂容正色道:“世子,今日所講,乃是《尚書》要義。”他聲音清朗,引經據典,“《尚書》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此乃治國之圭臬,萬世不易之理。”他略作停頓,目光炯炯地看向高澄,拋出考題,“然今日黎庶困苦,流離者眾,世子以為,為政者當如何舉措,方能真正固此邦國之根本?”
“邦本……固本……”高澄下意識地看向身旁幾本典籍壓住的紙。巧得很,這問題恰好撞上了他昨夜的計劃。
“杜師垂訓,邦本在民。”高澄略作沉吟,神色鄭重地開口,“學生淺見,固本之要,當有三事。”
杜詢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訝異——這位素來驕矜的世子殿下,今日不僅應答恭敬,竟似胸有丘壑?
高澄并未停頓,清晰道出:“其一,修路治水。開溝渠以通水道,使旱澇有備;筑道路以連四方,令貨殖暢流。如此,縱遇天災驟臨,亦能因倉儲充盈、轉運便捷,使黎庶有所依憑,免于顛沛流離。”
高澄一邊陳述,一邊悄然觀察著杜詢的反應。老先生端坐如松,面色沉靜,唯獨擱在膝上的手指,似乎極其輕微地蜷縮了一下。
“其二,”高澄聲音沉穩,繼續道,“廣設蒙館鄉學,不分胡漢之別,凡適齡童子,皆準入內受教。使其識文字,通算學,明人倫之道。”
高澄深知,胡漢矛盾乃是如今東魏的頭等大事,哪怕只有王公貴族的孩童能學習,那必須先將他們的仇恨扼殺在搖籃里,否則上行下效,胡漢之隔永存。
“然所學非止圣賢書,更需授以農桑、百工、商賈之實務。待其長成,各憑本事立身,則民智漸開,野無遺賢,家國自得源源不絕之生機!”話音落下,高澄捕捉到杜詢眼中驟然亮起光彩。
高澄深吸一口氣,拋出最核心之策:“其三,安流墾荒,薄賦均役。當今天下未靖,流民四散,荒地廣袤。宜遣得力官員,詳查無主荒田,凡愿定居墾荒者,無論胡漢,皆可授田。”
“官府更當貸與種子、耕牛,助其安家立戶。墾荒之初,薄其征賦,寬其徭役,予其休養生息之機。待其根基稍固,再循常制納賦服役。如此,則野無曠土,人無游食,四方離散之民皆得歸附,各得其所!朝廷亦由此增益賦稅戶口,此實為固本培元之要務!”一番長論終了,高澄才覺胸中氣息稍定。
“妙哉!”杜詢竟忍不住擊節贊嘆,霍然起身!雖說世子廣設蒙學過于理想,但杜詢心中仍是掀起了波瀾。
他敏銳地抓住了“不分胡漢”、“薄其征賦”、“四方離散之民皆得歸附”這幾個字眼,反復咀嚼之下,頓覺豁然開朗。
這看似條理分明的務實之策,竟于細微處暗藏乾坤!其核心,正是對天下生民,無論地域、無論族群,一視同仁的接納與安置之道!這不正是化解那無形隔閡、收攏離散人心的絕妙良方嗎?
“世子此策,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杜詢激動得聲音微顫,目光灼灼。
“修水利、通道路,如活通國之血脈;興庠序、授百工,乃強健邦國之筋骨;而這授田墾荒、安流均役……”
他深吸一口氣,一字一頓,“更是直指人心根本!于無聲無息間,便將那流離失所之心、那族群隔閡之念,盡數撫平!”
“不問出身、薄賦寬役、各得其所……好一個各得其所!”
高澄寥寥數語,竟隱然有海納百川、撫育萬民的王道氣象!杜詢心中震撼難言,他雖知高澄天資聰穎,卻萬萬不曾料到,其胸中竟藏有如此經天緯地的治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