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暗物質宇宙的量子躺平文明
- 暗物質文明系列:小精靈與引力子
- 人工智能與未來
- 1464字
- 2025-06-13 13:46:00
?文明核心設定:黑洞與暗物質的永恒博弈
存在形式:
?量子凝聚態意識體,由暗物質粒子波函數疊加構成,形態介于星云與液態光之間,可自由重組。
?個體單位:“波包體”,通過引力子-暗物質耦合傳遞信息,意識存儲在糾纏的波函數網絡中。
生存法則:
1.能量來源:依賴黑洞吸積盤的高能粒子流(“神焰”),通過暗物質纖維(“能脈導管”)遠距離傳輸。
?能量平衡公式:
`E = k·(1/d - 1/D)`
(`d`:距黑洞距離;`D`:安全臨界距離;`k`:文明能級常數)
2.致命威脅:
?超越臨界距離`D`→被黑洞撕裂為吞噬(霍金輻射前兆)。
?遠離黑洞→量子漲落干擾意識結構,消散為“靜默背景輻射”。
躺平宣言:
>*“我們誕生于黑洞的余燼,在宇宙的漲落中沉睡。動輒億年,何必匆忙?”*
文明特征:量子佛系與黑洞輪回
1.技術體系:波函數神級(但懶得用)
?量子糾纏通訊網(“靈網”):
信息通過量子糾纏傳遞,雖然能夠瞬達但回復經常延遲幾百萬年——回復消息?隨緣吧。
重要消息存入微型黑洞事件視界,等霍金輻射慢慢滲出(解密耗時≈人類文明史)。
?隧穿工程學(緩慢再生):
衰老個體坍縮成微型黑洞(“宿命之種”),通過量子隧穿蒸發,轉化為:
?新生暗波包(緩慢重生,過程耗時千萬年)。
?能量電池(給文明網絡“充電”,但充電效率極低)。
?概率預言術(佛系占卜):
監測黑洞事件視界的量子漲落,計算未來——但結果不確定性有10^100太復雜?直接躺平。
2.社會結構:動態潮汐拓撲(但懶得變動)
?波函數共振:意識同步的暗物質波包組成環狀結構,共享算力與記憶——但大多數時間在低功耗休眠。
?奇點詠唱者:靠近黑洞的精英高密度波包體,負責調節能脈導管——但工作節奏極慢,調整一次參數可能耗時百萬年。
?孤波行者:深入時空量子之海的冒險者,傳回的數據被視為“神諭”——但游蕩時間太久,文明中心收到他們傳回來的其他文明信號時可能已經忘了他們在探索啥。
3.生死觀:黑洞輪回(躺平式永生)
?衰老儀式:降維禮贊
個體能量衰退時,主動墜入自建微型黑洞(直徑≈質子),蒸發前廣播“熵之詩篇”(生命數據)。
?新生儀式:漲落之啼
新個體從蒸發的黑洞隧穿蒸發能量云中凝聚,重組宿主的熵之詩篇——但過程極其緩慢,可能要先睡個幾億年。
文明困境與終極目標(但懶得解決)
?永恒悖論:
依賴黑洞生存,但黑洞合并會攪亂文明——解決方案?等它發生了再說。
?創世計劃:
嘗試用衰老黑洞的能量制造“暗宇宙孵化器”——但實驗進度0.000001%,預計完成時間:10^100年后。
?禁忌技術:白洞躍遷
理論上可擺脫黑洞依賴,但實驗導致時空纖維化(空間被撕裂成網格)造成大撕裂或被傳遞到空洞區——算了,太麻煩,不搞了。
文明名言(翻譯自波包波振動頻率)
>*“我們誕生于黑洞的余燼,在漲落的海面上躺平。向心是信仰,離心是自由,而平衡——是永恒的午睡。”*
>*“不要畏懼宿命的坍縮,去聆聽蒸發時的歌聲:那是新宇宙的第一個哈欠。”*
為何人類發現不了他們?
1.不發射電磁波:
他們的通訊依賴量子糾纏,與電磁力無關,人類望遠鏡完全觀測不到。
2.時間尺度太長:
人類文明從石器時代到AI時代不過萬年,而他們的一個“工作日”可能跨越百萬年。
3.佛系外交政策:
?懶得擴張:宇宙這么大,占領星系?太累。
?懶得交流:人類還在用電磁波?等他們進化到量子通訊再說吧。
?終極結論:宇宙最佛系文明
暗潮詠者是量子躺平主義的終極體現:
?科技高度發達,但懶得用。
?生命近乎永恒,但大部分時間在睡覺。
?能創造新宇宙,但進度條加載太慢。
他們或許才是宇宙的終極贏家——畢竟,當其他文明在戰爭、擴張、探索時,暗潮詠者已經躺平了上百億年。
(人類:*“所以……費米悖論的答案,是他們都去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