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懷疑
- 三體:葉文潔是我老婆?
- 龍之宮
- 2317字
- 2025-08-02 08:06:37
警員非常嚴厲地教育兩人下不為例。
楊衛寧卻說道:“義氣當先,都是為了為朋友復仇,再危險也不怕。”
趙兵也立刻點頭,說道:“只要搗毀了犯罪團伙,一切都是值得的。”
警方無可奈何,對兩人進行了教育之后,就放他們離開。畢竟他們花自己的錢釣魚執法,是為民除害。
“走,去找報社曝光。”楊衛寧說道。
“就這么直接去?”
“我們只是讓報社知道惡性的連環綁架案告破,記者會自己來找我們采訪,了解細節。”楊衛寧說道。
“那我們不用親自去,我有個戰友就是報社的,我讓他說一聲就行了。”趙兵說道。
“行啊。”
記者需要大新聞,聽到連環綁架案高破,立刻就去調查。
竟然有人花費十萬元,只為抓賊。
《震驚,東北老板豪擲十萬,只為好友復仇》。
葉文潔也是看了新聞報道之后才知道這幾天丈夫去抓壞人了,花費了十萬塊瓦解了一個連續綁架六人的犯罪團伙。
有錢還講義氣?這樣的人哪里去找啊?簡直就是絕世好男人。
葉文潔聽很多陌生人都在說楊衛寧的好話。
“報紙上是不是你?”
“是我。”楊衛寧接受記者采訪,還拍照刊登了,怎么可能有假呢?
“太危險了,劫匪有槍。”
“確實危險,不過我只是負責報警,最危險的部分是趙兵完成的。他比我危險,我最多就是出了十萬塊錢。”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葉文潔問道:“你朋友什么時候被綁架的?”
完全就是無中生友,但為了讓故事更加可信,他還是完善了故事背景,這朋友是東北的,拿錢來北平做生意,最后被坑了。
“你怎么確定是這個團伙干的?”
“我不確定,但他們也是罪犯,既然調查到了,肯定不能袖手旁觀,所以和趙兵合作搗毀了這個犯罪窩點。”楊衛寧表示如果罪犯沒有交代朋友的案件,就可能是另一伙人干的。
反正也沒辦法求證。
聽到丈夫如此有正義感,葉文潔有些恍惚,說道:“當初你救我,不只是出于對我的感情,也是出于你的正義感。”
好感度77/99,提升兩點好感度。
“當時沒想那么多,聽到你遇到了麻煩,就立刻來接你了。”楊衛寧說道。
葉文潔說道:“或許正義之心和膽量大小沒有關系,我想起小時候讀到的故事。”
“什么故事?”
“說是戰國時期有個人很膽小,但自己的國家和領國打仗,他穿上盔甲,駕駛戰車去了戰場。左鄰右舍問:你膽子這么小,為什么還要上戰場?他說:膽小是我個人的缺點,但上戰場是我的責任。結果他上了戰場,直接被嚇死。”葉文潔說道:“小時候讀到的時候,覺得這個故事很傻,世界上怎么會有這樣矛盾的人呢?但現在我有點相信了,小心謹慎的人也會挺身而出。”
以前葉文潔以為丈夫就是膽小,謹小慎微,是因為丈夫在需要挺身而出的時候,他從沒有后退,不管是建設雷達基地,還是救自己,亦或現在為朋友報仇。
“當年卷入政治斗爭并沒什么價值,還不如修建雷達基地來得腳踏實地。”葉文潔也是漸漸理解了丈夫。
楊衛寧則想還要增加三點的好感度,真的太難了。
過了兩天,葉文潔拿了一打外國書籍回家。
楊衛寧立刻上去接過來,問道:“怎么拿了這么多書?”
“學校的課題,說是要研究閃電球,讓我們物理系的老師都教一份論文。”
楊衛寧心想不會是穆老安排的工作吧?
系統有什么新技術都是由穆老安排的,不管是設計圖,還是新技術。
之前的單兵生物飛行載具就是穆老牽頭研究,后來也拿去和國外研究機構分享。結果老外對國內科學家封鎖,根本不分享成果。
人教人百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希望他們能意識到帝國亡我之心不死,這不是口號,而是因為帝國內部矛盾,必須轉移出去。
現在又開始研究閃電球。
楊衛寧心想如果是另一本小說的話,球形閃電是一種巨形粒子。人類就是生活在巨型粒子夾縫中的微觀生命體,還不如魔眼文明。
當然這是另一本小說的情節,在《三體》世界閃電球可能只是一種物質形態,就和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一樣。
大家也不知道閃電球到底是什么,只能先查資料。
葉文潔從大學圖書館里借來了國外的研究成果,因為是小眾研究,書都沒有翻譯。
好在葉文潔是學霸,有足夠的耐心研究這些無聊的外語文獻。
楊衛寧也過幫忙。
“觀察到閃電球的現象太少。”葉文潔說道:“沒有觀察到現象,人類也是無可奈何。”
科學家不是神仙,沒有現象是不可能進行研究的。
而要發現新的現象,就需要資源的流動。把不同的物質集中到一起,產生反應,才會有更多的現象出現,才能進行研究。
很多科學發現都是意外,而不是按照計劃發展的。
萬有引力公式也是通過星球的軌道和炮彈的軌道數據計算出來的,都是發現現象,然后記錄,再通過數學工具推導數據之間的關系,得出公式。
所以需要現象,記錄數據,借用數學,推導公式,完成定律。
觀察現象、記錄數據就需要漫長的時間,還需要運氣。后發文明的優勢就是可以直接使用先發文明累積的科學知識。
葉文潔面對從來沒有見過的閃電球,只能從前輩的研究里摘選一些內容,再增加一些自己的推論。
楊衛寧也不知道閃電球是個什么東西,以后閃閃多次使用的話,或許能收集足夠的數據。當然也可能會召喚來大神文明,毀滅地球。
沒人知道是人類先研究完閃電球,還是大神文明先毀滅地球。
不過研究還是要研究的。
“人類探索的領域太有限了。”楊衛寧感覺自己穿越之后,就總是聽到這樣的感慨,自己也經常會這么說。
或許是因為地球的物理科學已經摸索到了探索的邊界。
有人說學問就像一個圓圈,圓圈內的知識是已經掌握的,而圓圈外的是未知。圓圈越大,掌握的知識越多,接觸的未知也越多。
“是啊,時間的不對稱性和空間的不對稱性一直困擾著我們。”
時間不對稱性,就是物理規則不是一層不變的。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的物理規則,和宇宙發展到現在的物理規則不一樣,就像幼兒和成年人的變化。
空間不對稱性,就是在地球適用的物理規則,到了宇宙另一端,就不一定適用。
突然葉文潔看向楊衛寧,問道:“你恢復記憶了?”
“沒有啊。”
“那你怎么又能理解物理學了?”葉文潔認真地盯著丈夫,擔心丈夫記得一切,包括自己切斷繩子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