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暖身心守護系列:慢慢變美+噓寒問暖(套裝共2冊)
- 佟彤 柴海強 李春芳
- 1438字
- 2025-06-13 15:36:04
1、你不是老了,你是虛了
一提到虛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或身體不好容易生病的人。但現在不少年輕人也覺得自己很“虛”,上班一天感覺身體被掏空,這就是虛弱的真實寫照。
不少人會問:“吃什么藥,才能趕緊把虛弱的身體補上去?”
事實上,虛弱是不可能被完全糾正的,也沒必要徹底糾正,因為虛是生物進化到人類這個最高級的動物時獨有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就是會越變越虛。只有充分了解這一點,我們才能選擇正確的補益方式、正確對待躲不過去的虛。
要了解這個,我們先搞清楚什么是虛。通俗來講,就是身體不像以前那么強壯了,精力、體力都下降了,但在這種狀況下仍舊可以活很多年,人類就是這樣帶虛生存的。想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來看看在進化上比人類低一些的動植物。
先來看看動物,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魚類,在一個季節集體洄游到一個海域,產卵后紛紛死去。再來看看植物,比如竹子,竹子什么時候死亡呢?答案是在開花之后。像產卵,開花就是生物的生殖活動,類似人類生孩子。但魚類、竹子等動植物,在“生了孩子”之后壽命就終止了。也就是說,對有些低等生物來說,當它們完成生殖任務之后,生命就戛然而止了。
生殖一般都發生在生命的壯年,是體力最好的狀態下才有的功能,但對有些低等生物來說,它們恰恰就是在體力狀態最好的時候死亡的,都沒來得及經歷虛弱的過程,生命就戛然而止了。
我們再來看看人類。當生物進化到人類之后,這種情況就徹底改變了。醫學一般認為人類的生育年齡截至四十六歲左右(女性),但現在很多人都能活到七八十歲,從生育完成到最后死亡,還有幾乎一半時間,這段時間就是衰老的過程,在這期間人的體力和精力都不及年輕時那么好了,體質變虛了。
但恰恰是憑借這個虛,人類把能量細水長流地用著,以虛的方式換來了壽命的延長,通過帶虛生存,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從進化的角度看,體質虛其實是高等動物的生命智慧,并非全是病態。
中國民俗中有四大不靠譜——倒春寒、秋暖、老健、君寵,其中一個就說到了虛。什么意思呢?春天會有倒春寒,但倒春寒不會影響邁進夏天的步伐,所以春天就是冷,也沒幾天。秋天之后是冬天,天氣變冷是自然規律,偶爾暖和不可信。向來伴君如伴虎,皇帝連自己的兒子都能殺,他對你的寵愛怎么能當真?其中的“老健”,意思是到了老年,虛弱是正常的,也應該虛弱,如果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和年輕人一樣健康,反倒不正常,因為這樣會提前消耗能量,縮短壽命。
因此,人變虛是進化的結果,任何人都得遵循這個規律。在進化規律的基礎上,現在我們更容易虛,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有二:其一,科技發展了,我們的很多體力勞作都被機器代替了,開車、坐電梯讓我們失去了運動的機會,身體因為缺少運動更容易變虛;其二,也是因為科學發展,生活多了各種可能,人的欲望隨著生活中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加,欲望帶給我們的首先是誘惑,其次是壓力,壓力是最容易把人壓虛的。所以,一方面,我們應該補充相應的營養;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自己身體的循環代謝能力,把身體調理到一個平衡、舒適的狀態,來應對不可避免的虛損。
所謂“no作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換在虛上也同樣,不作就不會虛,但可惜的是,我們提倡“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等口號,其實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作”,它們在推動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把注定要虛的我們加快掏空了。
面對這樣慢慢變虛的自然規律,現在人的養生根本是對付虛損,而不是徹底改變虛損,因為這是很難的,畢竟虛損是自然規律、必然趨勢,但我們可以在虛損的大趨勢中實現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