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送別
- 重生知青年代,耕田種地
- 午夜由民
- 2242字
- 2025-07-30 10:41:54
第二天一大早。
晴了幾日的天空,突然陰沉起來。
大家一起送林曉梅來到村口。
此時她已換上了嶄新的狼皮帽。可能白汀澈有所交代,林曉梅見到江流只是點了下頭,并沒有多說什么。
陸續跟大家道別后,林曉梅囑咐了眾人以后有空一定到她那里做客。
大隊的馬車很快便出現。林曉梅收好胡同生遞過來的干糧,連同顧蕓給的水煮蛋,一起放進挎在肩上的帆布包。
心情很是復雜,林曉梅不再說話,只是依次看了眾人一眼。背上大了一圈的包袱,輕松一躍就跳上了馬車。
馬兒拉著一車的人,慢慢地遠去。
車上朝后坐的林曉梅,久久地看著送別的人群。
直到一處拐角之后,消失了她的身影。
吹著冷風,眾人發現陸行舟在不覺間已經淚流滿面。雖然都覺得他太過激動,卻也能夠理解。
抬起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淚痕,陸行舟禁不住內心的哀傷,忽然吟起詩來: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即使在這兩天時間里,顧蕓自己也對林曉梅的豪爽頗為欣賞,但此刻還是不喜歡陸行舟的反應太過夸張。
同樣抹了一下眼睛,顧蕓反駁道:
“哪來的萬里,只不過山路難走不好逾越。要不然僅僅是幾座山的距離,變成猴子也就半天功夫而已。”
“嘿!你倒是變給我看啊——”
“你現在不就跟猴子一樣嗎?”
……
江流趕緊站出來聲援兄弟:
“山阻水隔便是萬里。時間本身就是距離。如果久不往來,咫尺也是天涯。”
“還得是人家江流,明白事理。能夠體會文人騷客的曲折心意,不像某些人……”
沒等陸行舟把話說完,他就被嚇得趕緊往前竄了出去。顧蕓已經不打算講道理,一邊喊著:
“某要打死你這個騷人!”
一邊緊緊地追著陸行舟,不停地揮舞拳頭。
就這樣,兩人逐漸跑遠了。
好在冬日早晨沒有太多的觀眾,不然怕是免不了一場不小的騷動。
走到半路,胡同生也拐向了別處。
剩下的二人便默默地回了自己家。
過了一會兒,正盤算著今天可以干些什么的江流,忽然迎來了白汀澈的蒞臨。
只見她手里捧著一包用舊報紙裹著的什么東西,走進屋內便把它放到桌上。坐下來后,笑嘻嘻地問道:
“你猜這是什么?”
江流不想破壞生活里的小情趣,便搖著頭回答:
“不知道。你要送我什么東西嗎?”
聽到江流這樣說,白汀澈的笑容立刻變得尷尬起來。心想,自己好像真的沒有正經送過什么禮物給他。
但很快的轉念一想之后,恢復了理直氣壯的樣子,說道:
“我那么辛苦地教授外語,讓你每天都能汲取知識的養分。
那些已是無價之寶!
你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是是,師父對我真是太好了。
是我不知道滿足,是我太貪心……”
江流順著她的話隨意敷衍了幾句。
白汀澈到底還是不好意思,不再說話。連續地解開兩層報紙,展開后露出的竟是難得一見的松子。
雖是本地的特產,但畢竟采集不易,眼前的這一包想必也是花了不少的功夫。
“這是林曉梅特意留給你的。怕我和顧蕓心里不舒服,她還特別跟我們道歉。
說是這次只夠一個人的份,以后肯定給我們補償更多。”
江流聽了白汀澈的解釋,心里明白林曉梅應該是猜到了那些臘貨是自己的饋贈,所以才拿出這些松子作為回禮。
不管這些東西在價值上的多寡,它們全都是朋友互相之間的拳拳心意。就算他一人獨享了這份禮物,江流也感覺心安理得。
只是當目光從松子回到白汀澈臉上時,江流發現她正睜大了雙眼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隨即啞然一笑,接著說道:
“我不是很喜歡吃松子。你拿回去吧,別忘了分些給顧蕓。”
也不管他說的是不是真心話。白汀澈一邊喜滋滋地將這些攤開的松子重新打包,一邊裝出嫌棄地樣子對著江流吐槽:
“還用得著你說……”
看到江流表現還算良好,白汀澈決定接下來要好好地獎勵他一遭。于是說道:
“為師被你尊師重道的精神深深打動,準備繼續指導你領略俄文的精妙。你說好不好?”
江流止不住地微笑。
“徒弟遵命……”
時間飛逝。
很快就到了傍晚。
此時屋外正紛紛揚揚地飄灑著雪花。
江流找來自己的狼皮大氅,給白汀澈披上。幫忙抱著東西,送她回了家。
回來之后,江流望著眼前沙沙落下的鵝毛大雪。心里想著,此時的林曉梅應該早已到家了吧……
這場大雪便一連下了兩天。
雪停之后,隊里傳來消息。
在這12月的最后一天,冬捕馬上就要進行。
其他人都跑去看熱鬧,江流卻早對河里的魚如數家珍,甚至吃得有點膩歪了。
平時也控制著沒釣太多,應該不會影響到冬捕的收獲。
暮色漸起。
有人提前從熱鬧的現場離開。
正是白汀澈,邁著長腿便興沖沖地往江流家里跑。
她的一張小臉,在河邊被凍得好像染上了胭脂。一進門就嘰嘰喳喳個不停,心情激動地向江流分享。
江流一邊微笑傾聽,一邊給她倒上熱茶。
心里面,對于冬捕的場面是如何的壯大,或者大魚出網時人群又是如何的歡聲雷動,并不是很關心。
他只關注到了兩個信息。
一是這次的漁獲,剛來沒多久的新知青沒有資格參與瓜分。連同上交任務豬之后剩下的那兩頭年豬,也是如此。
分配要幾天之后才能進行,除了各自帶回家的份額以外,還留下了一部分用來操辦所謂的豐收大會。
這或許是以前村宴風氣的遺存。
新知青就只能指著這一頓了,多少能夠沾點兒好處。想要跟本地社員或者老知青一樣的待遇,恐怕還得一年之后。
二是經由趙支書協調,請來了縣文藝宣傳隊。緊跟宴席之后,便是好戲連臺。
松樹嶺生產大隊的眾人,辛勤勞動了一整年之后,大都已是疲憊不堪。
宴會加演出,兩者將在一天之內,從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給人們那貧弱的肉體、干涸的靈魂,全部給予滋養的甘霖。
讓他們稍稍喘上一口氣,恢復一點生機,以備來年更好地竭心盡力。
這樣的安排,在江流看來不僅科學有效,甚至可以說是,契合人情義理。以至于心里莫名其妙地產生一種懷疑,這件事的背后或許還有林衛東的手筆。
但實情到底如何,實在與他無關。
過幾日,那時已是公歷的新年。
以這種方式送別過往,倒也令人感覺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