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知青
- 重生知青年代,耕田種地
- 午夜由民
- 2138字
- 2025-06-25 09:23:43
“剛才經過的地方叫河灣村。
再拐個彎,就能看到松樹嶺了。
到了村口,首先是磨坊。
以后發到你們手里的糧食,都需要來這里加工一下。
往里走就是曬谷場和大隊部。
村民的房子就散落在周圍,當中最氣派的還得是趙支書家的磚瓦房。
你們看到一眼就能認得出來。
再往北,就是知青住的地方了。”
江流六人專心聽著李叔不緊不慢的聲音。
抬頭一看,剛才說的磨坊已經到了跟前。
于是李叔把馬鞭一甩。
如倦鳥歸巢般,沖過曬谷場,趕到大隊部。
把知青交到趙支書手里,轉身就回了家。
趙支書在大隊部的會議室里,接見了江流一行六人。
趙支書首先對積極參加上山下鄉運動的知識青年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并對知青們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過程當中,將取得的進步,寄予殷切的期盼。
江流六人紛紛表示,絕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囑托。
此次歡迎儀式在趙支書的主持之下,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寒暄完畢,趙支書便領著知青朝住處走去。
“你們這次能夠被安排到這里,毫不客氣地講,是撞了大運的。
以后有機會可以出去打聽打聽,我們松樹嶺生產大隊是遠近聞名的富裕。
從來沒餓死過人。
而且,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秋收剛過,倉庫里的糧食堆得滿滿當當。等安頓下來,我讓人把一整年的安置糧都給你們發了。
往常可不能這么爽快!”
趙支書一邊說,一邊表現出對這些踩了狗屎運的知青的羨慕。
然后回頭看了一眼,確認知青們都露出喜出望外的神情。
趙支書緊接著揮了揮手中的大棒:
“這些糧食是國家對知青的照顧,可也只有這一次。
往后,你們要靠著掙工分,才能在村里分糧食。
有多少工分,就有多少糧食。
如果偷奸耍滑,工分不夠,可就要挨餓了。
你們想清楚啰!”
趙支書語重心長地說道。
眾人紛紛擺出一臉受教的表情。
說話間,江流等人已經看到不遠處的知青大院。
剛被點燃的心瞬間涼了半截。
趙支書看著那破敗的院落和缺磚少瓦的房屋,臉上也有點掛不住。說道:
“這處院子是老房子改造過來的。
時間一長,也經受不住北風這么呼呼地吹。
看起來是有點老舊。
不過你們放心,隊里已經向上面申請了物資和款項。
就等著批復了!”
趙支書拍著胸脯作了保證。
胡同生疑惑道:
“村里不是挺富裕的嗎?
怎么沒幫著修一下?”
趙支書板起了臉,鄭重地說道:
“知青安置是國家政策,我們地方上怎么能隨便插手?”
說完便走進了院子。大聲喊起來:
“小楊——,小孫——”
“誒誒,支書我在呢!”
一個男知青從屋子里沖了出來。
“小楊你過來。
這是新來的知青同志。
你幫他們安排一下住的地方,介紹介紹情況。
回頭我讓人把糧食送過來。”
趙支書說完就要走。
“支書,這有六個人。
我怎么安排啊?”
趙支書沒回頭。
揮了揮手,走得更快了。
“這老東西——”
小楊突然意識到還有別人在場,于是連忙笑道:
“歡迎歡迎,可算來新人了。
這松樹嶺可是個好地方!”
眾人看著眼前殘破的知青大院。
一臉的狐疑。
小楊假裝沒看到他們的表情。接著說道:
“我叫楊立新。
除了我,整個松樹嶺生產大隊,還有兩個男知青,三個女知青。
先把行李放下吧。
我帶你們看看住的地方。”
說著就給新來的知青當起了導游。
“這里就三間屋子,兩邊大中間小。
原本男知青住西邊,女知青住東邊。小屋子用來開會學習,放點雜物。
后來東屋實在破得不行,夜里漏風。
女知青就搬到了中間,盤上火炕住了下來。
兩個人也正合適。
哦,她們是劉淑芳和馬春玲。
住在西屋的除了我,還有孫向陽。”
陸行舟立刻發現了問題:
“誒,不對啊。
還有一男一女兩個知青呢?”
“哦,他們不住這兒。”
“那在什么地方?”
“他們自己建了房子。就在知青大院后面一點兒的地方,西北方向。”
“還能自己建房子?”
“除了自己建,還能租村民的房子呢。
但最好不要。
呃~我也是聽說的。
總之很麻煩。還不如住集體宿舍,至少安全。”
眾人若有所思。胡同生好奇道:
“那你們怎么沒蓋?”
“這個……也不瞞著掖著。
老知青大部分都在想方設法回城。
這兩天休息,我今天還算是回來得早,剩下的那三個你看有誰回來了?
肯定還在外面活動。
而且建房子要花不少錢,離開后只能留給大隊,所以都不愿意花這筆冤枉錢。
只能這么湊合著。”
“你的意思是,還有人并不急著離開?”
江流注意到了這不同尋常的情況。
“嘿嘿~以后你就知道了。
對了,建房的事情你們可以直接找趙支書。
當然,也可以問問林衛東和周慧敏。他們剛好是男女知青隊長。
能說的我都說了。
你們先休息。
等人回來全了,再商量怎么住吧。”
楊立新說完就出去了。
江流六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院子屋子里里外外地逛起來。
最后又在院里聚齊,開起了交流會。
“西屋亂得跟個狗窩似的。
這窗戶門板看著就漏風!”
首先發言的是胡同生。
“這些人的心思已經不在這了。
再好的房子都會變得破敗。”
陸行舟直指問題的本質。
“亂的何止是屋子。
我看老知青之間的關系也挺復雜。”
葉逸山作進一步的拓展。
“哪里又能真的清凈呢?
借用你們廣東人的一句老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既然逃不開,不如安安心心地把日子過下去。”
江流最后安慰道。
葉逸山疑惑:
“我們那有這種說法嗎?”
“沒有嗎?”
“有嗎?”
……
顧蕓及時制止了兩個幼稚男青年的胡鬧。說道:
“你們那邊好歹能住得下。
我和小白要跟另外兩個人擠那么小的一間屋子。
阿拉一想到那個場面,腦殼子都要爆炸咧!”
“嗯。小顧同志和小白同志的情況確實比較嚴峻。”
江流也覺得,肯定不能這樣住下去。
白汀澈忽然說道:
“我不叫小白,我叫白汀澈。”
江流正色道:
“好的,白汀澈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