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色彩的估值
- 重生紐約1927
- 萬般皆滋味
- 2018字
- 2025-08-22 12:01:00
霧氣濃重,紐約公共圖書館的石獅鬃毛結了一層霜。肖恩大步踏上臺階,呼出的白氣瞬間被寒風吹散。昨晚那失真刺眼的色彩海洋,還在他腦子里揮之不去。
推開沉重的青銅大門,溫暖空氣裹著舊皮革和油墨的味道涌來。他站在門廳,摘帽的功夫,鞋底融化的雪水已在大理石地上洇開了一圈水漬。
科技區位于三樓的北翼,肖恩快步跨上螺旋樓梯。小羊皮手套握住欄桿的瞬間,留下了冰冷的觸感。
指尖在B區第三排書架間游移,《聲學原理》、《電影放映技術》、《光學工程手冊》……最終肖恩的手停在了一本蒙塵的厚重書本上。《光學進展:1900-1925》。
抽出書時,淡淡的樟腦味撲鼻而來。書頁泛黃,一張黑白照片映入眼簾。
照片上一個頭發蓬亂、戴著圓框眼鏡的男人站在堆滿儀器的實驗室里,身后的黑板寫滿了復雜的公式。
照片下的說明寫著:“埃里希·赫爾曼教授,1922年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肖恩心跳開始加快。他快速翻到“彩色影像技術”章節,找到了赫爾曼關于三色帶工藝的論文摘要。
那些微分方程和光學函數在他眼前跳動,前世的知識如潮水般涌回腦海。
色彩分離是關鍵...”他喃喃自語,整個世界的嘈雜仿佛都被屏蔽了。
“通過三色濾光片分別記錄紅、綠、藍三原色信息,再通過疊加重現自然色彩...”
字里行間,赫爾曼教授用嚴謹的筆觸勾勒出了彩色電影的雛形。
他的指尖能感受到紙張上微微凸起的鉛字痕跡,那些專業術語在他眼中突然變得無比鮮活。
遠處閱覽區傳來了翻閱資料的沙沙聲,偶爾夾雜著筆尖在紙上書寫的細微聲響。
全神貫注地盯著那些復雜的公式和示意圖,前世學過的光學知識如拼圖般在腦海中逐漸完整。
“紅、綠、藍...”他輕聲重復著這三個詞,仿佛在吟誦某種神秘的咒語。
肖恩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銀幕上絢麗的色彩,不再是現在二色帶技術那種失真的色調,而是真正還原自然的瑰麗光譜。
他的腦海中開始構思如何將這個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技術。
“先生,您需要幫助嗎?”圖書管理員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肖恩抬頭,看到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女子站在面前。“是的,我想了解更多關于赫爾曼教授的信息,特別是他1923年之后的情況。”
管理員的表情微妙地變化了一下。“您是說...那個實驗室爆炸事故?”
“爆炸?”肖恩皺起了眉頭。
“1923年11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實驗室發生了一次嚴重爆炸。”
她下意識地推了推眼鏡,“赫爾曼教授隨后就被列為了失蹤人員,官方最終宣布他已經死亡,但……”
她遲疑了片刻,聲音壓得更低“一直有種傳言,說他的尸體從未找到。”
肖恩感到一陣寒意爬上脊背。“他有沒有學生或親人?”
管理員神情中流露出一絲謹慎。目光掃過空無一人的走廊,才繼續近乎耳語似的說道。
“赫爾曼有個得意門生,萊因哈特·克勞澤。事故后他也消失了,有人說他去了亞洲,也有人說他來了美國,但...”她聳聳肩,“具體誰也不知道,這些應該都是傳言。”
肖恩謝過管理員,繼續查閱資料直到圖書館關門。當他走出大門時,天色已暗,街燈在寒風中搖曳。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海中成形,他要找到萊因哈特·克勞澤,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搶在特藝色之前,不惜一切代價開發出真正的三色帶彩色電影技術。
這樣在兩年后,他才能手握足夠的籌碼,去面對未來那場注定到來的風暴。
接下來的兩周,肖恩開始了近乎瘋狂的實驗室籌備工作。
東海岸聯合的貨運主管是個臉頰凹陷的老兵,左眼裝著玻璃義眼,看人時總帶著審視的意味。
當他將12號倉庫的鑰匙交給肖恩時,鑰匙齒槽上還沾著鐵銹和鹽粒。
倉庫比肖恩想象的更完美。挑高的鋼架結構讓陽光從鋸齒狀天窗傾瀉而下,在水泥地面上切割出明暗相間的光柵。
每當貨輪鳴笛經過東河,整個空間就會共振出低沉的轟鳴,像是某種巨型放映機開始運轉的前奏。
為了實驗室的保溫與密閉性,肖恩親自監督工人們用瀝青和麻絮填充著倉庫的每一條縫隙。墻面涂上了特制的隔音灰漿,雙層玻璃窗的夾層中注入了甘油。
這是他從赫爾曼筆記中學到的方法,能有效阻隔溫度變化對光學儀器的干擾。
完工后的實驗室像個精密的手術室,連空氣都經過活性炭過濾,確保沒有一粒灰塵會破壞未來的色彩實驗。
柯達被邊緣化的工程師馬庫斯·萊爾德,帶來了兩箱貼著“感光材料-報廢“標簽的貨物。
“這些是1924年試驗批次的三色乳劑。”他說話時不斷舔著干裂的嘴唇,指甲縫里嵌著顯影液留下的黑色痕跡,“能捕捉90%的可見光譜,但那幫官僚說成本太高。”
肖恩打開箱子,里面整齊排列著十二卷未切割的三色分離底片,邊緣印著“H.S.原型Ⅲ”的鋼印。
最底下還藏著一本手寫筆記,扉頁上用德文潦草地寫著:“當色彩達到完美平衡時,銀幕將比現實更真實。D.v.B, 1924.8.25”。
特藝色(Technicolor)的幾個前技術工程師也陸續到來。其中有個叫莉娜·沃伊特的德國女人,右耳戴著銅制助聽器,她改裝的兩臺貝爾豪斯放映機可以精確到1/24幀的同步誤差。
“色彩就是時間,”她在調試間歇對肖恩說,助聽器在燭光下泛著紅銅色,“差千分之一秒,玫瑰紅就會變成血紅色。”
與此同時,沃爾克三兄弟根據肖恩的指令也開始了他們的搜尋。通過海關的關系,開始篩查從1923年歐洲入境美國的記錄。
目標只有一個:把那個消失的萊因哈特·克勞澤,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