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再使東吳
- 三國:從逃出曹營開始
- 雪客棲寒
- 2005字
- 2025-07-07 01:30:00
周逸的言論很快得到證實。
八月廿六日,按照規矩,是劉封帶著新娘子回門的日子,兩邊親家都在同一座城中,回門這事兒就更加簡單了。
這一次,大家都學乖了,宴席上一杯酒都沒喝,劉封與郭照一起,拜過岳父大人,這事兒也就算過去了。
當天下午,北城傳來消息,曹操的大軍到了。
仿佛是一片巨大的烏云,遮蔽了北邊的天空,烏云下,是旌旗如林,甲光照日的黑衣大軍,烏央烏央的,鋪開陣勢,少說五六萬人。
實際情況遠遠不止這些,隨著曹操大軍逐漸由北向西鋪開。到了夜里,從城頭上看去,自東北至西南,聯營百十里,燈火通明,沒有十萬大軍,是擺不出這樣的營壘的。
城頭上,秋風乍起,吹得角樓上的旗幟獵獵作響。
城外關羽那五千人的營盤,早在曹軍劫營的第二天,就被撤進了城里,關羽本人此時也與眾人一起站在城頭上。
劉備臉上帶著愁容,定定的看著曹營燈火出神,過了好久才回頭問道,“文直,你先前在許都數年,也曾隨曹操北征烏桓,曹軍的虛實,你肯定比我們清楚的多。你說,今日這城外,大概有可戰之人?”
周逸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但腦海中還是有些記憶的,面對劉備提問,也能做到侃侃而談,“我離開許都之前,曹丞相就已經為南征之事準備許久,從日常的文移中,也能大概知道大軍部署情況。”
“首先,曹軍此次南下,東西一共調集了二十二萬大軍,從東到西,廣陵、合淝、汝南皆有兩萬以上的大軍駐扎,因此曹操麾下不會超過十六萬人。”
“先前在博望坡、魚梁洲兩場大火,少說能讓曹軍減員一萬。不過,蔡瑁投降后,駐扎在襄陽的荊州水軍和馬步軍肯定也都隨之投降,加上這些人,此時曹操手下可用人馬,約有二十萬。”
聞聽此言,關羽等人也都面帶憂色,這種巨大的兵力差距,能將任何計謀輕松碾壓,再加上曹操本人足智多謀,麾下猛將如云,守住江陵城簡直比登天還難。
眼見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劉備不得不站出來了,“再給江東去信,將此間消息告知孫權,就說曹軍五十萬大軍圍困江陵,此時是北上襲取合淝與廣陵的絕佳機會。”
關羽沉聲道:“事情緊急,尋常信使,恐怕難以說動孫權。”
劉備微微頷首,巡視一圈,目光最終落在徐庶身上,“元直,煩請你跑這一趟,務必勸動孫將軍,為江陵爭取一線生機。”
徐庶拱手應命,當夜就輕裝出城去了。
......
丹徒縣,此時號稱京城(后世鎮江市京口區),擊敗黃祖之后,孫權下令將治所從吳郡遷到這里,此時殿宇尚未修筑完成。
前日魯肅剛剛將出使荊州的消息帶回,后腳曹操的信使就到了。
“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短短三十個字,言語中卻明顯帶著一股威脅的意思,孫權看完,頓時心中不悅。
但也僅僅是不悅,八十萬大軍,就算是虛張聲勢,至少也有二三十萬人,區區江東六郡,豈是對手?
果不其然,當孫權將曹操的書信傳到群臣手中,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其中以長史張昭為首,文官中超過半數,都表達了投降曹操的意思。
對于戰局的分析也非常有道理,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以大漢丞相的身份帶兵出征,若是與之對抗,便是名不正,言不順。
而且曹操占領荊州之后,長江天險已經不足以為江東屏障。總之就是一句話,打肯定是打不過的,不如早點投降,名正言順,省的受苦。
魯肅作為堅定的主戰派,肯定是不同意投降的,否則之前也不會主動請纓,出使荊州了。
當天夜里,孫權私下召來魯肅,問起張昭等人建議投降之事。
“主公,我與張子布等人皆可投降曹操,唯獨主公不能降!”
“為何?”
魯肅長跪而起,言辭激烈,“若我等投降曹操,以我等在州郡的名望,出仕曹操,終究能做到一郡太守,可若是主公投降,曹操還會允許主公南面稱孤,獨據江南嗎?”
孫權點頭連連,“張子布等人深負眾望,倒是子敬之言,甚合我心。”
隨后,孫權又問起魯肅此次出使荊州所見所聞。
“劉豫州新拜一軍事,年紀尚未弱冠,卻見識深廣,操練軍士頗合兵法,我有幸受邀前往校場上見識一番,令我大為震驚,若是曹操遲遲不南下,江陵城就能訓練出足以自保的精銳!”
孫權不免訝異,“竟有此事?”
“若非親眼所見,我也不敢相信。”魯肅略帶笑意,“另外,諸葛子瑜之弟,號稱臥龍的孔明先生,如今也在劉豫州帳下。”
孫權幽幽一嘆,“荊州果然是寶地,人才輩出。可惜江東力有未逮,否則定要全取荊襄九郡。”
聞聽此言,魯肅心頭一顫,連忙以“唇亡齒寒”來勸諫自家主公。然后將先前與劉備商議的“圍魏救趙”的策略告知孫權。
“子敬以為,劉豫州此計如何?”
“可以一試!”魯肅正色道:“就算不是為了救荊州,此時也是北上的絕好機會。陳登已死,其余人皆不足慮,若能趁此保有江淮,則可窺視中原之地。”
聽到這里,孫權眼中閃著光,緊緊握著魯肅的雙手,語氣激動的說道:“天賜子敬與我,真乃我孫氏之大幸!”
話雖如此,孫權卻只是下令正軍備戰,卻遲遲沒有選定何人為都督,魯肅幾次請見,也都遭到拒絕。
就在魯肅急的焦頭爛額,一籌莫展的時候,徐庶到了。
“元直先生!”驛館中,魯肅匆匆前來拜訪,卻是令徐庶沒有想到。
“啊,子敬先生,久聞大名,今日幸得相見,不知夤夜前來,有何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