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巴丘湖
- 三國:從逃出曹營開始
- 雪客棲寒
- 2692字
- 2025-07-26 00:30:00
長江北岸。
趙儼終于如愿以償的占據了張飛的陣地。
此時此刻,他正帶著麾下的幾名將軍和都尉,站在江岸上的一處木制將臺上,望著那些逃往下游和對岸的船只。
一個時辰以前,趙儼接到哨騎稟報,襄陽水軍的前鋒已經與劉備水軍交戰,大有破竹之勢。
趙儼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擂鼓聚將,命令張遼、于禁、路招三人馬步兵齊出,進逼張飛大陣。
在水面戰況節節失利的情況下,張飛的陣型開始散亂起來,陣后已經有人開始往船上撤退。
見此情形,張遼等人顧不上什么弓弩手,刀盾兵。
大旗一指,所有人都圍了上去。
對于張遼來說,這一戰是為了全殲張飛所部,消滅劉備手下的有生力量;
對于路招來說,這一戰他要證明自己,不必張遼、于禁等人弱!
至于于禁,他的目的更加明確,生擒張飛,一雪前恥!
三人的奮勇爭先,奮不顧身,卻被張飛麾下的刀盾兵擋住了去路。
有拒馬在前,騎兵根本無法發揮出騎兵沖陣的氣勢,更何況張遼所部,還都是北地的輕騎兵。
再加上江岸上土地松軟,不適合騎兵沖鋒,張遼只好怏怏的撤回本陣。
路招也沒討到什么便宜,他麾下的步兵雖然精銳,卻沒有配備斧頭、鐵錘之類的重型武器,依靠長槍和戈矛,如何能擊破盾牌陣?
若不是于禁及時調來蹶張弩,恐怕很難在這短短的半個時辰之內撕開口子。
最終,張飛的刀盾兵和弓弩手丟下八九百具尸體后,放棄了陣地,逃到了船上。
此時,水面上的戰斗剛剛結束。
蔡瑁被劉備的最后一顆陶罐雷嚇唬住,沒有深追。
雙方就像是點到為止一樣,劉備讓出了陣地,蔡瑁也不再追擊。
等到趙儼接到消息,匆匆來到岸邊時,路招已經在派人打掃戰場了。
對于那些陣亡的敵我雙方的士兵,只能是挖個大坑,一塊埋了,以免引發疫病。
很快,襄陽水軍的戰船一一靠岸,蔡瑁帶著麾下將佐來到了趙儼面前。
“蔡將軍,辛苦了!”
蔡瑁笑著迎上前去,“都是為丞相效勞,何來辛苦之說?”
聽蔡瑁說起丞相,趙儼便緊跟著問道:“蔡將軍,丞相現在到哪里了?”
“丞相在上游四十里停泊!”
“那也就是半日水程。”趙儼捋著頜下短髯,微微頷首,旋即皺眉問道:“蔡將軍,先前丞相派人來報,說是軍中出現瘟疫,士卒染病者近半數,你可知是什么疫病?”
聞聽此言,張遼等人也都面露擔憂之色,紛紛走上前來,等著蔡瑁的回答。
“趙主簿,諸位將軍!”蔡瑁朝眾人抱拳,“在下來之前,丞相有言在先,此事乃是軍中機密,任何人不得泄露。”
“不過,諸位將軍都是丞相心腹,說給諸位聽聽倒也無妨!”
緊接著,蔡瑁便將目前水軍中的北方士卒染病的具體情況告訴了眾人。
“剛出洞庭湖時,尚未發現疫病;到了次日,便開始有人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
“與劉備在江面上交戰那天,軍中染病人數已達三萬之多,其中有數千人癥狀較為嚴重,水米不進!”
“到了昨日我出發之時,北軍已有半數染病,太中大夫賈詡等六七名文臣,也都臥床不起。”
聽到這話,眾人盡皆失色。
他們一路從云夢大澤中穿過,大雨過后,多次在沒過腳踝的泥水中行軍,卻沒有幾人染上疫病。
只有七八個染了風寒的,跟在大軍后面吃上幾副草藥,到今日也都見好了。
沒想到水軍靠著戰船行軍,卻出現了這等恐怖的瘟疫,實在是令人膽寒。
“蔡將軍,丞相無恙否?”
蔡瑁以手加額,“幸賴上天保佑,丞相并未染上疫病!”
眾人聞言,紛紛松了口氣。
若是曹操也染上了瘟疫,此次南征,恐怕就要到此為止了。
“既然如此,那就速速將此間消息報知丞相。”趙儼看向蔡瑁,“那就麻煩蔡將軍再跑一趟了。”
翌日上午,天陰沉沉的,西北風在江面上呼嘯,掀起一層層的大浪。
在蔡瑁的提議下,曹操將水軍戰船停泊在了烏林西南便,一個與長江聯通的小湖泊中。
此湖原本比洞庭湖還大,與青草湖,彭澤湖合稱三大澤。
湖泊西南與巴丘山相對,因此被當地人稱之為巴丘湖。
但隨著云夢澤的萎縮,巴丘湖也逐漸縮小,眼下只剩下洞庭湖五分之一大小,但也足夠停泊戰船之用了。
巴丘湖東北角緊挨著烏林,與其說是湖泊在烏林西南,不如說烏林是伸進巴丘湖的一座半島。
眼下水軍進駐巴丘湖,就可以從烏林從容登陸,然后攻取州陵,對南岸的劉備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當天下午,曹操率領水軍中還能行動的一種文武官員,在烏林從容登岸。
隨后來到趙儼寨中,擂鼓聚將,商議軍事。
大帳內依然人頭攢動。
曹操左手邊,依次立著荀攸、陳矯、趙儼、王粲、陳群、程昱、杜襲、袁渙、華歆、劉廙等一眾文官。
右手邊,則是許褚、曹純、徐晃、曹休、曹真、于禁、張遼、朱靈、路招等一眾武將。
至于水軍正副都督蔡瑁、張允二人,則被曹操派去整頓水軍戰船,操練北軍水上戰法去了。
軍議剛剛開始,曹操就對身受重傷的樂進表示了關心,并且當場給樂進加食邑三百戶!
曹操是虛封的始祖,在關內侯之下增添了幾級名號侯,也就是聽起來是個侯爵,但實際上并沒有食邑,更別說封國了。
此時曹操給樂進增加食邑,一方面是表彰其先鋒之功。
在場的不少人都知道,樂進的廣昌亭侯,就是靠著兩次先登之功得來的。
當年兗州之亂,曹操與廣陵太守張超,以及袁術麾下大將軍橋蕤交戰時,樂進兩次先登破城,勇冠三軍。
官渡之戰時,樂進為先鋒,斬殺袁紹麾下大將淳于瓊。
此后,樂進也曾多次以先鋒的身份斬將奪旗,立下大功。
然而這一次,樂進卻差點因為當這個先鋒,而丟了性命,到今天還沒有蘇醒。
曹操感念樂進先前立下的功勞,給他增加食邑,不僅是對勛臣的表彰,也是對后來者的勉勵。
緊接著,曹操又對張遼、路招此次破陣立功,分別做出了不同數額的財物獎賞。
至于于禁,曹操是既沒有獎賞,也沒有處罰,只是深深的看了一眼前者,看來是不打算當面挑明了。
“諸位,眼下我軍疫病盛行,半數士卒不能上陣!”
曹操語氣清冷,其中又透著一絲無奈,“眼下撤回江陵,休養生息,以待春日天暖,士卒痊愈,再做打算如何?”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荀攸的反對。
“丞相,眼下我軍尚有七八萬可戰之兵,而劉備已然是窮途末路,若是乘勝追擊,則旦夕可破之!此時豈能撤軍?”
緊接著,趙儼也出班拱手,附和荀攸的說法。
“丞相,荀軍師所言有理。我軍兵力占有,正當趁此破竹之勢,一舉剿滅劉備,平定荊襄!若是放棄這天賜良機,這幾個月的辛苦,豈不是功虧一簣?”
這時候,武將班中也有不少“主戰派”跟著附和,說著什么“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之類的場面話。
見士氣尚可用,曹操心中暗喜,表面上卻依舊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眼下江東周瑜的三萬水軍,說不定已經到了夏口,若是與劉備聯合,我軍能否一戰勝之?”
荀攸立刻接言,“丞相勿憂,雖然孫權不肯投降,卻可以利誘之。丞相可與其相約,剿滅劉備之后,平分荊州,孫權必然動搖!”
曹操微微頷首,“既如此,誰可為使?”
陳群出班應聲,“丞相,相府東曹之中有一從事,名為蔣干,字子翼,乃是九江郡人士,周瑜故鄉在廬江郡,二人有鄉誼,或可以蔣干為使!”
“子翼何在?”
“就在軍中!”
曹操面露喜色,“速速召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