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西陵縣
- 三國:從逃出曹營開始
- 雪客棲寒
- 3074字
- 2025-07-26 00:01:00
“曹操老賊,欺我太甚!”
盛怒之下,周瑜將那張寫著《登臺賦》的白紙扯得稀碎。
“來人!擂鼓聚將!”
帳前執戟郎剛要去傳令,卻被呂范一把拽住,“且慢!”
緊接著,呂范轉過身迎上周瑜幾乎噴火的目光,“大都督是準備助劉攻曹嗎?”
“我自去破曹,干劉備何事?”
呂范躬身拱手,“大都督不是要坐收漁利嗎?末將聽聞曹操已破江陵,劉備敗逃州陵縣,眼下曹操兵鋒正盛,我軍兵少,如何能與之匹敵?”
周瑜面色漲紅,顯然是還在為方才看到的那句賦文而生氣。
不過,生氣歸生氣,周瑜卻沒有因此喪失理智。
對于呂范提到的現實情況,周瑜也考慮到了。
他心里也在琢磨著,若是此時揮師西進,到底要不要和劉備結盟?
結盟之后,劉備會對自己言聽計從嗎?
再者,以孫劉兩家聯軍,能否擊敗士氣正旺的曹操?
破曹之后,自己還有沒有余力吞并荊州?
這些事,都是必須要考慮周全的。
想到這里,周瑜緩緩坐了下來,面色也逐漸平靜。
“子衡,你說的對,眼下還不到進軍的時機。”
呂范聞言松了口氣,繃緊的身子也放松下來,“大都督高見!”
沉吟片刻之后,周瑜附身撿起方才被自己扯碎的紙片,放在掌中觀察了許久。
“子衡,你放才說,這江陵紙是在江夏的工坊中制作的,是也不是?”
“沒錯!來往于江夏和柴桑的商人都是這么說的。”呂范連忙應聲,“聽說先前子敬先生前往江陵拜訪劉備時,就曾見過這江陵紙的作坊。”
聞聽此言,周瑜微微頷首,“若是我猜的不錯,劉備眼下是以江夏為大本營,與曹操對峙于州陵,沙羨一帶。”
呂范也跟著附和到:“應該是這樣!”
“嘶~~”周瑜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倒吸一口涼氣,起身來到掛在帳左的地圖前。
周瑜的指尖沿著漢水,長江一路劃到州陵,“如此說來,自從曹軍南下以來,劉備看似節節敗退,卻是退而不亂。從其行軍路線和后勤布置上來看,倒像是步步為營,故意后撤,將曹軍拖入泥淖之中!”
呂范此時也來到地圖前,聽完周瑜這番話,也是面露恍然之色,“被大都督這么一說,好像還真是這樣!不然劉備哪里還有時間造紙發賣?”
“造紙~~造紙~~”
周瑜嘴里念叨著這兩個字,在帳中來回踱步,若有所思。
忽然,周瑜眼前一亮,猛地轉頭看向呂范,“子衡,這些販紙的商人,有沒有說眼下江夏市面上最緊俏的貨物是什么?”
“還真有兩件!”
呂范作為孫權帳下少有的上馬治軍,下馬牧民的文武雙全的官吏,對于地方上的大小事務,也是事無巨細都了如指掌。
“大都督,來回的商人都說,江夏最近不止怎了,城中的硫磺和硝石被一個神秘買家給包圓了,就連生藥鋪子里的都沒放過!”
周瑜微微瞇眼,斜視一邊,眼神中帶著審視,“這都是些引火之物,看來劉備還是想對曹軍用火!”
呂范則是一臉疑惑,“就算是用火攻,也用不了這么多硫磺吧?”
“不然!”周瑜搖頭道:“聽聞劉備此前在南陽博望坡,襄陽魚梁洲,用火攻連拜曹操帳下兩員宗親大將,想必對于火攻已經是得心應手了。”
說到這里,周瑜邁步來到帳外,望向西邊。
此時晚霞遍天,火紅的顏色映在湖面上,一時間讓人看不清水天的分界線。
“上月出發之前,子敬曾夤夜來找我。”
聞聽此言,呂范一臉嚴肅,心知接下來即將聽到的,便是頂級的機密之事了。
卻見周瑜面帶微笑,“子敬告訴我,說是劉備新拜一軍師,年方十七八,有通天徹地之能,極善用兵,劉備得之,方有博望坡、魚梁洲這兩場大勝。”
“子敬當時信誓旦旦,我也不好與之爭辯。子衡?”
“屬下在!”呂范連忙應聲。
周瑜轉過身來,死死的盯著呂范的眼睛,“我現在有兩件事交給你去辦,務必要在本月望日以前給我答復!”
“請大都督吩咐!”
“其一,立刻派人去北邊,打聽這篇《登臺賦》的來歷!”
“其二,在柴桑設卡,從今天開始,一兩硫磺和硝石,也不能賣到江夏去!”
呂范拱手應命,“謹遵大都督將令!”
......
西陵縣,是江夏郡郡治所在地。
太守府內,諸葛亮以左將軍府長史的身份,權攝江夏全郡政務,儼然成了江夏郡的太守。
而真正的江夏太守劉琦,此時則率領江夏水軍,與關羽一同駐守夏口。
劉琦心里想的是收復父親劉表的基業,但以他本人的能力,和江夏一郡的兵力,如何能與曹操抗衡?
因此,劉備這個血緣關系比長江水還淡的叔父,就成了劉琦唯一的倚仗。
交出權力,對于劉琦來說,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就像當初被迫離開襄陽,離開父親的身邊一樣。
不過,令劉琦稍稍放心的是,上月底,諸葛亮離開夏口水寨時,曾代替叔父劉備做出許諾。
“皇叔有言在先,若是能擊敗曹操,克復荊襄,便表奏大公子為荊州刺史!”
對于劉琦來說,叔父劉備是值得信任的!
在新野這七八年,劉備的所作所為,劉琦都看是看在眼里的。
其次,諸葛亮“雖志恢宇宙而終不向北”,與劉琦的想法不謀而合。
況且當初諸葛亮對自己尚有救命之恩,劉琦豈會不信任對方?
正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的這番允諾,劉琦才心甘情愿的將江夏太守的關防印信交給了諸葛亮。
在夏口水寨,劉琦也將一半水軍的指揮權,交到了關羽的手中。
這天,諸葛亮向往常一樣,為前線數萬大軍預備調撥糧草事宜,卻見伊籍匆匆走了進來。
“軍師!”
諸葛亮將目光從賬冊上移開,“有何要緊事,讓機伯如此慌張?”
伊籍走到諸葛亮桌案對面,拱手道:“軍師,出了件怪事!”
“哦?什么怪事?”
“這幾日往來于柴桑之間的商賈,不僅買不到糧食,就連硫磺和硝石也都買不到了!”
見伊籍臉上滿是焦急之色,諸葛亮抬手示意對方坐下,然后才緩緩說道:“看來最近購買硫磺、硝石的動靜太大,被周瑜發現了!”
“啊?”伊籍屁股剛剛挨到腳后跟,就立刻長跪而起,“那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微微一笑,“無妨,此事我早有預料,因此提前派人去往汝南采買,并且分了好幾撥人,盡量分散到各個縣里去,以免引人注意。”
伊籍聞言松了口氣,再度坐了下來,卻還是有些擔憂,“不過,此事既然已經被周瑜偵知,軍師是否應該有所防備?”
“無妨!此事我已有信件呈送主公帳前,想必文直必然有應對之策!”
兩人正說話間,堂下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軍師!”
逋一聽見這聲音,諸葛亮便起身離座,匆匆來到堂前迎接。
“子龍,你不在夏口駐守,到西陵來作甚?”
來人竟是趙云。
只見趙云滿面風塵,一看就知道是騎快馬趕來的。
一旁的伊籍順著話頭追問,“子龍將軍,莫非是夏口有急?”
“不是夏口,是州陵!”趙云微微搖頭,肅然道:“主公派人來報,說是曹操水陸并進,占了江北,主公被迫放棄州陵,撤到南岸了。”
諸葛亮神情一凜,“損失如何?”
“將近二千人!”
聞聽此言,諸葛亮默然不語,伊籍也是喟然長嘆。
“進去說話。”
坐定之后,趙云先是喝了一大口水,隨后將近來前線發生的事,挑重點說了一遍。
當聽到趙云說起夏水伏擊戰是,諸葛亮忽然出聲打斷,“是誰給主公獻此計策?文直還是元直?”
趙云搖了搖頭,“都不是,是主公新拜的軍師,一個喚作龐統的襄陽人。”
“龐士元?”
“鳳雛先生?”
諸葛亮和伊籍一前一后,幾乎同時發出驚疑的聲音。
趙云見狀,先后掃了二人一眼,“怎么?軍師和機伯先生都認識這位龐軍師?”
伊籍正要開口,余光瞥見諸葛亮也有動作,連忙咽下話頭。
只聽諸葛亮幽幽說道:“我非但認識,而且與士元相交已久。其堂兄龐山民之妻,乃是我家二姊!”
聽到這話,趙云看了一眼伊籍,發現對方并無多少震驚之色,明顯是早就知道這層關系。
伊籍再次看向諸葛亮,在得到后者肯定的眼神之后,方才笑著說道:“子龍將軍有所不知,諸葛軍師的岳母大人,還是蔡瑁的大姐呢!”
見趙云這般模樣,諸葛亮也跟著笑道:“非只如此,我那長姊的夫家蒯祺,乃是蒯良、蒯越二人的親侄兒。”
趙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好嘛,一大家子親戚,全都投靠了曹操,就剩下諸葛亮一人“終不向北”,很難不讓人懷疑啊!
諸葛亮被趙云手足無措的樣子逗得開懷大笑,“哈哈~子龍不必多想,這些事,主公早就知道!況且我受主公三顧茅廬,知遇之恩,怎會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