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生態災難應對
- 年薪百萬不如種菜爆火全網
- 空山居士2024
- 1891字
- 2025-08-01 08:32:16
黑色預警下的地脈震顫
大暑后的第七天,陳建國的財務軟件突然跳出血紅色警報,不是資產負債表異常,而是區塊鏈氣象節點傳來的臺風紅色預警:“超強臺風'地脈'正以 25米/秒速度逼近,中心氣壓破歷史極值。“他盯著屏幕上的臺風眼,突然發現其形狀與地下空間的雷達掃描圖詭異地相似。
周敏的無人機群在梯田上空編隊,鏡頭傳回的畫面讓她倒吸冷氣——每片稻葉都在提前做出防御姿態,葉尖統一指向西北方,與老周蟲口日記里記載的 1956年超強臺風前的植物反應完全一致。“啟動'竹龍計劃'。“她的聲音通過對講機響起,“陳默,把 3D打印的竹籬圖紙發給每個村小組。“
老周的斗笠早已被狂風掀飛,他光著腳踩在田埂上,用鋤頭敲擊地面測算土質疏松度:“1962年那場臺風,我爹用七捆野藤保住了三畝秧田。“他指向正在搬運竹籬的村民,新扎的籬墻上纏著從地下空間遺址出土的古藤,“現在咱們有無人機,也不能丟了老手藝。“
科技與藤條的共生防御
智能大棚的中控室里,王海洋的直播鏡頭對準風速儀,指針正在 12級刻度附近瘋狂擺動:“家人們,這是彭水梯田的保衛戰!無人機正在繪制臺風熱力圖,而我們的老周叔,正在用 1937年傳下來的抗臺風歌謠凝聚士氣。“
鏡頭切換到老周的田間指揮所,二十個村民圍成圓圈,手中的竹籬在風雨中組成流動的盾牌。老周的手掌拍在生銹的犁頭上,發出洪鐘般的聲響:“風來土擋——““雨來苗扛!“村民們的吼聲混著雨點砸在斗笠上的鼓點,“我們和土地,是命連命的街坊!“
周敏的檢測卡顯示,當歌謠響起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指數逆勢上漲 20%,仿佛土地在人類的歌聲中獲得了額外的鎧甲。陳建國的區塊鏈系統自動生成“生態抗災債券“,全球認養客戶的捐款化作虛擬竹籬,在數字世界與現實梯田同步加固。
人墻與代碼的雙重守護
最危險的時刻出現在午夜,臺風眼墻掃過梯田西北角。陳默的黑客朋友發來緊急消息:“MetaFarm正在干擾氣象衛星,試圖增強臺風破壞力!“周敏的無人機群突然集體失聯,而老周帶領的村民人墻,正面臨決堤般的風雨。
“跟我來!“王海洋的直播車沖破警戒線,車燈照亮了即將崩塌的田埂。他第一個跳進泥坑,用身體頂住松動的竹籬,身后緊跟著二十個穿膠鞋的身影——有曾經的都市白領、返鄉的農二代、甚至國際志愿者,他們手拉手組成的人墻,在探照燈下形成黑色的剪影,與老周蟲口日記里 1937年抗災的插畫驚人相似。
“看!“李芳的檢測卡突然顯示,人墻腳下的泥土中,抗災古藤的根系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藤條自動纏繞在村民腿上,形成天然的防滑鏈。陳建國的財務模型此刻變成生命計算器,每道手掌相扣的接縫處,都在生成新的“地脈守護值“。
黎明前的地脈共振
當臺風眼終于掠過彭水,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時,直播鏡頭捕捉到了讓全球屏息的畫面:六人組站在即將漫頂的梯田前,身后是搖搖欲墜的竹籬,胸前的檢測卡、區塊鏈徽章、老周的鋤頭柄同時發出藍光,與地下空間方向的地脈共振波形成肉眼可見的光帶。
“我們守住了。“林永強的聲音帶著血絲,他展示著手機里的抗災數據,“無人機在失聯前傳回最后畫面,臺風眼內部的地脈頻率,與我們的掌紋認證系統完全同步。“
老周突然撿起被臺風掀飛的鋤頭,刃口的缺口處嵌著半截古藤,藤芯滲出的汁液在檢測卡上顯示出從未見過的微量元素——那是地下空間石壁的主要成分。更驚人的是,梯田邊緣的掌紋墻出現了新的刻痕,與臺風路徑完美吻合,仿佛土地在災難中寫下了新的防御代碼。
未愈合的傷口與待種的希望
慶功宴在臨時搭建的雨棚里舉行,陳建國的財務軟件顯示,此次抗災行動讓全球農耕社區的信任值暴漲 40%,而“人墻守護“的直播片段,被聯合國糧農組織選為“年度最動人瞬間“。但周敏的檢測卡始終發出微弱警報,顯示地下空間的震動頻率仍未恢復正常。
“他們不會罷休的。“李芳盯著 MetaFarm的最新動態,對方正在宣傳“臺風抗性 AI種子“,卻刻意隱瞞了種子需要大量工業肥料的事實,“這次臺風,不過是生態戰爭的前哨戰。“
老周的煙斗在此時突然熄滅,他望著遠處泛著淚光的梯田,突然發現被臺風撕碎的竹籬上,不知何時長出了株幼苗——葉片形狀與太爺爺記載的抗災稻種完全一致,卻在葉脈間多了道類似臺風眼的紋路。
檢測卡的藍光映照著六人組疲憊的臉龐,他們知道,這場生態災難的應對,不僅是技術與傳統的勝利,更是土地與人的彼此成就。當王海洋的直播結束在幼苗的特寫鏡頭時,彈幕突然被同一句話刷屏:“原來最堅固的堤壩,從來不是鋼筋混凝土,而是千萬個掌心相扣的溫度。“
(第一百七十四集完?懸念提示:臺風眼的地脈頻率為何與掌紋系統同步?新出現的抗災稻種幼苗是否來自地下空間?MetaFarm的 AI種子背后究竟藏著什么陰謀?下集《地脈對決》將揭開生態災難背后的文明終極之戰。)